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学科内含丰富的逻辑管理知识,对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极具优势。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展开探讨。对开创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肯定学生主体地位,开创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丰富想象力,大胆质疑,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014-01
  打造培养极具创新能力的人才,为适应新课标要求,实现持续全面发展的核心保证。创新意识的形成需要构建良好的创造思维,引领实践行动与价值观。小学生年龄特征决定,其创新学习并不是将形成的创新成果视为判断准则,而是树立锻炼学生创新精神的总体目标。新课标明确,需要进一步引领学生知晓知识的生成以及发展,注重学生积极自主的探索与不断的创造。应为学生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明确发展方向,基于数学学科核心优势打造高效优质的小学课堂。
  1 开创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透过心理学研究不难发现,学习过程中拥有良好健康的心态与情绪,可令学生神采奕奕、精神振奋。相反负面情绪对其学习活动将形成抑制,进而影响最终效果。为此,教师应为小学生开创打造民主、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应令学生以及教师互相尊重,保持平等关系。该环境下,学生将放松心态,积极的调动思维,体现创造力,令学习数学能力大大提升。该课堂氛围中,学生自始至终均会满怀自信,充满朝气,在愉快的学习中不断的完善,升华,展现自我主体性,并快速高效的实现由被动学习向着主动进取的转变。培养形成创新意识,需要借助学习活动的创新完成。该阶段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不应被动滞后的学习,应在已掌握知识以及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主动积极的创新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创新思维在其主动探究新知识的阶段中形成,并持续不断的完善。为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培养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将其置于主体地位。该环节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思维,科学认识并正确对待各个学生。将其视为平等、自信,具备发展潜能的人。应对每位学生充满信心,引导他们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可实现更优秀的发展。应令学生明确自身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数学教师则是有效的合作人、组织人以及引导人。
  2 开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勇于猜想
  数学学科知识来自于生活以及生产实践。同时可推动人们实现不断创新。因而数学知识获取学习的科学方式为,通过再创造,令学生自身将学习的内容通过自主的发现以及创造形成。该过程为有效科学、和谐的方式。只有借助自身力量创造学习掌握的知识,方能被丰富灵活的应用。因此教学阶段中,教师可为学生开创合理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之中形成探究学习问题与知识的兴奋点。这样一来,学生可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找寻思路,不断创新发展。例如在讲授有关百分数知识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集体观看草原逐步沙漠化的视频片段,并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植物较易在沙漠环境中生长成活的具体问题。而后可呈现有关农场分析、做实验获取的数据,令他们分组讨论。学生通常会充满兴趣,思维被有效的调动起来,并快速的发觉利用一百做分母表示植物成活率较为便利容易,进而可高效合理的掌握百分数内涵意义,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尝试,积极探索。猜想是一切创新行为的萌芽,当然猜想有否体现价值性,则需要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不断猜想的阶段中,还应激励他们细心认真的进行验证。倘若在验证后发掘猜想存在误差,则应快速的理清思路,进行重新的论证分析,只有引领学生将验证以及猜想有效融合,方能体现核心意义。
  3 全面尊重个性,激励学生勇敢质疑
  学生为单独个体,个体的建设发展具备不同特征。因此,我们应全面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令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断动脑思考,探寻问题最终答案。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对知识问题的求知欲望以及好奇心,形成对问题积极思考判断的质疑精神与批判态度。不仅应令学生学会知识,还应掌握会学的技能,进而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有关圆的知识后,学生产生疑问,汽车测速器对其行驶距离进行记载量测是怎样实现的呢?学生之所以产生这一疑问,则是受到教师有关车轮为何做成圆形的启发引导而形成的。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将测速器以及圆形的周长、车辆的车轮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可明确圆形周长有关知识,令问题迎刃而解。该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引导,可令他们主动的质疑,并积极的释疑,不但令所学知识更加深化,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同时知识将更加完备。还可引领学生由多视角入手有效的应对问题,启发创造思维,形成创新意识。
  4 灵活踏实,有计划培训学生思维
  有效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激发其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灵活踏实,重视直观教具的应用,尽量令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倘若课堂教学阶段中,仅有教师进行单独的演示,而学生没能亲自进行操作,则其获取知识仅能较为肤浅。倘若令学生个个均参与到实践过程中,便可令其积极的调动感官认知,进而学有所或,通过自主动手操作,提升创新意识。例如,实践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有关长方体内容时,教师可令学生进行自主动手,一些学生将剪下来的牙膏盒进行比对。一些学生在纸张上描绘出长方体的不同面并展开比较,还有一些学生采用直尺测量长方体棱长。在动手剪、亲自量、对比分析等活动中,学生可逐步明确长方体不同面的具体特征。该实践过程中,学生将积极的动脑思考、动手练习,并且直观快速的掌握所学知识。这样一来其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将逐步发展,并可锻炼逻辑思维,丰富内涵素养。
  培养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力,不断的创造为当前新课标引导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应通过有效启迪,引领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不应墨守陈规,应通过标新立异,有效的突破常规,预防思维定势导致的不良干扰影响。应积极的找寻新规律,采用新方式。例如,针对松树栽种量为柏树四倍的数学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同学们,通过这个问题你们尽情的展开联想,还能想到什么呢?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学生丰富想象,展开联想翅膀,并踊跃发言。一些学生回答,柏树的总量为松树四分之一,松树以及柏树的比例为四比一。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松树同总体数量的比例为四比五,柏树在良种树的总量中占到五分之一的比例。通过该类灵活模式,可令学生不断的开阔分析研究数学问题的认识思路,进而可锻炼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敏捷、灵活创新。
  5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锻炼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敢于质疑,不断创新,丰富的联想探究,进而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丰富内涵素养。教师应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价值,引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大胆的实践、不断的探索,进而发展成为敢于创新、不断发展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奕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教育界,2012(22).
  [2] 吴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42).
  [3] 赵英荣.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12(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0743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