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作文赋予乐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语文课堂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调动多方面因素,不断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创作丰富多彩的文章,不断提高写作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快乐融入到作文教学中,可从体验生活、创设情境、扩大阅读视野和调动批改兴趣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生活体验 具体情境 阅读 评改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022-02
  文章难写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许多学生非常苦恼写作文,在写作文时,常常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半日,也无从下笔。久而久之,就感觉到写作文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甚至产生了恐惧的心理,进而抵制作文,这种现象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严重障碍。怎样改变目前的状况,变苦为乐,是摆在教师面前的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实现快乐作文的几点体会。
  1 体验丰富的生活
  作文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同时也是由观察到思考再到表达的一系列连锁过程,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干涩无味,有时仅仅是就事论事、就事写事,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缺乏对事物的亲身体验,及由此产生的所感所悟,因此,在这样的文章中很难体会出作者写作的真实情感。如何在作文中使学生抒发真情实感?用心体验丰富的生活必不可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用的比喻明确指出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他把生活比作永不枯竭的泉源,文章喻为潺潺流动的溪水,只有泉源丰润,溪水才会源源不断。而现在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时间都被封闭在学校里,缺乏生活的情趣,面对生活的单调,经验少之又少。面对作文题目,往往“心中无物、言之无物”,这是必然之事,而要创新、立意更是难上加难,这就是所谓的“作文恐惧症”的主要诱因。由此可见,只有把学生从固有的学校和课堂中适当的解放出来,给学生机会去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在广阔无垠的天地里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和体味,这是克服上述症结的有效方法。
  1.1 用心观察生活
  时下,大千世界变化多端,蕴藏着许多真善美的事物。有许多中专学生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就迷恋网络游戏,忽略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因此,在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到头来只好穿靴带帽,罗列现象,勉强成篇。其实,生活丰富多彩,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积累,及时记录感悟,写作材料是不难得到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常常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点滴素材,还要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真正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去摆脱“无话可说”的困境。
  1.2 愉快走进自然
  自然世界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和乐趣。教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尽情享受、观察和体会,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自然界中有着赏心悦目的景物,非人工雕琢,充满着质朴的色彩,美不胜收,既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产生美好的情感,同时又能使人产生写作冲动。离开学校和课堂,为学生创设另一种生活情境,经常到自然界去寻春、觅秋、登山、观水,让学生直接接触大自然,去体验生活,这时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在已有印象的基础上便会欣然命笔,成竹在胸。所以,教师应积极倡导学校组织春游等活动,并和同学生们一起参加,跟学生一起徜徉在大自然中,适时创设话题讨论,引导其自然袒露感受体会。
  1.3 积极走出校园
  现在的中专生有时思维单一、呆板,是因为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单调枯燥,在校生活的时间长了,自然对熟悉的环境失去了新鲜感。走出校园不是简单的外出,而是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生活,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丰富经验,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经过实践发现,学生有机会走向社会后,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让学生感到新鲜,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能牵动他们的感情。比如,现在有些农村的学生辍学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建议学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走出校门,去做社会调查,然后整理材料,梳理出农村孩子辍学的原因,提出解决这种现象的办法,进而写出调查报告。学生觉得很新鲜,兴趣十足,细致的记录了整个调查过程,非常好的完成了任务。
  2 创设具体的情境
  情境教学是通过优化课堂环境活动、改善教学的一种有效交往手段,而具体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点燃了他们热情的火花,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把写作变作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在具体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要结合所教班级实际的情况,巧妙的布置作文的题目,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自己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校园的典型事件等等。如前一段时间的雾霾天气,近些时候的“流感”事件,学生议论纷纷,我不失时机地在课上要求大家谈谈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危害,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发表意见,阐述各自的观点,并按照要求我的写出了文章,其中也不乏有精彩的文章。
  所以,情境教学的创设,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情感的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缩短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在特定的情境中和开阔的思维中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学得愉快,练得高兴,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参与,以最佳的状态主动投入学习,这非常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3 扩大阅读的视野
  学生苦恼作文,除了上面谈到的“言之无物”,还有就是“道之无理”,要解决这个难题,一靠积累素材;二靠把握技巧,而二者的关键点就在于扩大阅读。
  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采集各种各样的花蜜,酿出来的蜜才会香醇可口。阅读就是扩大视野、采集知识、丰富自我的过程。文章和书籍是知识的宝库,阅读是摄取知识的根本途径之一。阅读知识多,涉猎的范围广,既能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提供广博的知识;又能通过间接经验,深化其理性认识。因此,在指导作文时,除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的文章以外,教师还要有意识的鼓励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引导学生放宽视野,将阅读兴趣延伸到课外,通过新闻媒体、报纸杂志等多种渠道获取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课外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将喜爱的句段摘抄下来,将热点问题记录在案,多写写读书的感悟体会,日积月累,丰富经验,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为我所用,再此基础上进而充实学生的思想,提高认知水平。所以说,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技巧,并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认真阅读生活,认真阅读作品“读”出来的。   由此可见,只有扩大阅读,学生才能积累素材,把握技巧,才能真正地做到言之有物,道之有理,才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这样丰富的思想、深刻的认识才能呼之欲出。妙笔生花,如汩汩清泉,作文的恐惧心理还会在哪里?
  4 调动评批的兴趣
  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作文批改任务繁重,有时教师的评语千篇一律,很难打动学生,对学生作文的改进似乎帮助不大,学生看惯了教师的评语会产生麻木的情绪。要提高作文批改的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有做好学生的自改、互评和师生共同批改的工作,收效才能更好。这种批改的方法,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4.1 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批
  在讲清评改的目的、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重视评改的重要性,教师强调评分要求和评分标准,让学生评改有所依据。
  4.2 分成小组,使同学互批
  可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四人一组。由一名能力较强的同学总体负责。组内由一名同学诵读作文,其他同学共同评批。如果意见产生分歧,可向老师求助。意见统一后,精心组织好评语,由一名书写工整漂亮的同学执笔,将评批语写在文后。有时学生评作文的角度更独特、更贴合他们的实际。
  4.3 做笔记,促学生有所收获
  让学生在互相评改作文时,一边批改一边记录,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每本作本的优缺点找出来,并与自己的文章比较。笔记的摘录,有利于将妙语佳句、新颖的开头结尾、好的写作方法记下,在点滴积累之中不断充实自己。
  4.4 搞讲评,晓之以理
  评改的目的在与总结经验,所以要对评批过的作文浏览审阅,使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作文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再此基础之上,教师要总览全局,需要对每次作文情况作出总体的概括总结,拿出有典型的文章详讲,并请学生各抒己见,抓住普遍性的问题重点讲评。例如:文章的立意可否多角度;续写文章的思路应注意的事项;逆向思维在写文章时的利与弊。
  实践证明:以上的评批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使学生跳出了传统作文批改的圈子,又使学生在自主的评改中获得锻炼和提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作文课堂中充分运用。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逐渐减除学生对写作文的恐惧心理,才能变抵制为接受,由被动为主动,愉快的参与到写作活动中去,真正地实现快乐作文。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 艺术分析与语文教学[M].时事出版社,2001.
  [3] 语文思维培育学[M].语文出版社,2005.
  [4] 美育原理[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5] 美学原理[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074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