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发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从本质上改变了教师“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数学课堂正在由“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学生的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促进了课堂学习的有效、高效。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052-01
  伴随着课堂改革和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各初中学校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都能见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平等参与学习等可喜变化,教学组织形式异彩纷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已成为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风景。这充分说明了老师的执教理念和行为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都能够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并且利用它组织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从本质上改变了教师“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数学课堂正在由“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学生的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促进了课堂学习的有效、高效。
  但是在我们的数学课堂里,你只要仔细地观察,也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里还存有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现象。通常是老师就某个问题一宣布小组讨论讨论,前排学生齐“唰唰”地转脸回头,四人或六人的学习小组里,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满教室都是“嗡嗡”交流声,每个人都在张嘴,都在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教室里讨论的氛围相当地热烈,场面相当的感人。三两分钟过去了,老师一喊停,教室里的学生立即静下来,站起来就讲,有的“激动万分”、有的“口若悬河”,“热闹”场面的背后,大概只有一半的同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另一半同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再者还存在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的现象。
  基于目前课堂上小组学习的现状,就小组合作学习,谈一点个人的思考,《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了完成共同的特定的学习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学习目标和学习资源,共同参与学习任务,面对面地直接交流,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倾心听取他人意见,相互交流,交流自己的看法或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或补充,密切协作,尝试着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互分享,分享小组成员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把自己的思路、经验、感悟和别人共享,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亦可以在与同学交流中得到启发或解决。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扩展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有了更多地相互交流、展示、学习、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弥补或完善自己思维漏洞的空间和时间。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使教学的单位时间效率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有利于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合作学习能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班额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恰当的分组。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组成,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间同质对等,利于友好竞争。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合作指导,适时监控。开展合作学习,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指导和调控职责,避免在合作学习中出现“主角,配角,观众”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全员参与(当然包括教师参与),是合作学习有成效的关键。教师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效果,同教师的科学的指导是分不开的。新课程教学讲求合作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监控、调控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只有主导调控,教学才会达到有效或最高。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精心预设,合理安排。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时间。课堂教学是受时间限制的,既然安排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就应该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充分估计和安排。当然,小组合作学习并非每节课都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遵循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不同的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并非灵丹妙药。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客观评价,适时激励。客观准确的评价、激励工作应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和促进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长期培养,活而有序。合作学习中的诚恳态度、协作意识、角色定位、习惯养成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建立“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进行长期不懈的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角色”感也只有在无数次的有效训练中逐渐养成。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高效。
  参考文献
  [1] 冯永新.略论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原则[J].吉林教育,2009(11):43.
  [2] 狄永伟.小组合作学习也须望、闻、问、切[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0(12):41-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0744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