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衔接研究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高职的衔接涉及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的衔接、课程标准的衔接、评价模式的衔接等多个方面,而课程衔接是人才培育的核心内容。分析目前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衔接的具体措施。
  [关    键   词]  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016-02
   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有利于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结构和体系的完整,拓宽人才培养通道,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构建和谐社会,而课程衔接是核心。
   一、中高职会计课程衔接的现状
   (一)中高职课程设置不对接
   中等职业教育往往侧重于就业率、升学率、对口招生和转段考试等相关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实习、技能、拓展课程等的学习,高职院校往往忽视学生生源的不同,对中职生和普高生源不能区别对待,课程上也大多是中职的简单复制,没有因材施教。
   (二)中高职课程内容重复
   通过对多个中高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对比发现,在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专业课程等方面都存在重叠的现象,重复率有的达到70%,甚至有的中高职院校采用同一版本的教材,这极大地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也使高职学生特别是三校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降低了教学效率,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区分度完全体现不出来,降低了教学质量。
   (三)中高职课程普遍重理论轻实践
   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实行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不少专业课教学仍采用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一块黑板,一支粉笔重理论、轻实践倾向的教学,使职业教育课程失去了它鲜明的特色。出现中职生不会点钞,高职生不会记账的“文不能、武不能”的局面。
   (四)专业课程内容标准不统一
   由于国家缺乏中高职会计专业的统一标准,所以中高职会计专业在课程大纲、计划、内容、教学上不够严谨,随意性高,中高职的区分度不高,有的高职课程就是中职课程的复制。即使同属中职学生的水平也是千差万别,比如在我校的三校生中发现,同属中职毕业生,有的学生三年的实训项目就是记账凭证的填制,对常用的科目表都不能达到熟记,而对账簿、报表的编制就没有接触过,而有的学校的中职毕业生不能完成试算平衡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现状令人担忧。
   二、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具体措施
   (一)中高职课程目标的衔接
   明确中高职课程目标、要求、层次上的不同,突出中职和高职教育的递进和交互的关系,明确中职阶段要为高职阶段学习打基础,侧重于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职业认识、岗位能力培养,强调课程实用性、操作性、技能性;而高职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基础理论、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两者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在课程设置上也要有梯度逐递进。
   (二)以会计岗位为任务的课程衔接
   实现课程的横向和纵向的衔接,构建动态的中高职课程,对课程进行有效的筛选、整合、强化,本着“实用、够用”原则,删除或减少理论深奥部分,整合相似重复部分,强化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需求,强调层次性和知识的梯度,形成课程的完整性。而且要针对不同的生源差异,需要在课程上进行调整对中职生源加强文化课的学习或单独开班管理。形成中职“5+5”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高职“8+8”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
   (三)中高职课程结构的衔接
   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模块结构,采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的职业基础模块和按岗位设置的岗位模块和技能模块。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在中高职会计中都有开设,但中高职由于不同的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不同,而课程内容的深度和侧重点不同。财务会计可以整合成本会计中的材料、工资核算和纳税申报中的相关内容组成新的课程模块,中职学校按模块化分出纳岗位、往来岗位、财产物资岗位(存货、固定资产)、成本费用岗位、无形资产模块、投资模块、成本计算模块、纳税模块、收入和利润模块、所有者权益模块、报表模块,会处理小微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核算。对于高职生,要求学生在掌握中职要求的模块基础上,还要掌握对外融资、对外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各种复杂的业务,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四)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
   打破学科界限,深化拓展,兼顾垂直和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顺序,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实现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和整合性,比如计算机基础、ERP实训、会计电算化在中职阶段要求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的操作能力,在高职阶段则要求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电算化软件的能力,这样的衔接可以做到有层次、前后贯通、深浅适宜,减少课程重复,以达到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五)多渠道、多方法加强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实训的重要性,把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合理结合,比例适中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实践和技能训练,要加大实践课的教学比例,专业实践课应占专业课时的一半,而专业课程应占全部课时的70%左右,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岗位相结合,实践与市场相结合的方法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
   如我们在基础会计课程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中就可以这种形式进行有效的单项模拟实训,在教学中涉及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知识可以通过模拟实训资料进行填制,为以后的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1.调整专业实训课实施顺序,形成“会计岗位认知实训——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岗位单项实训——会计应用技术实——ERP实训——财务预决算实训——电算化会计核算实施与维护——会计综合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岗位实习”的项目课程教学实训。实现手工与电算化的“双轨”,理论与分散手工同步、集中的手工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的三项实训共同完成认识实训、专业实训和岗位实训。
   2.根据会计行业年终忙的特点,与企业、事务所等单位联合办学,打破学期限制增加寒假为第三學期实习阶段,形成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再学习——就业实习的过程。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合一,形成老师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的新模式。
   (六)实现中高职课程标准的统一
   教育部应该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结合企业、中高职教师、行业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升学等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制定相关的课程标准,要将学生升学和就业的双重标准统一起来。根据此标准对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和统筹,针对不同的教学单元和相同的单元,结合不同的中高职学生明确选修和必修,或对相同的单元加深拓宽内容,提高教材开发效率的同时能避免中、高职教材重复或混乱。
   中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把实用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确保中高职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效用的达成,提高中高职整体素质,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培琴.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3(2).
   [2]安阳.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5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