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与探索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以高校本科生、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为目的,针对目前高校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导师师德、队伍结构、培养力度、考核制度等方面来对导师队伍建设进行改革与探索,从而提高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13-0060-02
   在高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近年来,随着本科生、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地提高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管理部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中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指导教师的道德品质和学术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未来。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思想教育、发表学术论文方面,更重要的是导师自身的人品道德、学术素养如何更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术作风及创新能力。作为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的主导者,如何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科研团队,已逐渐成为改革与探索工作的重要建设内容,对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老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本科生导师主要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研究生导师除了指导学生学位论文以外,更重要的是作为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的导师,还需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专业教育、科研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因此,指导老师对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高校导师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 相关部门管理体制问题
  1. 师生比例结构不合理
  高校研究生指导老师一般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授或副教授,其研究领域一般与当今科学前沿课题有关。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数量正处于大幅度增长趋势,同时也成为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因此,一方面,为了确保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从指导老师队伍的各个层面来进行改革探索,如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研究领域等。但是,指导老师规模由于体制原因无法实现短期内的增长,而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因此,这必将导致研究生指导老师工作量剧增,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2.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方式需要改进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主要包括:单导师制、校企双导师制、导师组制三种模式。据调查,大部分高校在师生双选过程中虽然实行双导师、导师组制,但在研究生的实际培养过程中,多数学生整个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仍然是由校内的一名导师负责,公司企业的导师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因此,随着社会对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单导师制的弊端也日渐凸显,其思维方式和学术视野等都是有限的,因此,不利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3. 研究生导师的考核制度不完善
  目前多数高校对指导老师没有明确的考核体系:注重对研究生指导老师科研学术论文数量的考核,而忽略其论文质量;过于注重考核导师的科研学术水平以及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而忽略指导老师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教学质量;过于注重导师的职称与职位的高低,而忽略其是否称职合格。因此,指导老师为了在这样的考核体制中得以生存,由此引发消极怠慢、甚至学术不端的行为,不利于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二) 指导老师自身问题
  1. 研究生指导老师自身定位不明确
  高校老师的工资待遇、人才支持计划、评优评奖等直接与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挂钩。因此,一些导师认为教学工作难以出成果,并且耗时长,而科研项目经费相对充裕且见效快。这种心态不利于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甚至某些专业核心课程、学科方向课课程方面缺乏优秀教学师资。虽然有的导师教学科研并重,但是作为学生第一责任人的导师仅关注其学习成绩和培养其学术能力,而忽略了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日常生活等,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2.忽略了研究生指导老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
  在高校,专职辅导员和指导老师在本科生研究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专职辅导员往往非专业出身,对所在专业的发展和前景不是很了解,并且时间和精力相当有限。这方面的重任就落到研究生指导老师身上。目前,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集中在科研方面,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这种片面化教育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而影响心理健康,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全面成长。
  3.课题组科研项目经费有限
  为了培养优秀的研究生,应多让学生参加重要的学术会议,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在学术界,多数研究生指导老师的项目经费都是有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加强研究生指导老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我国高校指导老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上述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严重影响到一个学校优秀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了培养具有综合能力较强的研究,有必要对现有的导师队伍建设进行改革与探索。
   (一)加强师德建设
   在我国高校,研究生指导老师一般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或副教授,在其研究领域均有一定学术成果。作为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的导师除了指导学生的学术论文外,还应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层次、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要求研究生指导老师必须有着较高的道德要求。因此,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指导老师质量管理体系来构建良好的研究生指导老师评价体系,并给出明确的评价标准。另外,我国目前对研究生导师的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注重导师的科研成果,包括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和级别、科研项目经费和级别等,忽视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本科生研究生、同行、社会对指导老师的综合测评,并将这些评价纳入对指导老师的考核制度中,促进研究生指导老师的师德建设,进而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可采取将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业内同行和研究生对其指导老师的学术道德、师生关系匿名评分来促进师德建设。这样的评价体系不仅体现了研究生指导老师在社会上的有效度与满意度,还能反映出其在学术界的道德素养。并将评分结果与年度考核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来实现对研究生导师考核的合理性。
   (二) 加大指导老师對研究生的培养力度
   在我国高校,几乎所有研究生指导老师都承担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承担了学校的科研工作、学科建设工作等。研究生指导老师应充分意识到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应投入更多时间来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因此,一方面,学校管理部门应对现有的教师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避免或减少研究生指导老师在行政职务中兼职,或提高学校行政服务效率,为保证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管理部门可以适当地从多渠道引进人才。如聘请国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教授或研究员作为柔性引进专家,或聘请行业内知名退休人员作为兼职导师等多种方式的引进政策,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指导老师对研究生的培养力度。
   (三)积极完善导师的队伍结构
   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研究生指导老师一般具有博士学位,导师的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导师的知识能力和学术水平。以西华大学物理学科为例,学科现有教职工29名,其中硕士生导师7人,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13人。物理学科的研究生是按照科研团队来招生的,团队负责人具有教授职称并主持多项科研项目,有充裕的科研经费,团队成员一般为2~3人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每位研究生指导老师指导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人,有重大科研项目的老师可以增加1~2人,形成一支在职称、学历、年龄结构上合理的科研团队。
   (四) 完善研究生指导老师考核制度
   建立一套明确、合理的考核体系是解决研究生指导老师队伍建设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因此,相关部门应对现有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具体建议如下:(1)导师取得的科研成果是考核的主要指标,应适当减轻指导老师行政上的工作评分在考核中的比例;(2)取消研究生指导老师资格终身制,每位导师只能在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招生;(3)加大导师师德师风在考核中的比重;(4)对导师学术不端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5)加强对科研团队的考核力度。
   高校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在现有体制下,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改革。从师德建设、培养力度、师资结构、考核制度等方面来对导师队伍建设进行改革与探索,彻底缓解现有研究生指导老师制度中的各类问题,以促进我国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雅琳,周春阳.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J].药学教育,2012,28(3):19-23.
   [2]于立娟.浅谈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18):62-64.
   [3]卜薛婧.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J],才智,2017(32):144.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