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长期观察实验使用互联网平台展示交流的优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长期观察实验持续时间长,对实验环境要求高,令教师在组织这类型实验的时候难以开展难以监控。文章介绍通过互联网平台寻求解决的方法。通过对比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交流的教学效果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效果,验证互联网平台在长期观察实验展示交流环节的使用价值。同时也揭示教育的部分内容可以且适合向远程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长期观察实验 互联网平台 展示交流
  一、现实条件对开展长期观察实验的限制
  1.长期观察实验所需时间与现时科学课上课时间的矛盾
  长期观察实验如凤仙花生命周期的观察,要求学生每天抽一点时间打理观察凤仙花,如浇水、测量、记录等。但科学课每周两节课,也不可能凤仙花整个生命周期(3到4个月)每节科学课都安排学生在课堂上打理、观察。
  2.长期观察实验所要求的空间条件与科学课上课地点的矛盾
  就以凤仙花生命周期观察为例,要求有阳光充足方便浇水的地方种植,分组种植一个班大概有8盆,如果一个级有3个班就会有24盆,学校需要提供一个不小的合适区域,并且往往由于种植的区域不方便学生去,学生的种植和观察难以持久。上述两点决定了这类型实验在学生自己家里进行是比较合适的。[1]
  二、长期观察实验在家中进行存在的问题
  1.在家中进行长期观察实验与展示交流需要的矛盾
  探究教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探究后的展示和交流。但如果长期观察实验在家里完成,以往的经验是会使得这个环节较难进行,如凤仙花带回学很不方便,多以图表拍照等形式记录然后定期带回学校交流。而这些观察记录操作起来较繁琐,学生和家长不容易坚持。[2]
  2.在家中进行长期观察实验与教师需要进行监控、评价、反馈的矛盾
  学生进行课程中的实验,教师进行监控、评价、反馈必不可少,以往由于长期实验在家进行使得教师难以监控和指导,评价反馈也往往不能很及时。如凤仙花的种植由于学生缺乏种植经验,教师又不能实时的指导,常常会出现种不活的现象,更不用说观察了。同时也就出现有些学生有参与活动但不能得到评价的结果。
  三、互联网平台在家中进行长期观察实验发挥的作用
  随着网络传输速度的提高以及大众对互联網络使用普及,为利用互联网平台解决长期观察实验难以开展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方法和可能性。以某款依附于已被广泛接受的社交软件的小程序的使用情况为例,其功能可很大程度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下面从几方面分析其对学生在自己家里进行长期观察实验的积极作用。
  1.实时把长期观察实验的进展情况在特定的群里展示。
  家长进入教师设置好的群后,就可以开始把子女在家中进行长期观察实验的情况以图片、视频、文字或声音的形式实时在群里展示。展示形式的多样化,加强了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兴趣。教师可以比较及时的对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通过展示交流,同学间也可互相对比评价,有效促进实验完成的质量。
  2.操作简便,不会造成太多课业或工作负担。
  丰富的展示形式同时也令学生和家长节省记录的时间,有利于长期坚持。而对于教师来说,课堂延伸到课外,在课外及时对长期观察实验进行评价所产生的工作量带来一个不小的挑战。这款软件有一定的统计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课堂延伸到课外带来的巨大工作量。但现时智能统计功能还是较少,记录的分类查找功能不够完善,缺乏信息批量处理功能,如果这些功能完善了,可进一步减轻不同班级的大量信息给教师带来的工作量,帮助教师高效管理各个平行班和不同年级的实验展示群。
  3.软件可以设置定时提醒功能,方便学生和家长坚持长期的观察研究。
  学生和家长都会很忙,软件可以通过网络按设定的时间提醒,也有利于学生和家长长期坚持完成实验。
  4.每一次的上传展示都在群里有记录,自然形成长期观察的过程记录。
  每次观察记录并不难,但把每次的记录收集保存和整理好,这需要有足够的条理性和耐心,这也是小学生比较欠缺的。以往的记录介质如记录本、照片、图片整理和保存都比较麻烦,一旦遗失,长期观察的过程资料就没有了,影响了后面的展示和评价环节。而使用互联网平台,每次的观察的展示,在平台就会形成记录,自己可以查阅前面的观察记录,其他同学和教师也可以。
  四、使用互联网平台开展长期观察实验的展示交流与以前传统方法
  的效果对比
  为检验互联网平台对开展长期实验的作用,抽取三年级一个班的学生使用互联网平台,与以往历届三年级学生对比。同为三年级下学期观察凤仙花的一生和观察蚕的生命周期这两个长期实验;同样只是科学老师在课堂上作组织和动员,宣传组织的力度大致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往使用传统方法展示交流(学生自己在家里进行实验)每班平均大约只有6人能在交流会上把实验记录或实物带回学校展示交流(可能有部分学生有参与实验但没记录或记录遗失,又或者是因为种植饲养失败等原因,但无从查证和统计),占全班比例为15%;在6人中平均大约有2人记录比较详细并能把记录整理好便于展示,占全班比例为5%。
  相比之下,使用互联网平台开展长期实验的展示和交流有明显的改善,见下表。
  从有展示人数所占比例可以看出,使用互联网平台开展长期实验的展示和交流可以有效统计学生参与和教师能对之评价反馈的比例远超使用传统展示交流方法,增长超过一倍。而从展示10次以上人数所占比例可以看出,新的展示交流方法在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探究完成质量方面优势更明显,比传统展示交流方法增长4到5倍。
  参考文献
  [1]温·哈伦著.韦钰译.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
  [2](美)兰本达(美)P.E.布莱克伍德(美)布莱德温著.陈德彰.张泰金译.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黄凯恩(1980.4—),男,汉族,广东人,教育硕士,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STEM理念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7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