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特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小学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为其日后发展打好基础。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突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特色的措施建议,供各位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品德 品德与社会 教学特色
  前言
  一直以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活动都在课堂中完成,教育者在课堂中扮演了主要角色,所讲的教学内容也大多来自于教材,久而久之会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心理。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教育者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积极采用创新式的教学方法,彰显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特色,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提高学习效率。
  一、完善课前导入,促进感知体验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育者要先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来完成课前准备工作。当学生大致了解此堂课程的学习重点后,教育者可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着力点,为学生搭建表达个人想法和意见的平台,通过此种方式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中。
  例如在教授“走向文明”这一课程时,教育者可以为学生设下如下几个思考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来自行翻阅教材内容,并给出问题答案: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出现了哪些变化?我们该怎样安排休息时间?如何正确抵制不文明行为?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更有针对性的展开课前预习,并且学会将课堂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关联到一起,为后续课程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二、设立教学情境,强化亲身体驗
  教育者要基于教材知识来为学生设立教学情境,以学生为本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全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此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则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促进学习任务的高效率完成。
  例如,当学习到有关于尊重长辈、孝顺父母的相关课程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父母的艰辛,教育者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次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分成多个活动小组,分别扮演父母与子女的角色,同时为学生设计不同的角色扮演主题,让他们根据自己以及父母的日常行为来进行情节设计。教育者要以此为切入点,对课堂内容做出如下总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百善孝为先,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我们虽然年纪尚小,不能过多承担家庭责任,但是却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当课程结束后,教育者可以让学生针对此堂课程写一篇课后感,在文章中写出自己对父母想说的话。
  三、加强实践教学,强调知行合一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目标即为培养小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教育者应进一步扩大课堂的辐射范围,不要将教学活动只是局限在传统的学校课堂中。小学生的特点即为活泼好动且喜爱新鲜事物,教育者应当在学校的帮助下,将学生带入到大自然和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让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发展他们的道德意识。例如在教授《追根寻源》这一课程时,教育者可以将学会带到当地的文化博物馆中,让学生通过观看文物、了解史料来深入探究生活中部分事物的传承与创新过程,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来了解历代先辈祖先的伟大智慧,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更强的好奇心。
  四、多角度展开课堂教学,丰富课程内容
  通过了解上文内容可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在大多时候只能够被动接受教育者的知识灌输,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久而久之还会增加他们的学习压力,将原本应该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死板生硬且苍白无力。基于此,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调整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现状,教育者就要尽快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杜绝以往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深入到学生中间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喜好。
  首先,践行导行教学模式。导行教学是在传统说教教学模式基础上所发展出来的,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者在课堂中所扮演的是引导者角色,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向学生进行直观演示,而后结合教材内容来进行文字讲解,帮助学生多方位的理解课程内容。在新课结束后,教育者还会为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时间展开讨论。
  其次,践行问题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更加适用于开放性更强的课程内容。教育者要结合教学目标来为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思考问题,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带着问题来阅读课文内容,同时在小组中展开话题讨论。由于此种教学模式相对自由,因此教育者要把握好课堂节奏,不应过于混乱。
  最后,践行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的可塑性更强,十分符合小学生的群体特点,在课堂中更受学生欢迎。教育者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处出发,结合教学大纲来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强化的同时,让他们懂得哪些行为是对、哪些行为是错,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在学习新知的同时纠正他们不良的行为习惯,促进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月秋.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思品课程教学中的三个必须[J].学科建设,2015(1).
  [2]张茂聪.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建构的几个核心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7).
  [3]杨金宁.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怎样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J].学科教学探索,201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