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体质健康测试的幼师体育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幼师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教育职业,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体质对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而言,幼师体育素养存在一定的问题,体能与素质严重不足,运动动机乏力,无法满足幼儿教学的客观需要。基于体质健康测试的开展,阐述幼师体育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幼师体育素养的策略,旨在提高幼师体育组织能力,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质健康测试;体育素养;幼师培养;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6-0082-03
  引言
  国家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对幼师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体质健康测试的开展,幼师体育素养成为衡量教师能力的基本要素,我国国务院提出,将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但在幼师培养中,存在体育素养严重不足的问题,各大高校应给予高度重视,应用科学的培养策略,促进幼师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幼师综合素质。
  一、幼师体育素养的重要性
  基于幼师体育素养的培养,其重要性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从个人角度而言,其对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教学角度分析,其对于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个人全面素质
  基于体育健康测试的开展,各大高校将体育素质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之一。在综合素质教育领域内,体育素养对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对于强健个人的体魄、提高个人的抵抗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师作为教育中教育个体而存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有序教学、科学进行幼儿培养的重要保障。我国在2014年公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身体素质的认知,提高幼师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技能素养的全面发展[1]。
  2.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基于教学角度对体育素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幼师是培养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关键,基于体质健康测试活动的开展,学生的体质得到明显的改善,其对于提高幼儿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游戏协调能力、运动活动编创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实践调查结果显示,具有良好体育素养的幼师在与幼儿沟通、组织活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具有重要价值,相比较体育素养不高的幼师,其对于幼儿未来成长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对于提高幼儿培养质量,强化幼儿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幼师体育素养培养现状和问题
  1.幼师体育素养培养现状
  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师身体素质培养,普遍存在身体素质较差的情况,在教育中,因性别、个体的差异,体育测试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偏差。体育素养是衡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大数据调查结果表明,各大高校男生体质测试平均分为70左右,体育素质良好的学生为26%左右,各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均有体育素质不达标的人。基于考核项目分析,其中包括身高体重测试、肺活量指数测试、耐力测试、灵敏度测试、速度测试、力量测试等,在个别项目上男女测试存在明显的偏差。综合以上项目对幼师的综合体育素养进行评判,男生的体育素养普遍高于女生,男生女生均存在体育素养较差的情况。所以,基于幼师培养的现状分析,整体呈现出形态指标良好、体能素质较差、总体水平比较一般[2]。
  2.幼师体育素养培养问题
  基于幼师体育素养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整体性较差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培养观念禁锢,幼师重视程度不足,学前教育专业人员女生数量较多,男生数量寥寥无几,基于对女生幼师的培养,由于观念意识不足,在培养中更加偏向艺术类教学,忽视了体育素质对组织教学、协调教学的影响。二是校园内部的基础体育设施不足,课程存在局限性,仅仅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增强,但在课程教学中忽视了体育素养对幼师教育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校园内部的体育设施、體育课程均有限,无法满足大量学生运动、学习的需要,缺乏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三是技术能力不足,很多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存在请病假逃课的情况,在体育技能课程教学中,能够掌握一定技能的学生数量不足10%,学生在体育素养培养中缺乏主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四是体育素养培养的针对性不足,体能储备项目安排较少,体育项目择取不力,无法满足教学的客观需要。
  三、基于体质健康测试的幼师体育素养培养策略
  基于体质健康测试活动的开展,我国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甚至将其作为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只有达到一定指标之后,才允许毕业。基于测试所得的各项指标分析,幼师体育素养存在明显的问题,无法满足具体的教学需要。基于此,在幼师体育素养培养中,需要协调专业课程教学与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树立科学的体育素质教学目标,使其可以满足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幼师人才。基于策略角度对幼师的体育素养培养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规范实施体质健康测试
  基于体质健康测试的开展,学校、教师、学生均给予体育素养一定的重视,但很多学生仅仅将体质健康测试作为形式而存在,严重忽视了体质健康测试的目标性。因此,在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科学化的测量方案、规范化的考评实施,提高幼师学生的重视程度。针对学前教育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重点考虑测试之前、测试过程中、测试后续工作的科学性,其重点不仅仅在于测试的数据、结果。因此,在测试工作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规范性的测量原则,保障数据指标的准确性,保障测量阶段的科学性,使其不会影响幼师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体质测试中包括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其主要在于考验学生的综合耐力,若学生的心理耐力不足,很容易导致其中途放弃,无法取得最好的成绩。在幼师体育素养培养中,基于常规训练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前积累考核经验,引导学生参与类似项目的体育活动,基于学生的身体情况分小组开展测试活动,避免出现比较成绩的从众效应,基于学生体能的阶段性变化,为学生提供合理休息的时间,保障测量程序的规范性,减少其他因素对幼师专业学生体育素质的影响。规范性的体制健康测试是提高幼师重视程度,保障测量准确的重要前提,对增强幼师自我认知具有重要价值[3]。   2.完善校园体育基础设施
  学前专业的学生存在男女体育素养比例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女生对运动存在天生的抵触心理,在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运动兴趣更加降低,这是导致学生体育素养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应致力于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健全体育运动设施,科学分配体育运动场所,为学生参加多样的体育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此问题,首先,各大高校应尽可能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保障项目设施的多样化,合理分配体育运动空间,避免出现幼师运动空间不足的情况。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除应用政府教育资金之外,应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坚持投资的多元化,为体育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其次,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学前教育专业应致力于打造针对性的体育项目,对学生的体育爱好、体育专长等进行调查,基于调查的结果,打造专业化的体育项目,为学前专业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基于幼师共同兴趣的项目建设,对于提高幼师的体育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4]。
  3.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熏陶作用,其不仅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健全学生的兴趣爱好,其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致力于体育文化的构建,通过氛围的渲染作用,调动学生的感官思维,积极投入到体育项目活动之中。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应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体育素养重要性的渗透,定期开展以“体育素养伴我行”为主题的教育讲座,通过班级会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体育素养的全面渗透。其次,基于体育氛围的构建,学前教育教师必须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并定期开展集体性的户外活动,与学生共同竞赛、学习,进而实现提高自身体育素养的目标。良好的体育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强化学生的体育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学生综合体育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营造一个和谐的体育锻炼氛围,发挥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幼师的体育素养[5]。
  4.针对性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体育作为各大高校的必选课,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体育课程。但由于课程开设时间、空间均有一定的限制,很多课程人数爆满之后,学生无法基于爱好对体育课程进行选择。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其还需要满足学生的体育技能、知识需求。在课程设计中,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需要,择取教学的具体内容。首先,各大高校必须对体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拓展体育项目,为学生选择提供更多的空间,基于学生的个体要求,保障学生可以选择适宜的课程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其次,由于男女学生的爱好不同,差异性较大,女幼师更加倾向于健美操、团体操的编创,男生倾向于具有竞技性、挑战性的体育活动。针对男生的体育教学,需适当提高考核标准,坚持个性化的体育素养培养原则。最后,基于体质健康测试分析,肺活量、形体素质是影响学生体能开发的重要基础,肢体力量测量是分析学生力量储备的重要关键,基于不同性别和个体,例如基于男生体育教学,教师应重视篮球、足球适宜性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提高男性学生体育素养的同时,提高其技能掌握程度。
  5.完善体育素养评价制度
  就目前而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无法满足体育素养评价的需要,仅仅依靠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无法满足具体的要求。幼儿园体育活动以游戏为载体,仅仅对学生组织能力进行评价无法满足体育素养的客观要求。这是教学所引发的学生体质偏弱的原因,因此,灵活的评价是保障体育素养培养的重要标准。幼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其对学生的体能储备也有很高的要求。基于全面性角度分析,对男生、女生进行综合评价,以差异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定量、定性评价,使其具备适宜性原则。所以,有关部门必须完善体育素质评价制度,基于学生的技能掌握能力、体育素质能力、体育素养、指标评价等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更加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于提高幼师的综合体育素养具有重要价值[6]。
  6.重视学生体育組织能力
  在幼师教育培养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素质培养的过程中,需积极拓展培育途径,重视幼师组织能力的提高。幼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其还要组织学生活动,组织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运动技能、体能储备均是影响组织效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生体育素养培养中,必须重视加强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与技能掌握能力,通过实习、实践的方式,对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行验证,并对其进行调整。例如,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为拓展学生的培养路径,与周边幼儿园组织合作,派遣专业学生到周边幼儿园进行实习、训练,在幼儿园教师的带领下,组织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游戏,幼儿园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反馈,各大高校应用针对性的策略,弥补学生之间的不足,使其可以满足学生体育素质培养的客观需要。
  结束语
  体育素养是衡量一个人性格、能力、身体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基于体质健康测试的开展,教师对幼师学生身体素养程度具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基于体育测试的结果表示,很多幼师的体育素养不容乐观。在新型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对幼师人才的培养应坚持全面性原则,重视幼师体育素养的提高,使其可以满足幼师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田章飞,徐凯.基于体质健康测试策略下的男幼师体育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以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9):197—199.
  [2]刘新红,杨家银,甘慧娟.广东省技工学校“教学做”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探析——以幼师专业职业导向为例[J].考试周刊,2018(42):130—131.
  [3]王光荣.贵州省幼师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体育教学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以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2):73+75.
  [4]冉旭.中职幼师专业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基于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师行为回应[J].运动,2017(11):48—49.
  [5]柏江.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高校幼师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6(44):211—212.
  [6]徐凯,王永.探索课程与专业的融合之路——在幼师体育教学中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理念[J].家教世界,2015(18):55—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89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