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术与生活课程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隨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发展越来越好,“数字校园”应运而生,其科学理性的资料文献整理手段为教学带来了很大便捷。而美术与生活作为2006年被教育部列为限定性艺术选修课之一,是新定的艺术公选课,其面临的教师专业性不够、课本编新不足、课程结构不符当下要求这三个问题都可以通过恰当地运用数字技术来解决。
  关键词:时代特征;数字技术;美术课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阿坝师范学院2014年校级科研项目立项课题“美术与生活课程改革及应用研究”(JY14-20)阶段性成果。
  一、信息时代的时代特征
  人类自进入信息时代以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社会的知识生产方式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时代知识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总量之多且还在以每年18%~20%的递增率增加,网路通信技术改变了这些知识的创造、储存、传播方式,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受到的影响不可谓是不大,最直接的便是课堂的变化。大量信息化的设备应用及软件使得传统的由老师口口教导学生有一学一的教学方式变成了现在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育,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上可以连线宇宙中的航天员,下可以去到海底世界,简单搜索一番就会有大量的从古至今国内国外的文献资料呈现在眼前,信息时代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当代教育将面临重大的困境与改革。
  数字技术也称数字控制技术,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与任何时间用任何设备获得他所需的信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作用,影响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社会环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数字校园”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以数字技术为创造力,同教育相结合发挥其优势,整理大量资料数据同时也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从信息环境发展阶段来看,信息发展环境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有线固定阶段,二是无线移动阶段,三是云计算及其应用阶段,四是智能化阶段。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满足第二阶段,部分高校已经满足第三阶段,也就是说从硬件上学校基本满足“数字校园”的需求,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达到控制、管理校园信息的作用,使得学校运转效率大大加快。
  二、美术与生活课程教学现状
  (一)大学美术公选课改革后的美术与生活
  在教育部办公厅 2006 年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把美术与生活课程定为限定性艺术选修课之一,并要求高校将其列入教学计划,从师资配备到机构设置都给以有力的保障。这一方案体现了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但整体开课情况并不乐观。
  当下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教育事业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发展,美术作为与生活联系最普遍的艺术大类最能够直接提高当下大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将美术与生活作为大学公选课强制加入课程体系中意在借助此课程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雅的审美品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但任何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这包括学校设施、教师素养以及学生基础。当下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素养参差不齐,真正具有深厚修养的教师并不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大部分学生审美经验、审美态度、审美感受力和艺术知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缺欠需要老师有很高的教学素养来面对这样的学生。而就教学目的而言,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是出于兴趣,而是为了取得学分。要达到《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课程目标有着不小的困难,探索如何解决这种困难应该提到日程上来。
  (二)课程适用书籍少,信息时代特性所决定的纸质教材老化速度加快
  美术一词是日本明治初期的学者在翻译西方近代意义的fine art(s)时创造使用的,后随着西学潮流进入中国。在美术革命后将美术定为狭义的概念范畴的生成及其学科化的美术,所以在这之后的美术教育活动围绕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建设开课,主要是美学和美术史两科。美术与生活这门课程虽依旧归类于艺术,但它既不是史论课也不是美学课,是以美术理论、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参与者的审美感受为先决条件,以对造型艺术品的观摩、感受、评价、理解为途径来提高高校学生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提升人格素养的课程。因此这门课程的用书需要重新编著,且难以以已经著好的书为借鉴,必须编写出全新的且符合当下美术与生活课程目标的视角来编写。但很多高校却依旧是将美术专业的专业书籍稍加改编就用来教学,这是导致这门课程书籍量偏少的一个原因。
  当今数字科技极大地拓宽了艺术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的视觉图像、影像,通过视频媒体、移动设备、虚拟网络在生活中传播,与当代的社会现象、文化思潮相结合,形成了以数字影像为主体的视觉文化时代特征。因此纸质教材老化速度加快,世界正进入“无纸书籍”时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活动变得更加复杂,教学不再只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的,教科书已不能满足需求。数字技术带来随时随地的、无所不有的“泛式学习”、短暂的“微学习”等,迫使教育机构对“教材”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现代审美转变导致美术与生活课程授课方式的不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代审美跟整个大经济环境的发展有必不可少的联系。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与交流,当下美术与生活的教学方式是对我国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下已形成的审美方式的挑战,所以应当跟随时代做出改变。
  改革开放以后,全球化、市场化、科技化等等带来了经济的飞跃,物质生活前所未有的丰富,人文活动也变得丰富多彩。当代审美的转变更主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从本质上是看待事物的观念的变化。我国传统审美一直是沿着“雅—俗—雅俗共赏”的脉络发展着,这就不难看出先人们对美的选择是很注重其内在实在意义的,而不过分注重外表的造型。无论是道家“天人合一”,还是儒家的“以人为本”都十分看重人内心的感受。然而在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环境下,艺术与生活相统一,当代审美不似我国传统审美过分地注重个人内在的感受,而是注重于其实在性也就是更加理性与客观。当下的美术鉴赏课教学普遍存在着轻视鉴赏的理性与客观性的现象,倾向教师讲授,而老师的个人感受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讲授的内容,过度地偏向感性,与当下美术与生活的基本审美观是不符合的,因此需要老师转变教学方式和思维。   而在知識大爆炸的时代,数字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对数字技术的熟悉程度于他们未来的学习而言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数字技术也应是美术与生活课程方式创新的方向,数字技术本身存在的理性与客观性是传统教育中较为缺少的。而国内依旧存在着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的问题,其授课方式也是着重于单一的PPT教学,正真采用数字技术上课的就更加少,其所带来的课本内容更新慢,老师上课过于感性的问题一时间将难以解决。
  三、数字时代影响下的美术与生活课程改革
  (一)美术与生活课程专业授课教师的培养
  当前美术与生活课程的授课老师良莠不齐,大多非专业老师不具备教授鉴赏课的能力,为此学校应该选择较为专业的老师授课。老师要打破原先一点对一点的知识点式教学,好好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便捷,连接校内与校外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课程提供丰富的题材选择,所以授课老师也应该拥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来方便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练运用各种数字软件,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博物馆、艺术网、美术馆等数字平台开展各类艺术作品的创作与鉴赏活动,大大提高选修学生的兴趣,降低功利化的成分。
  在数字技术背景下,学生们可以轻松地阅览全球的图书馆,快捷地接收杂志、书本的内容和其他各种信息。面对海量信息,教师应当充当指导的角色,指导学生选择筛取信息。
  (二)利用“互联网+”弥补美术与生活课程纸质课本不足
  信息时代知识的传播方式较传统课堂具有很多优势。信息时代具有知识大爆炸的特点,数字化技术使得这些“爆炸”了的知识得以整理归类,使人们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同时解决这个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过快的麻烦。我国近几年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发展各各传统行业,而教育行业亦在其中,例如,出现很多网络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学习的不足,而数字技术带来的大数据基本弥补了课本的单薄,满足了美术与生活所需的大量传统的或当代的艺术文献,其中不乏视频与图片。
  (三)重造美术与生活课程的课程结构
  时代发展、技术进步促使教学结构重构,数字技术使得知识的获取方式改变,传统知识观念发生变化,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也在变化。
  关于教学方式与教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早在第33届国际艺术教育世界大会上,教育专家们就强调数字技术在教师的教学中应该起到积极作用。数字技术时代,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基本要素的置换和重组,还改变了老师与学生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因此促成了传统教育者向现代教育者的转变。教师作为与学生联系更加直接的媒介,应该借助新形势下的平台,以亲近的方式投入到其中,以获得学生认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互助式教学,用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己的审美。
  四、结语
  福楼拜曾说过:“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科学于教学也是如此,与时俱进的数字技术弥补了课本的不足,也可以弥补一些老师授课经验的不足,还可以便捷学生的学习途径。教学的不断探索与进步会让美术与生活课程的教学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丹.高校美术鉴赏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1(10).
  [2]唐盛昌.数字校园引发教学重构[J].中国电化教育期刊,2013(5).
  [3]韩莹莹.高校美术鉴赏公选课教学方法的尝试与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0(11).
  [4]贡加兵.网络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鉴赏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8).
  作者单位:
   阿坝师范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37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