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引入“其他作品欣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向秀清

  摘要:对联、歇后语、谚语、增广贤文等都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些文学样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名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在语文教学中增加这些内容的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对联 增广贤文 谚语 歇后语
  这里所说的其他作品是指在普高和职高教材中都没有编入,而在民间广为流传、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些文学样式,如:增广贤文、歇后语、对联、谚语、寓言、幽默、漫画等。
  一、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其他作品欣赏的好处
  首先,这些文学样式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最好的教材之一。《增广贤文》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等同被列为国学中经典之经典,铸就“国学蒙学之最,中华不可或缺之魂”,而其他如对联、谚语、歇后语等,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名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它们有的行文流畅、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有的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它们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内容。学习它们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他们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如谚语中反映物候和天气的那一部分内容,同学们一边学习,一边用他来对照观察物候和天气,同学们惊叹于它们的准确,也深深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所折服。他们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也为中华民族有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如此悠久的历史而感到深深地自豪。
  其次,这些民间文学样式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很好教材。教育培养的是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二十一世纪的人才,需要汲取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科学思想的营养,人性、美、科学是未来人才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要使我们的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把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而像《增广贤文》、对联、谚语等文学样式中的许多内容,包含了许多普遍意义的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诸如家庭和睦、邻里友善、惜时勤奋、乐于助人等,如《增广贤文》里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谚语中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众人拾柴火焰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等,这些内容能陶冶人的性情,潜移默化培养美好的情操。
  再次,这些民间传统文学样式,大都篇幅短小、语言生动,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他们在民间广为流传和运用,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他们的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教法初探
  这些文学样式,大多浅显明了,不需要老师的过多讲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尝试用“以活动带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用于其它作品欣赏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好处:
  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语文活动,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专家认为“个性的自由发展,个人的一切才能和精神力量的发展和解放,应当是教育的目的”,主张“学校应当为发展学生各式各样的才能和天资开辟天地”。当代的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个性张扬、追求多姿多彩的生活。对他们的个性特长,应该通过各种各样语文活动去引导、帮助、培养,让学生在理想、信念、意志、情感、兴趣、事业心、献身精神、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思维方法等心理品质方面得到熏陶和培养。总之,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内外语文活动,能为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心理品质的和谐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语文活动,是“乐教乐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现在很多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浓,如果教师还沿袭以前那一套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语文教师从自己多年学语文和教语文的切身经历中证明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外在的压力(也可算动力),兴趣则是内在的动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语文活动,则是把课教活,改革语文教学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热爱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因此,我们在这部分的学习中,为同学们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用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整个语文的学习。
  三、问题分析与思考
  1、在此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比较被动,抱有一种应付的态度,没有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需要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兴趣,使“学”和“用”能真正有效地结合起来,让语文活动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在评价机制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我们的语文活动中来,让这些活动真正发挥它的效力和作用。在整个活动中我们也建立了一些评价机制,如单个竞赛中设立等级奖,连续活动采用老师和同学共同打分的方式,然后一学期结束后以一定的比例进入同学们的语文成绩中等等,但仍然感觉这些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丽编.语文教育忧思录[M].
  [2]江明主编.问题与对策[M].
  [3]文兰森主编.语文活动设计精编[M].
  [4]《人民教育》和有关中职语文教育的文章
  [5]曾保泉,顾平旦编著.对联欣赏[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
  [6]刘太品,谷向阳编著.对联入门[M].中华书局,2007年
  [7]叶幼明.对联评谭[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8]新编谚语[M].中华民俗文库,黄山书社,2007年12月
  [9]千家诗・增广贤文[M].歇后语,哈尔滨出版社
  [10]赵奎生.对联修辞艺术[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6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