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做好灾害新闻报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车晓阳

  [摘要]本文以2010年南阳“7·24”水灾为例,探讨电视新闻报道活动中的一个现实问题:对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自然灾害民众十分关注,但由于自然灾害本身的特殊性,如果报道不好,引起的后果十分严重。因此,电视自然灾害新闻报道,必须把握好一个“度”,既要真实客观地报道,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兼顾受众心理,本着“不瞒、不压、不炒、不偏”的原则,正确地报道自然灾害,指导人们用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自然灾害。
  [关键词]自然灾害 电视新闻 人文关怀
  近百年来世界工业革命,带来了全球气温变暖等各种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异,加上近年来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人口增长、经济和社会结构调整以及资源的高强度开发,这些给地球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自然灾害不断发生。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自然灾害往往都具有突发性、反常性、破坏性等特点,对新闻媒体的报道技巧、应变能力和报道效果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媒体具有强烈的社会公共色彩,是沟通政府和公众的桥梁。因此,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电视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2010年7月23日至25日,南阳市淅川、西峡、南召、内乡等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洪水造成了河堤决口,人员被围困,耕地被冲,房屋倒塌,山体滑坡,交通、通信、电力中断。笔者作为南阳新闻联播栏目的责任编辑之一,参加了南阳电视台这次水灾报道工作的策划、采访、节目编排和新闻发布工作。笔者认为,电视自然灾害新闻报道,必须把握好一个“度”,既要真实客观地报道,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兼顾受众心理,本着“不瞒、不压、不炒、不偏”的原则,正确地报道自然灾害,指导人们用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自然灾害。
  一、树立全面的报道理念,确立正确的报道方向
  发生自然灾害,公众总是急于从媒体上获取更多、更详细的信息。电视由于自身的传播优势,在自然灾害发生过程中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通道。电视新闻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客观、真实、及时,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2010年7月中旬,有关方面预报豫陕交界的南阳周边将有一次强烈的降雨过程,南阳西部地区将可能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对此,南阳电视台非常重视,认为应该发挥媒体的优势,对信息的处理及时而公开、详尽而透明,更好地发挥媒体的导向作用。我们及时和市里主管部门沟通,得到了领导部门的认可,确立了正确的报道方向。
  天气预警信息及时在南阳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发布后,我们派出记者携带便携式非线性编辑系统,跟随防总领导到各地督察防汛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报道了各地动态性新闻,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了电视通报批评,让群众做好迎接洪灾到来的准备。
  洪灾到来后,我们迅速报道各个地区的受灾程度,同时报道了洪峰的下一步趋势和走向,以及对周边各大水库的影响。及时报道了各地救灾情况,如医疗、人力、物资援助、通讯、交通电力、气象预报以及应急求生知识普及等。这次报道中,我们几乎将报道的触角延伸到了可能波及的各个相关领域。随着灾后救援工作的展开,我们还将大量的镜头和文字集中在救灾行动中的普通人身上,从老百姓到战士,他们成为报道的主角,使得媒介内容更具亲和力、感染力。
  二、及时、准确,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
  在一个个灾情迅速传出的同时,一些流言开始在群众中散布,灾情被肆意扩大,将影响到群众的正常生活。作为南阳市一家主流媒体,南阳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一直身在抗洪一线,在有关领导的指挥下,及时、快速、准确地采访,后期工作人员打破常规,采取整点播报和电视底行飞字幕等形式,为群众答疑释惑,报道做到客观公正,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7月24日,一场强降雨致使西峡县多处发生山体滑坡,一处较大面积的滑坡直接威胁到宁西铁路西峡段。事故发生后,我们连夜赶到现场,及时记录事故情况以及现场救援进展。此后,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迅速跟进。由于第一时间的快速报道,我们及时构筑起一条权威、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
  三、营造多媒体联动合作的报道环境
  “7·24”水灾是南阳市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灾难。灾情发生后,南阳电视台在报道中不仅仅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还通过不同媒体之间的联动合作,形成合力。在这次报道中,市级和县级媒体通力合作,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各地灾情;电台、报纸和网络同时聚焦,各媒体之间通过信息资源共享、采访链接等方式,整合各地信息,积极主动分析灾情变化,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化信息报道。
  四、灾难性报道更要注重人文关怀
  作为社会的瞭望者和公众利益的守护者,媒体不但是重要的消息来源,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救灾力量。在灾难性报道中,“有所为有所不为”考验着记者的职业操守和良知。新闻工作者既要恪守在现场传递真相的责任,也要承担不对新闻当事人造成伤害的责任。
  “7·24”水灾中,因持续的暴雨致使一些山区发生山体滑坡,西峡县灌河水位猛涨。由于灾情的迅猛和突然,其中一处养牛场的工作人员未能及时转移,被洪水围困。被困人员的安危牵动着家人的心,几欲冲进救援现场。我们考虑到如果此刻对其家属进行直截了当的采访和询问,必定会刺痛家人的心,让他们变得更加焦躁不安而影响现场救援秩序。因此记者保持冷静记录,通过对其眼神、举止、表情的细节镜头的拍摄,更加真实地传递出他们内心的担忧,同时发挥第三方的优势身份,努力做好安抚,协助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灾难新闻除及时地报道灾难,理智地、科学地分析灾难之外,还应把受众的内心体验放在心上,彰显生命在灾难中的尊严与价值。
  洪灾过后,我们及时报道各地建立帮扶体系,妥善安排受灾群众,不仅关心他们的吃住,同时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还及时报道受灾企业技术人员投身生产一线,市交通运输、通讯部门全力以赴抢险保畅通,农业部门及时调拨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开展农业生产自救。我们还发挥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开设《水灾无情人有情》专栏,集中报道了社会各界捐赠活动,通过举办专场晚会,号召社会各界为灾区募捐,为灾后重建做出贡献。
  总之,在这次“7·24”水灾报道中,媒体的信息获取机制、新闻策划机制、新闻制作机制都经受了考验,也收获了经验。在今后报道活动中,我们将这些经验逐渐转化为系统完善的报道机制,促进媒体的职业化、规范化发展。
  (河南南阳电视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88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