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的有效传播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從国外的开放课程和精品课程传播的目的、课程传播中的版权设置、课程传播的结构形式等角度,对比分析我国精品课程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通过对课程更新频率、网络技术支持、宽带速度支持、受众对象学习理念等精品课程传播的外在环境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开放课程;精品课程;有效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09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李庆英,江苏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徐州221009
  一、引言
  近年来,一场致力于通过互联网络提供免费教育资源的“开放教育资源”传播在国内外高校悄然兴起。开放教育资源是指“不受版权限制的或者是在知识产权协议下发布的,可供他人免费使用或复制的教学、学习和研究资源”,包括课程资料、教学模块、教材、教学录像、试卷、教学课件,以及其他用于获取知识的软件工具或技术系统。高校开放课程资源(OCW)是高校开放教育资源传播的一大组成部分,是指高校在某种开放协议下开放的、可供世界各地免费共享的课程资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日益紧迫的任务。2003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启动了以精品课程为重点的课程建设。我国的精品课程是一种开放课程,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信息化中产生了良好示范效果。
  但随着OCW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国外开放课程在国内一炮走红并得到广泛传播,而我国的精品课程传播却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本文旨在对OCW课程和精品课程传播中的“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建设的管理机制”、“课程版权的归属”、“课程内容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精品课程的“课程更新”、“网络技术”、“宽带技术”、“受众学习理念”等中国特有的传播外界环境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深入探讨,以促进其有效传播。
  二、從开放课程的传播看精品课程的传播
  (一)课程传播的目的
  OCW课程传播的目的是向全社会开放高校课程,传播对象为普通教师、学生及自学者。高校拥有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承担着创造、生产和传播知识的重大使命。世界上许多大学开放课程把回报社会看作是大学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耶鲁大学的基本使命是:保护、传授、推进和丰富知识与文化。加州理工学院的使命是“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扩充人类知识与造福社会”。日本京都大学校长KazuoOIKE在谈及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时,表示希望“能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所以,国外开放课程传播的着眼点是全社会,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发展作为出发点,以造福人类为目的。我国精品课程也在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与教学的机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精品课程的着眼点是高校师生,目的是促进高校教学,促进学生学习。
  由于高校学生已占有相对丰富的资源,所以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精品课程只能起到补充作用。但社会中却有大量没有机会占有高校资源的人群渴望学习,他们期待能享有部分优质教育资源。将开放课程传播的受众对象定位为普通学习者,有助于满足普通学习者的学习欲望,给普通学习者提供学习的机会。而精品课程传播的受众对象集中在高校学生,從而限制了其传播的内容和传播的广度。
  (二)管理机制
  OCW一般是由高校作为项目管理单位运行,可能会有其他基金会或其他社会组织为这些项目提供资助,因此OCW的管理部门就是高校自己。学校根据课程的传播需要,设置专门小组组织OCW的制作、版权协调、发布、评估。小组成员本身对课程传播内容比较了解,所以更容易了解教师及学习者的需求,更能配合课程制作,并推动课程的传播。OCW项目对课程传播质量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只要求教师把教学资源开放共享传播,其原则是教师自愿,如MIT、USU。后来有一些学校展示自己较好的课程,如CMU、Yale。
  精品课程是国家项目,实行层级制管理。精品课程项目每年由教育部发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文件,投入经费,组织本地区高校精品课程传播建设工作,组织地区精品课程评选。各高校在校内精品课程申报评比的基础上,组织申报地区级精品课程。然后各省级教育部门将地区级精品课程报国家,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对入选的课程授予‘国家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给予一定经费补助,并上网形成中国高等精品课程网站,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因此精品课程的传播管理是一个先自上而下,后自下而上的过程,其间涉及许多行政部门。而且精品课程对课程传播质量要求较高,对授课教师资质、人数也有限制。相对复杂的精品课程管理机制,使得一些优秀教师望而却步。而且各大高校一般没有精品课程技术小组,在制作精品课程时,授课教师会有超负荷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师的工作精力。部分申请精品课程的教师为了取得精品课程的名额,将授课的标准向精品课程评价标准看齐,而忽视了教学的本质,忽视了学习者的需求,制作出的精品课程与实际需求有所偏差。
  (三)课程版权归属
  OCW课程传播内容版权归属明确,精品课程则存在争议。OCW项目是在Creative Commons这个共享产权协议下进行的课程开放与共享,并保障课程作者的版权。OCW的版权基本上属于教师个人,如果使用学校资源,则学校、教师共同拥有版权。Creative Commons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组合出不同的权限,实现对课程资源版权不同程度的保护。其中,OCW教师也是由于自愿共享课程才参加OCW。因此,可以说,OCW课程版权归属相对比较明确。
  而精品课程的传播内容的版权归属仍在讨论中。在调研中,发现有些教师并不认为受到国家资助,就等同于国家购买了课程的版权,自己依然有权决定哪些内容共享。因此,在调查中发现,35%的教师将“对方有访问权限限制”作为影响精品课程使用的原因之一。28%的学生将“对方有访问权限限制”作为访问精品课程资源的障碍之一。因此并不是所有精品课程的作者支持共享所有精品课程资源,精品课程版权归属问题还在进一步讨论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546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