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河南文化资源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森

  [摘 要]河南文化资源借助于影视媒介,成就了“少林”品牌,使河南戏曲扬名,同时也展现了河南厚重深邃的历史。但是,影视作品传播河南文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误区,有一些影视作品忽略了河南文化的厚重积淀,刻意渲染河南人的负面形象。有鉴于此,要认真研究河南文化的不同层次和方面,选择适合的影像表现方式来传播,电影电视剧类作品要精心打造故事情节,继承现实主义传统,表现河南的发展主流,体现中原风格。要打造影视产业链,发展影视旅游业,形成影视传播与地方经济的互动,同时也要重视影视剧和纪录片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文化资源; 影视;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115 — 02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的进程中,河南的文化资源可以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但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包括河南人自己对河南文化资源认识不到位,致使河南文化资源的传播范围有限。近年来,河南对外宣传的力度虽然不小,但并非没有可以拓展和改进的空间。当下视觉文化已经成为百姓日常文化生活的主流,作为视觉文化核心的影视传媒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更为直观生动,其文化传播和文化重塑的功能不容忽视。研究河南省文化资源的影视传播,对于发掘、传播优秀的河南文化资源,使其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推动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河南文化资源影视传播的现状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要实现中原文化产业的大发展,首先必须要让中原文化“走出去”,成为文化产业的驰名品牌,让“河南”成为中原文化的集体代名词。在各种媒介的传播中,影视媒介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方面己有成功的先例。
  1.《少林寺》等影视剧成就“少林”品牌
  自古以来,少林寺就以功夫名扬天下。但真正让拥有1500多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少林寺走向世界,让“少林”成为驰名中外品牌,以《少林寺》为主的一大批影视剧是功不可没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少林寺》、《少林小子》、《少林俗家弟子》等一大批有关少林武术的影视剧在国内外的放映,以及随之而来的少林武僧团不断地出国访问,少林功夫获得了世界武术爱好者和武打影视迷的青睐。“天下功夫出少林”的观念慢慢地在海内外友人的心目中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此后许多国内外武术团体慕名而来归宗、朝圣,来此游览、参观、学习武术的人数与日俱增。受此影响,国内外几乎同时掀起了习练少林武术的热潮,也带动了武术旅游、武术用品与武术馆校的迅猛发展。正是在这此影视剧的传播下,少林文化开始走上了文化产业之路,“少林”也成为了中原文化的知名品牌、河南的一张名片。
  2.影视豫剧《花木兰》、《朝阳沟》等和电视栏目《梨园春》使河南戏曲扬名
  在中国历史上,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已久。1956年由著名豫剧大师、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主演、长春电影制片拍摄的戏曲艺术片《花木兰》,是新中国有史以来最流行、最知名的地方戏曲艺术片,之后的另一部豫剧电影《朝阳沟》也随之成为经典。从1958年3月在郑州首次公演至今,豫剧《朝阳沟》己深深印在了亿万百姓的心中。《朝阳沟》演绎的是一出新农村的活剧,是时代的产物,然而优美的豫剧旋律却是传唱至今的关键。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原文化,中原地方戏曲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爱好者,河南电视台的品牌栏目《梨园春》己经成为中原戏曲文化发展的亮点。2006年9月,作为“中国文化澳洲行”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梨园春》在悉尼歌剧院唱响豫剧,并成功跨海直播。这在全国的电视戏曲栏目中还是第一个,成为传播中原戏曲文化的重要主力军。
  3.纪录片《河之南》展现河南厚重深邃的历史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以纪录片、专题片形式传播河南文化的代表性作品有《河之南》、《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文化河南》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河之南》。
  《河之南》是第一次用电视画面系统地、全方位地展示中原文化的力作。《河之南》充分发挥电视的优势,为中原塑造了一个丰满而立体的人文雕像。特别是在影像的直观层面,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富有地域色彩的历史遗迹、人物、历史掌故、民风民俗和日常生活的画面。《河之南》还为我们展现了大河文明厚重深邃的历史。
  但是,影视作品传播河南文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误区。有一些影视作品忽略了河南文化的厚重积淀,刻意渲染河南人的负面形象,进而对河南文化形成了“刻板印象”,如此印象一旦形成则很难改变,对河南文化形象的塑造与维护也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2003年的电影《盲井》在进行人性探索的同时,塑造出一个落后、血腥的河南地域形象。2006年底,由赵本山主演的贺岁片《落叶归根》在全国热映。在影片《落叶归根》中,郭德纲扮演肥头大耳的马路劫匪头目的角色,用并不标准的河南话给河南人形象带来了极其严重的伤害。类似的情况还有电影《手机》、《斗牛》、《鸡犬不宁》等,把河南人妖魔化成为造假、行骗、赖皮、浮夸、吹牛的一个群体。究其原因,既有影视出于票房考虑而使用夸张、虚写的手法来吸引眼球的因素,也有从中央到地方的媒体对于河南的负面报道太多的因素。
  另外,《梨园春》作为河南戏曲文化传播的重要电视节目,在推广戏曲文化方面固然功不可没,但是栏目主题的不集中却影响了人们对戏曲的欣赏和对戏曲知识的了解。《梨园春》戏曲内容有明显的庸俗化倾向,其核心在于戏曲节目主题的庸俗。毋庸置疑,古老的中原文化在整个华夏文明的塑造中起过重要作用,开封、洛阳、郑州、许昌等都曾作为帝都,是古代文化传播的重镇,因此,儒家文化、帝王文化与权谋文化等在中原这块土地上深入人心不足为奇。这样,蕴藉在剧情中的封建糟粕通过戏曲传播,会获得新的生命力,并与现代文明相抵触。另外,《梨园春》充满了商业化的操作特征,强烈的商业气息无疑对观众造成一定侵害,也使戏曲文化碎片化,不能够完整地传播优秀的河南戏曲文化。
  二、河南文化资源影视传播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认为,要做好河南文化资源的影视传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认真研究河南文化的不同层次和方面,尤其是被影像忽视的部分,选择适合的影像表现方式来传播。以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在影像世界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表现,这类对象其实主要适合采用电视纪录片的形式来表现。当然,在大力发展动画产业的今天,以剧情动画的形式来表现也并非不可能,但制作成本是极高的。而对于几大古都的历史文化,更适合以剧情影视的形式来表现。河南地区的民俗文化,除了器物类可以融入动画的造型外,对于更重要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民俗,应该从影像人类学的视角,以纪录片的形式抓紧拍摄、抢救。
  其次,对于电影电视剧类作品要精心打造故事情节。有人认为,电影电视剧类产业已由“内容为主”发展到“营销为主”,但是从传播中原文化和塑造中原影视品牌的高度看,内容还是最重要的。可以说,当前制约电影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其故事性弱。因此,塑造河南形象的影视作品要争得一席之地,必须从讲好故事开始。这就要求导演和编剧最大限度地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深入挖掘生活中具有震撼力的人和事,然后用精彩引人的故事生动表达对新时代、新生活的理解。
  第三,电影电视剧类作品要继承现实主义传统,表现河南的发展主流,体现昂扬向上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影视从业者要增强自身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责任感,采取正确的文化策略,抢抓时机,重塑有独特魅力的“河南形象”。
  第四,要体现中原风格,走中原影视之路。国际著名电影人哈维·韦恩斯坦曾经说过.中国电影不要一味地去迎合别人的口味.而要守住自己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本民族独特的东西。同样,河南影视产业应立足于中原的丰厚文化土壤,走文化创新之路,逐步建构自己的品牌;在题材内容上坚持表现中原的生活特色、民俗习惯、审美方式、语言思维、心理结构等;重视河南人性光辉的表现,回归人的真实情感体验。
  以河南的就民俗文化为例来看,民间文学里就有有不少素材可以转化为影视艺术。在河南民间文学中,伏羲、女娲、盘古开天地等神话和民间传说,在向影视形态转化方面,是有极大的可能性的。只要找准故事的看点,策划制作成功以后不仅可以拉动文化产业发展,还可以更大范围地传播河南文化。
  另外,被影视剧作忽视的民俗器物,其实和动画影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钧瓷、唐三彩、南阳玉雕、汴绣、淮阳的泥泥狗、朱仙镇木板年画等,都是绝佳的动画造型素材,而且这些器物本身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
  这些具有中原特色的器物,如果转化为动画造型,首先可以丰富动画艺术形象。将民俗器物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于动漫创作之中,这也是中国国动漫产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这些民俗器物可以丰富动漫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地方本土文化语言成功运用于动漫创作之中,同时结合人们现代的审美需求,就能够创造出广大观众喜爱的动漫作品。与此同时,动漫作品可以成为河南民俗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媒介,有利于提高河南传统文化的地位和知名度,进而达到挖掘和传承河南民俗文化的目的。尤其对于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个绝好的拯救之路。
  第五,要打造影视产业链,大力发展影视旅游业,形成影视传播与地方经济的互动。
  首先可以借影视发现旅游景区。人们总能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发现一些绚丽夺目的自然风光,韵味十足的生活场景,它们在特定的故事情节或背景音乐的烘托下能使观众产生共鸣。由此,一些不为人知的自然景观,古镇村落或历史遗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摄像头、取景器的艺术加工后变成了一个个融合了人文与地理景观并充满艺术魅力的旅游吸引物,影视艺术此时起到了伯乐相马、卞和识玉的功效,发掘出一批引人关注的旅游景区。
  影视制作可选择河南秀美的山水风光或历史为背景,通过知名的导演、编剧等艺术家的精心策划,将一些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或场景在旅游景区里演绎出来,打造成为旅游产品。这种旅游开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自然景观在各种现代声光电技术的渲染下显得更加绚烂多姿,景区的人文气息也被震撼人心的场景烘托出来,游客因而饱览到与众不同的视觉。
  第六,重视影视剧和纪录片的营销策略。首先,要细分市场,细分市场意味着要依据地理、人口、文化等标准把市场分割为若干国家或区域.制定适应目标市场消费需求的产品经营方针,确立产品的竞争优势。不同目标市场的观众需求差异很大,河南影视产品“走出去”就要针对自己在国内外的不同目标市场,为他们提供差异化的文化产品,满足观众不同的观看习惯和审美趣味。其次,通过影展促销带动版权交易,在制造营销热点的同时使产品迅速获得国内外认同。再次,采取国际合作发行,通过与有实力的国外大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其发达的发行网络来提高影视产品的渗透速度和市场占有率。
  总而言之,河南文化的影视传播已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但也存在明显问题,在影视制作上,依然有很多富矿区可以发掘,在传播策略上,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责任编辑:冯延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6927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