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及玮 焦鹏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8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并将本组患者分为稀释性和缺钠性低钠血症,其中轻度低钠血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服钠盐,而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在口服钠盐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脉补钠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23例缺钠性低钠血症,15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有效率达86.96%。15例稀释性低钠血症11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有效率达93.33%。结论 临床对本组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口服钠盐以及静脉补钠治疗,不仅能够保持患者血钠正常,而且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力衰竭;低钠血症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结构性心血管疾病进展到严重阶段的临床综合征。利尿剂是心衰患者综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但是治疗过程中常合并低钠血症,如治疗不及时,可加重患者的病情,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对于心衰患者而言,低钠血症可以使患病率与病死率增多[1]。现报道我院在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8例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58~82岁,平均(70.3±5.6)岁。引起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疾病包括冠心病21例,心肌病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瓣膜性心脏病3例,甲亢性心脏病1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前首先进行血电解质检测,同时给予心脏多普勒超声、心电图以及胸片、肝肾功能的检查。经过超声心动图监测其左心室射血分数均≤40%。心功能分级采用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 Ⅲ级 18例, Ⅳ级 20例。
  1.2低钠血症的诊断标准 低钠血症的标准是血清钠<135mmol/L,轻度低钠血症的标准是血清钠在130~134 mmol/L,中度低钠血症的标准是血清钠在120~129 mmol/L,重度低钠血症的标准是血清钠在<120 mmol/L。根据低钠血症类型分为缺钠性血症23例,稀释性低钠血症15例。
  1.3方法 均采取临床抗心力衰竭全面综合性治疗和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病因予以相应治疗,去除疾病的诱发因素,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必要时酒精湿化吸氧、利尿、给予洋地黄或多巴酚丁胺强心、扩张血管等治疗。补钠量依据以下公式计算:给氯化钠量(g)=[142一所测血清钠值(mmol/L)]×体质量(kg)×0.2÷17[2]。10%氯化钠加生理盐水配制成3%的氯化钠溶液给予静脉点滴。首次先给计算量的1/3,剩余量酌情根据血电解质复查结果继续分次静脉补充,轻度低钠血症通过饮食补充,鼓励患者吃咸菜(氯化钠摄人量>6 g/d)。中、重度低钠血症在饮食补充同时,静脉补充高渗盐:3%氯化钠,10 ml/h持续静脉泵人,补充血钠浓度至正常范围低限。
  1.4 疗效评价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钠浓度、心衰症状以及恢复正常所需要时间。疗效标准:显效为血钠升至正常/心功能改善至Ⅱ级,含Ⅱ级以上或恢复正常;好转为血钠上升但未恢复正常,心功能有改善但不足Ⅱ级;无效为血钠未上升,心功能无改善,病情加重或死亡。
  2结果
  23例缺钠性低钠血症患者显效15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96%。15例稀释性低钠血症显效11例,好转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3.33%,见表1。
  3讨论
  低钠血症是利尿剂治疗慢性心衰时较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表明,低钠血症发生率与心衰程度、病死率呈正相关[3],心衰患者不仅易并发低钠血症,同时,低钠血症又可引起心肌的应激性减弱和收缩力下降,进一步加重心衰。导致低钠血症的原因有以下方面[4]:①心衰治疗中过度限盐饮食,利尿剂的长期、大量应用,引起体内钠盐大量丢失,导致低钠血症的发生。②心力衰竭时心脏的泵血功能减弱,心排血量减少,肾血流量也相应的降低,导致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下降,机体的醛固酮分泌增加,肝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导致醛固酮灭活减少,刺激人体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体内液体潴留,引起稀释性的低钠血症。③心衰的患者由于肠胃淤血、食欲不佳及消化困难,易发生低蛋白血症,血液受到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的影响,逐渐稀释,低钠血症会继续加重。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十分隐匿,因此,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应当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的监测患者的离子变化。
  综上,心衰和低钠血症可形成彼此互为诱因的恶性循环,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低钠血症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衰病情,减少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 明显的改善预后,利于患者康复。但这也是一个难点,所以,要及早做好预防干预和治疗,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一定的掌握,从而制定出恰当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吴自昌,蔡杰,梁月娥,80岁以上高龄老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病因特点构成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0):158-163.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42-861.
  [3]吴木富.低钠血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830.
  [4]黄震华.伴有低钠血症的心力衰竭治疗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27(5):384-385.
  编辑/王海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035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