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模式在钳工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冬洁

  摘 要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所倡导的科学教学方式,重视岗位能力需要,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钳工这个传统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对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关键词 以能力为本位 教学目标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现行职业教育与就业需求不直接相关的矛盾日益凸显,一边是工业扩大化,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各类生产型企业对技工需求量直线上升,企业出现“用工荒”。一边却是技工类毕业生在企业薪资待遇偏低,不能体现技能教育的优势。就业部门所显示的学生就业率颇高,但对就业成功率往往避而不谈,学生就业形式并不稳定。企业招工难,学生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也难,使家长和学生对上技校的前景更加不看好。随着高职教育对学历和技能的双重承诺,在适龄人群数量整体下降的情况下,技工院校生源数量、质量都大不如前,学生成了学校的“宝贝”。多数学生在家长的主张下走入技校,没有升学和淘汰的压力,尤其是初中生源的学生,年龄、心智都不成熟,被学历教育淘汰后他们更加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提不起兴趣,找不到目标,上课睡觉、玩手机,讲课听不进去,作业抄抄了事,学完就忘,考完就丢,在这种情况下谈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如何改变培养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一样会一样,真正掌握赖以生存的本领,赢得企业的认同,已经成为技工院校形成培养特色、优胜劣汰的关键一步。那么,什么样的培养过程才能吸引学生,让他们不荒废几年的时间,学到实用、实在的知识和技能呢?那就是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本位的教育模式。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提倡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其思想最初来源于美国二战后对退役人员的转业训练。 60年代被用于美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后传到加拿大,80年代又逐渐推广到了欧亚及澳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初,主要的英联邦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先后根据能力本位职教思想重新构建了国家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把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90年代初能力本位职教思潮又经加拿大的引介登陆中国。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它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强调严格的科学管理,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一切从兴趣出发。
  以下从钳工专业教学出发,对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的应用谈自己的一些见解。随着我校航空人才培养的明确定位,以钳工为基础的钳、钣、铆等飞机制造技能类专业学生比例日益提高。钳工金工实习是各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第一学期的必修课程,与之相配合的是30或40学时不等的《钳工工艺学》课程讲授,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先后次序不同,多数班级都是讲课在前,实习在后。学生对于从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新鲜感十足,但首先接触到的却是书本、文字和十分有限的几个教具,几堂课下来,随着刚刚走入校园的好奇感消失,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制图、公差配合、金属材料等纯理论性质的专业基础课也接踵而至,无疑给了这些原本就自我学习能力有限的中职学生当头一棒,使他们觉得这个新接触的领域也只是充满了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和计算公式,缺乏感性认识,自然就失去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老师教的费力,学生学得乏味,矛盾愈演愈烈,此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使大家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另一重天空,改革势在必行、攸关存亡!
  1改变培养目标
  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定位大而全,在招生竞争的挤压下,一些学校的学科结构成为了标榜教学实力的噱头,培养层次从中级工到高级工、预备技师,学制从三年到四年、五年,科目越来越多,课程名称也越来越云山雾罩,但培养出的大部分学生却并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培养目标,就钳工专业而言,现行的培养方式下学生完成学制可以进行中级或高级普通钳工的技能鉴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钳工工艺及配套的其它课程理论覆盖面比较广,涵盖了从划线、量具使用、锉削、锯削、錾削、刮削、研磨以及刀具、夹具和机械装配的基本知识,而实训过程却是以技能鉴定所考的锉配件和孔加工为主,基本没有涉及刮削、研磨以及刀具、夹具和机械装配等部分,学生虽然通过了鉴定,但实际技能十分有限。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在工作中综合应用能力不强,操作水平根本达不到等级要求。而学生也需要重新根据工作岗位进行学习培训,再考取装配钳工、工具钳工等相应的专项技能证书才能上岗,使几年的学校教学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
  因此,要推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首先就要从企业的岗位需求出发,进行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分析,找准就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钳工类人才培养。从知识、技能的实用、够用原则出发,扎实基本功,在完成中、高级钳工基本技能教学后,开展装配、工具、模具等相关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适用岗位所需的专项技能。
  2改变课程体系
  建立一套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本位的科学课程体系,以企业或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设计课程内容。通过重组、精简、融合、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实现课程结构的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
  2.1构建课程模块,使培养具有突出性
  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将课程结构重新划分为文化素质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等模块。其中,文化素质模块突出社会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道德和个人修养;专业平台与专业模块统筹构建,将《钳工工艺学》与公差配合、金属材料等专业基础课有机结合,突出职业定向性,形成任务驱动的教学项目;能力拓展模块突出岗位相关性,从岗位群出发使学生具备职业发展的其它技能,如飞机钣金工、飞机铆接工、焊工、电工等。   2.2开发项目化教学教材,使教学具有统筹性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构建以《钳工实训》为主干的课程体系,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将非钳工类专业传统的钳工金工实习和《钳工工艺学》课程相关内容结合,形成《钳工基本技能》项目化教学教材;将专业基础课与《钳工工艺学》课程相关内容结合,形成《中级钳工实训》、《高级钳工实训》项目化教学教材。使用装配钳工、工具钳工技能教材对学生进行装配、工量夹具等专项技能训练。
  同时,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化教学不仅局限于专业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在德育等文化素质课程中。开发学生德育教育项目化教学资料,用情景教学代替文字和说教。如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礼仪教育时,可以给学生设定礼仪交往场景,学生分组表演,共同点评;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可以采用模拟应聘的方法,在情景演示中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2.3校企联合
  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结构,针对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对课程模块进行灵活组合,走“订单式”培养之路。
  3改变教学方法
  科学的课程体系需要统筹设计,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每一个教师都可以亲身参与和尝试的。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中,着重强调了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通过头脑风暴、分组讨论、连线、排序等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加快发展自身的主体性,使课堂充满活力。
  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积极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不再是权威的授教者,而是启发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发挥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要更多的使用教学媒体来引起学生兴趣,这里的教学媒体不仅是录音、录像、电脑课件,还包括实物、图片、卡片等,通过老师、学生、媒体的充分配合,使教学由传授型转变为引导型。
  例如,在《钳工工艺学》中关于量具的使用和维护一节中,可以使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让学生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听到、看到和想到的知识一一列出,随着内容的增加,老师要给出相应的奖励政策,激励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答案汇集后由老师进行归类、整理,这些由学生自己想出来、说出来的知识必定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在讲到研磨剂的使用方法时,老师可将两种研磨剂的使用方法列举在黑板上,启发学生分析原因,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用任意指定的方法让各组给出讨论结果,老师纠正总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接受个人和团队的关系。
  教学方法不拘一格,教师要从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体现在讲课上,而是体现在进行周密、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能够帮助学生将无序整理为有序,将错误修正为正确。这种转变是教师的教学责任,也是以能力为本位模式构建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能力本位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汲取能力本位方法的精髓、取长补短,结合校情,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市场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宋伟.能力本位课程观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05.
  [3] 徐荣宽.对“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653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