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长期卧床病人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长期卧床病人因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极易导致褥疮的发生。如果不及时预防及护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但是只要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就能预防褥疮的发生及褥疮发展,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长期卧床病人;褥疮;预防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65-02
  1 褥疮的定义
  褥疮又称压迫性溃疡与压疮,是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2 褥疮的好发部位
  褥疮易发于受压部位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部位,不同卧位受压部位不同。常见发生于以下部位:
  2.1 平卧位:易受压部位有枕后、肩胛骨、手肘、骶尾部、脚跟。
  2.2 侧卧位:易受压部位有耳廓、肩峰、髋部、内外膝、内外踝。
  2.3 俯卧位:易受压部位有额头、下颌、肩峰、乳房、腹部、膝部、脚趾。
  3 褥疮的预防
  长期卧床病人机体功能下降,抵抗力下降,皮肤营养和弹性随之降低,容易发生褥疮,但只要护理措施得当,就可预防褥疮的发生,对于长期卧床病人预防褥疮的主要措施在于消除诱发因素有效地间歇性解除压迫,恢复受压部位的血液供应,应做到“五勤”,即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
  3.1 避免和解除局部长期受压,指导长期卧床病人定时翻身,鼓励能翻身者勤翻身,对不能自由翻身者协助翻身,协助病人翻身时,应将病人抬起,避免拖、拉、推的动作,白天2小时翻身1次,晚上不超过3小时,翻身间隔时间最长不能超过4小时,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易受压部位,在肌肉包裹较薄的骨隆突处垫以海绵垫、气圈或褥疮垫[1]。
  3.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有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病人应及时擦洗干净,以保护皮肤免受刺激。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服污染及时更换,不可让病人皮肤直接卧于橡胶单。不可使用掉瓷破损的便盆,以防擦伤皮肤。
  3.3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定时用50%的酒精按摩,以手掌大小鱼际部分紧贴皮肤作压力均匀向心方向按摩,由轻至重,由重至轻,每次按摩约3至5分钟。对酒精过敏者,用热毛巾敷后涂润滑剂按摩。[2]
  3.4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长期卧床病人应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膳食,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以增强抵抗力和组织修补力,不能进食的病人,应给予静脉营养。
  4 褥疮的分期及护理
  褥疮一旦发生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以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与护理。
  褥疮的分期及护理
  4.1 淤血红润期。此期病人开始出现红、肿、热、痛、麻木感。此期要及时去除病因,加强预防措施。防止局部再度受压,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营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4.2 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如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局部红肿向外浸润、扩大、变硬,表皮有小水泡形成,对未破小水泡要减少摩擦外敷厚实的滑石粉防止破裂感染,让其自行吸收,大水泡者可用酒精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涂以0.02%呋喃西林溶液,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包扎。[3]
  4.3 溃疡期。轻度溃疡者,浅层组织感染,脓液流出,溃疡形成;重度溃疡者,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向周围及深部扩展,可达骨骼。此期处理原则是解除压迫,清洁创面,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用湿敷料,保持伤口湿润,周围皮肤保持干燥。
  除以上褥疮的分期护理外,还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长期卧床病人由于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很容易产生诸如焦虑、被遗弃感、孤独悲观、依赖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在临床中针对病人出现的以上心理问题,需要护理人员掌握正确合适的方法,以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能充分信任护理人员,帮助病人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5 小结
  长期卧床病人因体质衰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褥疮。褥疮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未病先防。杜绝褥疮,重在预防。要做到“五勤”,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发扬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一丝不苟,不折不扣地完成医疗护理使命。对已发生的褥疮以局部治疗为主,辅以全身治疗,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华,冯正仪,胡永善,等.社区脑卒中病人家庭康复状况调节及护理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2,5(5):388.
  [2]刘秋梅,舒秀敏,李刚等,红花芍药直流电离子导入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1,16(4):197-198.
  [3]李立安,外用西药治褥疮[P].健康报,2005,8,3,第5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751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