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家清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每个老师的目标,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找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所在,分析其原因对症下药。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学困生;成因
  从小学到初中,甚至到高中,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虽然投入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成绩总是不理想,许多学生小学数学成绩挺好的,一旦进入初中,情况就不妙了,天天走“下坡路”,即使全身心的扑在数学上,仍然无济于事,这种付出了却没有半点收获的现状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厌学情绪油然而生,为了探明学生的这种学而无功的怪异现象,我对此类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方法进行了反反复复的调查分析,经过多次调查研究表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跨越
  在小学,学生的依赖性非常强,包括读题,审题,列式等等都养成了依赖教师,根本不会自己用脑去思考问题,只会进行简单的,直接的计算;而到了初中,教师就再也不会给他们读题,列式了,而是逐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这时的学生就会很不适应,觉得失去了依靠,对于数学知识就会很茫然,对于数学作业就会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失去了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学习缺乏主动性
  许多学生进入初中了,学习还是要在家长和老师的严格要求下进行的,没有发至内心的兴趣和爱好,还向小学一样,老师和家长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求做就不主动做,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和家长的“惯性”运转,缺乏学习主动性,没有目的,没有计划的坐等上课,极不情愿的接受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课前不会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没有作到先了解,课堂上只会机械的听老师讲,注意力很少集中到老师分析问题的点上来,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会很吃力,日积月累学生在数学上所存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感到寸步难行,天长日久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成绩也就一落千丈了.
  三、学习方法过于呆板不灵活
  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过程,剖析概念的内涵,扩充概念的外延,分析知识的重难点,强调数学的思想方法;而有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认真,没能专心听课,对老师讲的要点没听到或没听全;另一部分学生则是非常认真,每节课都认认真真地记笔记,虽然笔记记了一大本,可对老师讲的要点一点没听,课后又不能及时整理,归纳,结果问题存了一大堆,做起作业来就非常吃力,每天晚上就只能加班加点地开夜车,白天上课就无精打采,结果就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还有一部分学生非常聪明,接受能力也很强,课堂上掌握的非常好,可是课后懒惰,不认真巩固,作业靠抄别人的来应付老师,久而久之在学习上也就成了华而不实的人了.
  四、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乃至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时期,学生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如果老师没有做好引导或者学生没有认真学习,都会导致学习下降.
  五、学习懒,不肯动脑筋
  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或者把目标定得过低,结果就在学习上马马虎虎,纪律松散,作业不认真做,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愿意静下心思考,还说“数学真难”。
  六、不计划,惯性学习
  每天对课余的时间不作计划安排,对学习数学没有整体安排,具体安排。想学的时候,高兴了拿起书本乱翻,见了题一知半解地做一做,不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
  七、忽视预习,坐等上课
  上课,许多学生没有预习数学课的习惯,因而机械地听老师的课堂上的讲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老师的某个问题没有明白,课后也不去问,似懂非懂的就过去了,一学期下来问题成了堆。
  八、不会听课,事倍功半
  课堂上,有的学生分心走神或打瞌睡提不起精神,有的学生,老师在上面讲,他忙着在下面记,对老师重点强调的问题,应注意的几个方面都没有聚精会神地听,结果笔记记录了几大张,但问题也来了几大堆;也有的同学是懒得动手,一字不计,只听。正确的听课应该是:对概念的阐述要注意听,老师强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时应心神领会,同时要积极积累老师所介绍的好的解题方法。对于做笔记应记课本上没有的公式及公式变形、小结和特例方法。最没有效果的听课方法是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后看书、做题。你讲你的,我做我的,正是我们说的“上课不用心,课后用点力”的错误做法,结果是收效甚微。
  九、轻视基础,好高骛远
  有些成绩可以的同学不重视基础,好高骛远,轻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方法掌握得不牢固,基本技能的培养难以得到扎实,自己不去努力掌握基础知识,而对那些偏题怪题感兴趣,一道题一做就是半节课,结果考试时推理、论证、分析问题都不严密,漏洞百出,计算也易出错,成绩不稳定。
  综上说述,教学时唯有教师结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症结,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指导,才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使学生不但勤学,而且会学,能学,学生的成绩也才会有所提高,也将为今后的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1628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