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层作业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应祥

  摘要:我是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余载,对学生作业的布置很有感触:一个班,无论是人多还是人少,总有部分学生成绩优秀,另一部分相对差些。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实施简单的“一刀切”的作业模式,很难兼顾到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所以说,布置作业显得相当重要,分层次布置作业更为必要。这主要从班上的学习状况看出,学习能力强的就得布置超越性的作业,学习困难的就要布置相对容易的作业。这样下来,后进生的进步显而易见,优秀生的表现令人兴奋。科学合理的分层布置作业正好照顾到日常情况中所说的“太简单”,“搞不懂”的两头难的问题。这是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分别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分层次的认识;好处;方法
  分层次布置作业,我认为就是指优化作业的弹性结构,它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进行分类,学习能力高的就布置提高型作业,学习能力困难的就布置基础型作业。目的是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主要围绕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两个方面进行分层设计,通过增减作业量,提高或降低作业难度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基础,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拓宽思维,增强理解能力。经过实践,分层布置作业应该有如下好处:
  第一,分层布置作业可以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都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痕迹对我们的教育影响太深,高考一天不改革,应试教育无法扭转,小学教育也摆脱不了这个轮回啊!教师们为能得到更好的成绩,仍是压着学生搞题海战术。但这样的教学往往会压得学困生喘不过气来,特别是心理承受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因为学习任务太重而放弃学习。因此,教师要是能够在教学中分层布置作业,不仅有利于学困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学习的毅力。比如在复习阶段,我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采取了分层布置作业,对于学习较稳定的学生除加强基础训练外再给予适当的提高和拓展,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先以巩固课本习题为主,再逐步加深复习内容的深度。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各自完成自己的练习,做得还是较好的。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也能坚持完成作业,布置点易做的题目,他们觉得这个好做,能够完成,而且很好的完成,就有兴趣去学习,当然就在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二,分层布置作业可以使优等生更上一层楼。对于班上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的练习中已经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已经形成了解题的技能技巧。要是再让他们重复性复习一些类似的练习,只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动力,个别人还会傲气十足,不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而分层布置作业,就好象是给了他们前进的动力,使他们充满竞争地学习,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比如我班的熊艳丽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快就接受了课文中的知识与技能,布置作业,她也很快就完成了。可是总觉得玩的时间太多了。叫我布置点课外作业跟她做,我就把与本课相关的一些诗词、名言警句、歇后语等叫她去收集,读读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故事文集,或者把文章改编成舞台剧来表演,不仅给她的学习增添了兴趣,还大大增加了她的生活能力,让她在班上“出尽风头”。
  第三,分层布置作业可以让学习上比较困难的学生有兴趣学习,不厌学。他们本来基础薄,需要打基础,要是给他们更难做的作业,那就让他们难上加难,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导致不做作业,老师会认为他们学习习惯不好,手足无措。若是给他们容易做,与打基础相关,他们做起来容易了,就觉得很容易啊,做作业有兴趣了,再进一步深化一下,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就会让这些后进生得到强化,慢慢就跟上来了。比如,我班的杨磊同学,基础比较差,读一篇文章都要化很长时间,而且不认识很多字,我就教他如何查字典,有不认识的拼音直接问我,慢慢就认识了所有的拼音。每天的作业,我只布置读到本篇文章(借助查字典认识字),书写生字就行了。一年下来,他能够独立查字典,能够与同学一起通顺的读完整课文了,他还跟我说:“老师,我能够这样读书,全靠你的照顾!”我笑了。想:一位后进生能够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整读好一篇课文,全靠分层次布置作业的结果。要是我把家庭作业布置得跟优秀生一样,他会做不到,进而完全不学都有可能,压力大了,完成不了,结果可想而知。
  我认为在分层次布置作业时,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1、在作业的内容上,要体现针对性,发散性和创造性。新课程环境下,除了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作业的内容应尽量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可以打破学科的界限,联系生活。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探究性,思维要有发散性和创造性。这是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的。对于学习能力困难的学生则应该从适当考虑一定的情境性和趣味性上着手,让学生把做作业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来做,则又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性的关怀。让他们从喜闻乐见的生活中,课本中容易找到答案,从而形成学习有兴趣,爱学习了,就会不断进步的。
  2、在作业的形式上,要体现创新性、多样性和合作性。新课程环境下则要求改变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比如可以是书面文字式的,可以是操作式、实物式和口头式的,也可以是生活实践性的;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可以是理解性的,也可以是识记性的;可以是课堂内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外完成的;可以是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同学甚至学生本人拟订的;可以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由学习小组合作来完成的,甚至可以是学生与教师、家长来共同完成的。根据不同学生来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各自得到不同的发展。
  3、在作业的容量上,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新课程环境下的作业,更多关注作业的质量和学生的课业负担,一是要考虑量力性,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二是要有差异性,即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部分题目只要求部分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去完成。实践证明,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参与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不管是学习能力强的还是学习能力困难的学生,可以根据当天的情况给他们相当容量的作业,让他们感觉到做作业不是任务,是一种快乐,像吃饭一样,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吃多了撑着,吃少了不够”这样的情况尽量避免。
  总之,分层布置作业,兼顾到全班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知识,让优秀的更优秀,让后进的不断进步;喜欢学习的更加喜欢学习,厌学的也愿意不断学习了;全班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401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