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临床治疗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戴晓青

  摘要: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所产生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全面性的分析与回顾在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114例心血管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资料,对患者的适应证状况进行总结。结果 发生心血管内科感染率大概为6%,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4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部位大多为下呼吸道,剩余的感染部位是胃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呼吸道感染等。结论 要想对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实行切实有效的治疗控制,就须要确切把握这些患者的具体适应证状况,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一定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用药指导和重点保护监控工作。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分析;适应证控制
  我们可以称心血管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其是与循环系统相关的一系列疾病,而循环系统又是人体内血液输送的组织和器官,其主要有血管(静脉、动脉、微血管)、心脏,也可以将其细分为慢性和急性,其往往都与动脉硬化相关。这些疾病的病因大都相似,而且也有相似的治疗方法和质量过程。一直以来心血管疾病都是对人民生命健康质量造成严重威胁的一个主要疾病,其病发人群主要为老年患者。相关数据资料表明,最近几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都处在不断上升的趋势中[1],这将对心血管患者和其家属的生活秩序和生命健康带来直接的影响,并且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导致身体相关气管损害的并发症状况最为严重,比如说:肾脏、心以及脑等气管,还会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因为心血管疾病本身具有突变性的特点,因此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科学、有效的健康处理就会直接引发临床感染,就目前的临床数据调出统计表明[2],心血管疾病发生临床感染的概率为6%~12.73%,这对于心血管患者而言已经变成对患者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加以强化的重要性变得尤为突出。下面回顾性的分析与研究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14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资料,得出的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研究的对象选择为2009年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感染的114例患者,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占73例,女性患者占41例;这些患者的年龄在27~78岁,平均年龄是(46.35±3.51)岁;而患者持续的病程为2~31年,平均为(19.5±5.21)年。这些患者在我院进行治疗以前都进行过较为全面的临床检查工作,检查发现这些患者有许多基础疾病,比如说:冠心病、扩张性心脏病、高血压疾病以及心率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严格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对这114例患者开展对存在医院感染工作进行判定。为了使得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得到保证,选择同期进行治疗的114例没有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这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没有较大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对比意义。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这两组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相关资料,严格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那些进行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率比较,对那些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预防抗菌药物以及年龄等和感染相关的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并且对感染对干预之后产生情况的影响进行详细的比较。
  2结果
  本组所研究的114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都是在我院同期进行治疗的168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选出的,最后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已经至6.7%,在这些感染中下呼吸到感染最多,共有56例占49%,之后是上呼吸到感染,有28例占25%、泌尿感染18例占16%、胃肠道感染8例占7%和皮肤软组织感染4例占3%,为了使得对比效果和在我院同期进行治疗的114例没有感染的患者的感染产生因素的对比得以保证,需要对具体发生感染率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这些因素情况,见表1。
  3讨论
  现在医院感染已经变成了住院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这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具有着直接的影响,若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科学的处理,就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病情[4]。通过对本文所进行的实验研究可以看出,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大多为下呼吸道感染,而患者的感染率情况和患者身体免疫功能的降低、老龄化状况、现阶段医疗水平的发展状况以及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等方面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患者的年龄越高相对的气免疫力就会越低,直接导致患者的身体机能的快速降低,加之患者在住院期间或许会有一些合并性基础疾病出现和住院时间并且得发展状况等使得这些患者成为感染的高发人群;我们应当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静脉道管和气管插管等相关侵入性操作,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处理就会对患者的血液感染以及鼻咽部载膜损伤等相关情况造成直接的影响[5],并且患者身体内道管的存在时间越长,就会导致最终感染发生率越高;因为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会在不留意的情况下导致患者身体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中,广泛的对患者使用预防性药物,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状况得以改善,但是也会使得患者的感染率状况得以加剧。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内科疾病感染时不能避免的,因此需要相关的临床护理人员使得自身的工作责任意识不断强化,使其对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全面提高,结合患者自身的情况来进行综合护理和常规性护理工作,通过患者的基础疾病状况不断改善,使得患者的抵抗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那些老年患者,在开展具体操作时应该使得经验用药情况尽可能减少,在对患者开展无菌操作时,一定要少执行且严格执行那些侵入性操作,对患者住院时间进行控制,使得交叉感染情况得以有效避免。
  总之,需要相关医务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准确操作,依照患者的具体状况来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得其生命质量得以提高,严格依据操作执行的相关要求尽可能的对患者感染率状况的发生进行限制。
  参考文献:
  [1]列传稳.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危险因素及处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5):528.
  [2]周光勇.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临床治疗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9).
  [3]杨莉君,余桂英,李瑜秀,等.老年患者植人水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和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186-188.编辑/张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5833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