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能制造:中国2025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20世纪80年代末,信息技术尚未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之时,智能制造的概念就已经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被提出。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使得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重创。随着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劳动成本上升等制造业制约因素的增强,智能制造市场近年来在全球出现了爆发增长并呈现新的特征。
  当前,全球正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对产业发展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智能制造作为此轮产业革命的核心组成部分,将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变革、促进全球供应链管理创新、引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加速制造企业成本再造。只有主动加快促进智能制造技术的突破和大规模应用,才能有效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对全球制造业可能造成的巨大冲击。因此,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国家战略:美国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和“新一代机器人”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战略布局;德国“工业4.0”计划的提出旨在通过智能制造提振制造业竞争力;欧盟在2020增长战略中提出重点发展以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日本、韩国等制造强国也提出相应的发展智能制造的战略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众多主要经济指标名列世界前列。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规模虽然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强,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中国由于创新能力不强,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我国工业化起步晚,技术积累相对落后,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能力也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致使国产智能制造产品和系统的发展同时面临技术和市场的瓶颈。我国制造业以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生产基本靠人,低成本的优势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各地。但缺乏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导致国产智能制造装备价格倒挂,缺乏竞争力;软件系统发展滞后造成智能化水平难以提高;跨国公司垄断势力挤压国内企业发展空间。近些年,在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缓慢等多方面的制约下,我国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国家的竞争威胁,加上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崛起,转型升级成了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
  在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下,发展智能制造不仅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也是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新引擎。为适应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的发展特征,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智能制造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战略、政策和具体措施,以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和普及。中央政府连续出台政策力推智能制造,国家层面智能制造战略框架逐渐清晰完善,加快了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步伐。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我国应把握“机会窗口期”,积极总结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动我国产业技术升级,实现制造业竞争优势由传统要素优势向技术优势的转型。中国要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发展,发展方式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工业2.0、3.0、4.0同步发展。同时,对中国而言,实现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但这不能以放弃广大传统产业的优势为代价,而是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还要以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
  为此,我们特别策划了本期“智能制造:中国2025”专题,约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扫描当前全球智能制造的最新发展动向与趋势,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美、德、日、英、韩等主要发达工业化国家的有关政策应对情况;研究我国当前阶段推进智能制造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并对下一步应对措施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敬请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8740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