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明进

  [摘 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要想从就业困境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具有长期性、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和表现多样性等特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不足,表现为综合知识相对缺乏,自我展示能力不强,心理素质相对薄弱。培养和提升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应该建设民族特色品牌专业,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成才意识的教育。
  [关键词]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1-0033-02
  [作者简介]张明进(1982―),男,广西玉林人,硕士,河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点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的。从最初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展开研究到后来围绕个人核心竞争力进行讨论,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愈加丰富。奥佛顿认为,核心竞争力不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在横切面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1]随后,个人核心竞争力又演化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国内学者丁锋认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指一名大学生以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通过对其战略性资源的创造、获取、整合从而使自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特有的能力。[2]潘树栋认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以个人专长为核心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是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知识和技能,是将大学生自身各个方面的能力进行优化配置并加以整合后所体现出的综合优势,是支撑大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积极地把握主动权,在竞争中取胜的唯一源泉。[3]笔者认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生个人由长期的生活和学习积累沉淀下来,自身形成稳定、独特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具有长期性、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和表现多样性等特点,是学生长期生活和学习积累的结果。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都不相同,他们形成的个人核心竞争力也不同,每位学生都有别人无法复制的个人核心竞争力。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是通过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能力单独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外在的身体,内在的知识、心理,可显现的能力、素质等集中表现出来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具有表现多样性的特点,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把各种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展示出不同的竞争优势。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显能力和隐能力。显能力主要包括大学生外在体型特征,隐能力则包括综合知识和专业技能、沟通表达能力、人格展示能力、实践动手力、心理能力等五个方面。
  二、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状况及其表现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是从专科学校升级为本科院校的,或者是办学力量较弱的几所学校合并而成,无论是办学资金、师资力量、实验设备、法学条件,还是办学经验、文化积淀,相对于“211”大学、“985”大学、老牌普通本科院校而言都十分薄弱,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除少数优秀毕业生外,大多数学生在就业时所展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综合素质相对缺乏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升本前学校的办学层次低、资金投入有限、图书资料缺乏,教师资源相对紧缺,先进教学仪器设备不足,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培养的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知识结构呈现单一性,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专业技能不够熟练,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
  (二)自我展示能力不强
  由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大多数处于“老、少、边、山、穷”地区,当地的经济状况、社会人文环境、信息传播与更新等都远不及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相对迟缓,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相对差,团队合作意识相对薄弱。
  (三)心理素质相对薄弱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部分学生存在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他们或是因为高考失利没有如愿考上理想的大学而感到自卑,或是因为来自农村贫困家庭而感到自卑,也可能二者兼有。这些学生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劣势,在择业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不自信,拿不定主意、犹豫、退缩、信心不足、紧张。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由于对外界信息的了解相对不足,对就业压力和就业形势的严峻没有直观感受,对突发事件和问题的应变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差,抗压能力和抗挫能力差,遇到困难和问题易于妥协,往往退缩或逃避。
  三、培养和提升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找准办学定位,建设民族特色品牌专业。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资源有限,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根据所在地区的民族特色,集中资源发展好某一个或某几个特色学科,突出专业优势,建立具有比较优势、民族特色鲜明、可替代性弱的专业。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存在办学历史短、经验积淀少、文化底蕴薄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必须及时调整办学指导思想,找准办学定位,不能盲目向老牌本科院校看齐,而是要走自己的路,深挖地方民族内涵,整合民族资源,创出特色,办出活力。
  第二,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培养和提升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而好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提升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制定人才优惠政策、提高福利待遇、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等措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一流大师到校任教讲学。同时,加强在校教师的交流、培训。通过学历提升、外出进修、教学评比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校园特色文化系列活动、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培训、就业心理辅导、困难毕业生帮扶、邀请校外知名人士或成功校友到校现身说法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转变思想和观念。通过开展定岗实习、创新性实验活动、见习基地的实习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第四,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和引导,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对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大学生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明确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4]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进行长期有意识的培养和积累。因此,从入学开始,就应该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实际和专业特点,帮助他们制订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学校要整合有效资源,制定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将强综合素质的学生。通过组织开展各种社团的交流、专业技能的竞赛、学术知识的研讨、专题的演讲与辩论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让学生在锻炼中成长成才。
  第五,加强学生成才意识的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前途与命运。学校应该通过成长成才的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使学生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才是未来的主人。只有从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自身的实际出发,认真学习,发展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自己拥有真才实学,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Ovetan C.EmployabilitySkills:AnUpdate[EB/OL].(2008-02-22).[2010-12-22].http://www.cete.org/acve/docgen.asptbl=digestsID=105.
  [2] 丁锋.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4).
  [3] 潘树栋.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调查与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6).
  [4] 陈树冬,张佳.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J].管理学刊,20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899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