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工作。文章基于对Q学院的实地调研,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投入时间较少、学术氛围不足、教师指导动力不足、学生参与目的不明确、团队意识培养不足等。丰富大学校园文化、增设科技创新相关课程、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加强对指导教师的指导培训是解决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培养
  【作者简介】杨莹,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11级学生;徐莉莉,浙江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教育学硕士,浙江 衢州 32400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4)02-0145-04
  大学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是当前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现实中,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一、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Q学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及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培养的认识。笔者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
  从O学院的全部本科生中随机抽取400个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回收390份。其中男生203名,女生187名;低年级(大一、大二)学生共193名,高年级(大三、大四)学生共197名;理工科学生210名,文科学生180名。
  2.调查方法
  通过相关资料收集,在参考已有的相关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根据Q学院等一些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制成调查问卷。
  3.调查步骤
  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对于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做出总体评价,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调查结果
  从问卷资料来看,大学生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团队培养情况问卷调查的总体评价中。回答“需要”建立属于自己学院的科技创新团队仅占43%。还有57%的同学认为“不需要”或者“无所谓”。可以看出,新建本科院校中的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还不足。认识不到位。
  从问卷调查显示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
  (1)部分大一新生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了解不到位。大部分人认为建立属于自己学院的科技创新团队可有可无;到了大二、大三,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眼界的开阔。认识到科技创新项目对自身的素质发展和能力的提升都很有帮助,认为非常有必要的人数大幅增长(图1)。
  (2)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成中,45%的同学认为“男女搭配”的人员组成更加利于科技创新项目的进行,以“男生为主”的项目人员组成也占到25%,仅有17%的同学认为以“女生”为主的项目开展较为合适(图2)。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认为“专业知识”占主导地位的同学为21%,“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分别占29%和31%,分析得出在项目筹备或者进行,精神层面的组成必不可少。
  (3)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发展,对于不同的专业,发展的方面也会不同,文科生的科技创新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理科生的科技创新是将理论上升到实践,工科生的科技创新是从实践中发现或发明新型仪器、工具等等。在理工科、文科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团队培养的态度表明。大部分的同学都将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要顺利进展,需要团队的力量(表1)。
  (二)实地调查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Q学院自201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一直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较为注重,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因此,从Q学院近几年的科技创新项目的数量、质量、发展方向多处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得出以下表格及分析(表2):
  从Q学院近几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汇总表中看出。从2009-201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总体上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1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其在数量上更是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这表明:一是学校的重视程度在显著的提高,鼓励大学师生积极参与,投身于科技创新的行列中来;二是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对Q学院的各二级学院所进行的2012-2013年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图3):一是以理工科为主的学院是参加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主力军,以文科为主的学院科技创新能力稍有欠缺;二是机械工程学院在2012-2013年中都是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工科生自身创新意识较高,能进行创新的项目也较为广泛,类似的学院还有建工学院、化材学院等;三是以文科为主的学院,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教育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综上,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投入时间较少,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足。在新建本科院校中,一是课程的发展模式还没完全转变为大学模式,课务安排较为繁杂。能留给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的时间并不充裕。学生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项目研究:二是学校对于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同学的鼓励政策还不成熟,学生的积极性还未得到充分调动;三是学校在宣传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更多地考虑到大二学生相关知识的积累,将目光关注于大二学生,而对于大一新生的宣传和关注并不多,以至于大部分学生或是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足,或是误以为过早而错过一些机会。
  2.学术氛围不足,缺少探索精神。尽管学校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视度日趋增强,但由于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数较少。知道的人群也较为局限,因而其涉及的学生总人数并不多。大学校园往往被其他的“文体活动”类的校园文化活动所包围,缺乏特有的科技创新的氛围,学术研究氛围并不浓烈。同时,虽然Q学院是以工科为主的新建本科院校,尽管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探索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3.专业教师指导动力不足。专业教师的指导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一直强调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主,但教师的专业指导在其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就现在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每个项目都有一个或若干个指导教师,但有部分指导教师其本身对活动的指导并非自觉自愿,再加上教师的课务等因素的影响,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精力不足,对所指导项目的专业意见提出也不是很到位。
  4.学生参与项目目的不明确。由于项目开展方面,有的从选题开始就是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开展,习惯于指导教师的指导安排,部分大学生对于自身“为什么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创新项目是什么”、“怎么做科技创新项目”等问题不能清晰地认识。有的是看中它对于评优评先的加分功能;有的是好朋友参加了,自己就参加,而事实上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一无所知;有的是被指导教师指定参与,而不明确自己参与的真正原因等等。学生参与的目的不明确,导致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项目开展的进度和质量。
  5.团队意识培养不足。团队意识是一个刚队建设的灵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成员的组成,一般以校内人员为主。由于考虑到人员所承担任务性质的不同,在人员挑选上,尽管在专业上不尽相同,但以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在指导教师的协调安排之下,组成科技创新团队,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基础。但现实中,由于缺乏专业的科技创新知识教育,研究氛围不足,不利于指导教师和项目负责人对团队意识的培养,新建本科院校其科技创新团队意识的培养并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二、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培养的对策
  (一)以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丰富大学校园文化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其成长的环境。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要为其提供一个适宜创新的成长氛围,抓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氛围。在大学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其本身就是重要的内容组成。新建本科院校要充分发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以多彩、多样的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丰富大学校园文化。每年学校都要定期举办诸如网络知识竞赛、科技知识讲座、科技图片展览、团队文化设计竞赛等科技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在活动中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技兴趣,发掘他们的潜能,促使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培养科学态度,陶冶科技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二)增设科技创新相关课程
  在课程设置中增设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相关的课程。诸如“创新思维”、“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开课的形式可以是必修课、选修课、公选课不限,这主要根据学校课程设置的实际需求而定。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学生的需要、兴趣为基础,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调查、考察、参观、实验、展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面对问题,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以课程的形式,还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大学校园科技创新的学习氛围。当然,在其他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校也要鼓励教师能加强相关的教学渗透。
  (三)完善相关激励政策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顺利地开展,除了有相应的经费支撑之外,还应有其他相关的激励措施。对指导教师而言,学校要将其指导的项目视作其教科研工作量的一部分,激发教师指导的积极性:相应减少指导教师的日常工作量,以确保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对于指导积极、效果好的教师。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参与项目的学生而言,学校要按参加项目算作一定的学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评优评先上,要根据项目的来源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二级学院还要在人力、物力等方面提供相应支持和帮助,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另外,学校还要鼓励师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相关的项目研究。
  (四)加强对指导教师的指导
  指导教师对于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完成的质量非常重要。学校除了要对指导教师的资质进行把关,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职称、有相应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沟通协调能力等之外,还应对指导教师开展相关的指导培训,确保其成为合格的指导者,以避免在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的或是包办代替或是放任不管。当然,学校给予这些指导教师的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可采用主题讲座、“以老带新”、“指导沙龙”等形式,培训者既可是校内有经验的老师,也可邀请相关行业、科技部门的有关人员;受训者不仅是现任科技创新项目的指导教师。还要鼓励有潜质的青年教师参加,提高他们的指导意识和能力,壮大指导队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8458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