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火箭军某基地通信团教导队上士俞细文被表彰为驻地“十大好人”,荣获驻地“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入伍至今,凭着一颗钟情公益乐于助人的红心,他用一份长长的“爱心成绩单”兑现着自己的无声承诺。
  “找他,就有救了!”
  驻地某医院里,一位40多岁的白血病女患者生命垂危,然而医院和血站都难以找到配型适合的血小板。
  临时向社会号召已经来不及了,血站的医生突然想起了什么,高兴地大喊:“对了,快找他,找他就有救了!”周围的人眼前一亮:“对啊,怎么忘了他了!”
  大家口中的“他”,不是别人,正是血站的“常客”俞细文。电话拨通,一身军装的他大汗淋漓火速赶到,边跑边撸起袖子,捐献了一个疗程的血小板。大家这才知道,他是从年底考核的现场请假赶过来的。
  俞细文入伍后。主动与驻地血站签订了自愿无偿献血协议,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只要有需要。他总会第一个赶到。9年来,他累计无偿献血超过了5600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身体所有的血量。
  “人生对有的人来说,只是一支光亮微弱的蜡烛,对我来说则是一支火炬。我要把它燃烧得光明灿烂,照亮身边人!”在俞细文的感召下,官兵们每年都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献血量已经超过90000毫升。
  “我过来,冲的就是‘老俞’!”
  俞细文所在部队驻扎在山区,由于工作关系,他经常穿行于大山深处,也耳闻目睹了不少山里娃因家境贫困难以完成学业的故事。从2011年起,他用有限的津贴资助5名孩子上学,看着孩子们背上书包,蹦蹦跳跳跑向学校,他暗暗下定决心:自己再难再苦,也要把这件事做下去。
  俞细文萌生了组建“爱心助梦团队”的想法。他主动向战友们宣传公益理念,在爱心磁场的吸引下,2012年,“俞细文爱心助梦团队”正式成立,并逐渐壮大到200余人的规模。
  去年5月12日,在走进某小学的爱心助梦团队中,又多了―个新成员――兄弟单位的“学雷锋先进个人”、四级军士长杨华。为了参加这次活动,杨华来得并不容易:原本计划休假的他特意改变行程,又是火车又是汽车,辗转2800多公里,终于赶上了这次活动。
  有人不解,这么折腾,到底为啥?“啥都不为,我过来,冲的就是‘老俞’!”杨华的回答干脆利落。活动现场,两个“活雷锋”的手紧紧握在了―起。
  “大手牵小手,真像一对亲父女”
  在长期的公益行动中,俞细文感到,助学帮困不光是解燃眉之急,还要祛除心头之霾,给予他们信心和力量。
  驻地某小学学生小蕾家庭贫困,父亲患有白血病,自卑和抑郁让她缺乏自信,甚至萌生退学的念头。俞细文知道后,特意与小蕾结成“1+1”助学对子,不但每学期送去500元助学基金,还经常关心过问他的家庭生活和学习情况。
  “大手牵着小手,真像一对亲父女。”小蕾的老师姚玛琳动情地回忆道。每次来学校,俞细文总是跟小蕾谈自己儿时的梦想、谈曾经遇到的苦恼,引导她说出心里的想法。归队后,还放不下小蕾这个“女儿”,写信鼓励她,教她学习的方法。慢慢地,小蕾的笑脸多了起来,成绩也有了提高。
  “你们的一次善举,可能会改变孩子们的一生!”正如驻地“特殊教育学校”汪校长所讲的那样。在“爱心助梦团队”的关爱呵护下,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但重返校园捧起了心爱的书本,还萌发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只是一个爱心的‘富翁’!”
  看着俞细文经常张罗着四处开展公益活动,总有人觉得,他肯定“不差钱”。
  实际上,俞细文的家境并不富裕。他生在农村,父母靠着一亩三分地把他养大,没少吃苦头。如今虽说部队待遇提高了,但他每个月最头疼的事。还是怎么分配发下来的工资津贴:除掉给资助的5名学生寄去爱心款、给父母亲寄去生活费、缴纳房租之外。所剩无几的工资还要留给嗷嗷待哺的女儿……
  为了能让爱心不断线。俞细文没少想办法。这些年,别人休息时间,总能见到他提着手提袋,在营区回收报纸、书籍、饮料瓶等废品。别人问他为什么,俞细文憨憨一笑,“习惯了。顺手捡捡废旧物品,一来保护环境,二来卖点零钱,给贫困学生寄过去。”
  聚沙成塔,8年来,戏称自己为“破烂王”的俞细文用辛勤的汗水换来近6000元钱,帮助不少流浪辍学的孩童重新走进了学校。如今,团队的其他成员也自觉加入了拾捡垃圾的活动中来。用自己的举手之劳传递着爱心和公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4727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