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牙髓、根尖周病治疗用药缺憾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牙髓、根尖周病治疗中用药缺憾。方法:回顾13例牙髓、根尖周病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13例牙髓、根尖周病患者中,4例引发药物性根尖周炎和牙周炎;5例引起根尖周组织的免疫反应,导致根尖周炎症持续存在;3例多次封药,牙髓失活不全;1例用药不当腐蚀皮肤黏膜。结论:为了减少或避免牙髓、根尖周病治疗用药缺憾,临床医师在用药时,要正确评估患者生理对治疗的影响及进行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牙髓、根尖周病;治疗;用药
  [中图分类号]R7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269-02
  引言
  牙髓根尖周围其所处的解剖位置、组织生理和解剖特点,以及发病后的病理改变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疗难度和疗效的不确定性。为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进行牙髓根尖周病治疗前除了对患牙作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外,还应对各种治疗方法的原则、适应证的选择、治疗计划的制订、患者全身情况及配合程度及用药等进行缜密地考虑。然而,有的临床医生在对某些牙髓根尖周病治疗用药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从而引起药物性根尖周炎和牙周炎等。下面将13例牙髓、根尖周病患者的用药缺憾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近2年来13例牙髓、根尖周病患者治疗用药缺憾病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9例,年龄13――55岁。其中,因用药不当,导致4例药物性根尖周炎和牙周炎;5例引起根尖周组织的免疫反应;3例多次封药,牙髓失活不全;1例用药不当腐蚀皮肤黏膜。
  2分析
  2.1失活剂选择、使用不当及缺憾分析
  牙髓病患牙大多需要彻底完善的根管治疗。根管治疗前局部麻醉下或通过髓腔置入失活剂待牙髓失活,多数临床学者主张根管治疗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由于条件限制,有相当多的口腔医师仍采用牙髓失活后再行根管治疗。
  乳牙或年轻恒牙选择了快速三氧化二砷失活剂。乳牙和年轻恒牙髓腔和根尖孔较大,血流丰富,代谢旺盛,药物作用牙髓后,药物成分易随牙髓血流进入根尖,引起化学性根尖周炎。
  封药后未与患者交代或推迟复诊,致使药物在髓腔内停留时间过长。药物作用牙髓时间过长,超过药物失活牙髓所需时间,无论乳牙或年轻恒牙可能导致药物进入根尖引起药物性根尖周炎。
  药物封于髓腔后还可通过侧支根管、副根管引起牙周和髓室底处药物性炎症。
  牙齿邻面缺损使用三氧化二砷失活剂失活牙髓。放置于髓腔内的药物,随牙髓渗出的组织液或血液从牙体缺损处泄露进人牙周,引起牙周组织的损伤。
  牙颈部侧穿或牙体硬组织隐裂,牙髓腔内药物泄露,也可引起牙周组织损害。
  2.2多次封药,牙髓失活不全缺憾分析
  临床上有时牙髓多次封药不能完全失活,拔髓和根管预备时疼痛,患者难以忍受,无法连续操作。
  在药物质量保证的情况下,牙髓绛多次封药不能完全失活的原因主要有:①药量太少,其作用不足以使牙髓全部失活;②穿髓孔过小,药物与牙髓作用面积太小,使牙髓不能有效失活;③封药前没有去除覆盖在牙髓表面的血痂或残渣,阻碍药物对牙髓组织的直接作用;④首次封药未能使根髓全部失活,但已造成冠髓表面部分牙髓失活、坏死但根髓仍有较好的活力,未去除表面坏死层时再封失活剂难以获得有效失活;⑤经过首次封失活剂后,牙髓血管经过充缸、水肿、渗出、血管堵塞、血流停止,但神经组织并未因血管变性而立即失去活性,机械刺激仍有疼痛感觉,此时再封失活剂因缺乏血流而不能对牙髓内神经有效的失活。
  2.3频繁更换根管消毒药物,根尖周炎不能彻底消除缺憾分析
  临床上有时多次根管封药,甚至不停更换药物种类,患牙根尖周炎症不消,疼痛不减。根管封药后仍然疼痛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继续更换封药还是寻找原因后再作处理?
  大多情况下,根管经过彻底预备后,封入樟脑酚或氢氧化钙糊剂能彻底杀灭根管内微生物。封药几次或反复更换用药,效果不佳应考虑以下原因:
  药物放置位置缺陷:无论采用何种根管消毒药物,棉签或吸水纸尖浸湿药物后放入根管,其末端应达到根尖孔附近或根尖缩窄部位,药物放置于根管上端,不能对整个根管甚至根尖产生消毒、杀菌作用。
  根尖周病变严重:根尖周病变处于活跃期或病变范围大、程度较重,根管封药不能将其有效控制。
  药物自身缺陷或使用不当:根管封入消炎抗菌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主要方法,然而由于某些药物作用的菌谱有限、药物浓度不够或药物放置位置不当等原因,虽经根管多次封药,根尖周炎仍不能彻底控制,频繁更换根管药物种类易使根管内和根尖周组织内微生物产生抗药性是其原因之一。
  入侵根管或根尖周的细菌或毒素可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后者与细菌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激活补体系统。在这种免疫反应存在的情况下,根管封药不能消除根尖炎症,表现出持续存在的慢性根尖周炎的症状。
  2.4用药不当腐蚀皮肤黏膜缺憾分析
  临床上有的根管消毒药物或处理瘘管的药物对皮肤、黏膜有损害。使用不当,会发生灼伤皮肤,腐蚀黏膜,造成皮肤或黏膜溃疡等不良后果。
  棉球蘸药过多,溢出洞口。甲酚甲醛、木榴油、樟脑酚等具有一定腐蚀性,如果棉球或纸尖蘸取药物过多,可能溢出洞口腐蚀局部软组织,用药物烧灼瘘管时,取药过多,腐蚀灼伤周围黏膜。药物灼伤轻则局部发白、灼痛;重者腐蚀溃疡形成溃烂。
  根管封药被压人根尖,引起药物性根尖周炎或过敏反应。
  给药操作过程不规范。助手将药物滴于检查盘时应从患者的背后或右侧,如果从左侧或从后方操作可能将药滴于患者面部或胸部、手臂和大腿上,引起药物灼伤。
  3结论
  因牙髓根尖周围其所处的解剖位置、组织生理和解剖特点,以及发病后的病理改变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疗难度和疗效的不确定性。临床上为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或避免牙髓根尖周病治疗用药过程中出现的缺陷,临床医师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充分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8476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