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推管内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患者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感觉运动的功能变化和疼痛的监测和观察,并给予积极地康复护理和心理支持,患者痊愈并出院。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通过精心的全面的治疗和护理来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椎管出血;有效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6)04-0357-02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通常是进行溶栓治疗以防止左心室的重塑并缩小梗死的面积,从而恢复心肌功能。但是在溶栓治疗中,出血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约有8%的患者会出现黏膜、皮肤出血,血痰或血尿;而有大约1.5%的患者会出现大量的咯血、消化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本研究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79岁,因突发胸闷胸痛入院,经急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对症治疗后胸痛症状有了明显好转,但在溶栓治疗10小时候,患者的尾骶部出现刺痛,臀部双侧有疼痛感,经治疗疼痛未见好转,且双下肢出现麻木感。
  1.2方法
  1.2.1治疗。经腰椎CT检查发现腰1、2锥体的椎管内密度出现不均匀增高,提示椎管内出血。遵医嘱对患者使用甘露醇脱水、松龙激素冲击、神经生长因子营养神经治疗,并扩张患者的冠状动脉,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降脂治疗。
  1.2.2护理。心血管事件护理。患者在发病两周内,容易发生心功能不全、心脏破裂或者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持续的血压、心电和脉搏监测,观察患者的心律变化,从而能够及时发现血氧饱和度的改变。
  监测感觉运动功能。患者在双下肢出现麻木感后经测肌力为0级。但由于患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无法进行血肿清除手术。经激素冲击治疗、脱水治疗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有所好转。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瞳孔大小、意识、对光的反射情况等进行严密观察,并评估患者肢体运动感觉的功能变化、排便功能变化,并测定患者的肌力和动态感觉平面。
  疼痛观察。椎管内出血中主要的症状就是突发病变水平疼痛,患者会在数小时甚至数分钟之内就突发瘫痪。由于患者年龄较大,且无法表述清楚,因此护理人员通过面部表情量表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无疼痛0分,轻微疼痛1分,疼痛较明显2分,疼痛明显3分,重度疼痛4分,剧烈疼痛5分。患者在出现疼痛时,除了进行对症治疗外,护理人员要采取有效沟通的方式来放松患者的心情,鼓励患者多与家属聊天、听音乐或广播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从而使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患者由于出现双下肢的麻木和瘫痪,因此容易产生悲观、绝望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与患者主动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为他讲解治疗的进程、目的以及意义,在家属的配合下患者的不良情绪慢慢平复,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为后来的康复训练打下基础。在康复训练中,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下肢肌肉屈伸的被动运动;在患者心功能恢复到2级时,能够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主动运动。患者在入院第11天能够下地并端坐,在第14天能够扶着拐棍行走近50米。
  2结果
  入院15天后通过核磁共振检查提示T8-L2水平脊髓未见明显的硬膜外血肿,患者康复出院。
  3讨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并发症中,椎管内出血属于罕见的神经外科急症,其发病率约为椎管病变0.6%。由于患者多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因此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对于这类急症患者,治疗是基础,护理是关键,必须通过有效的、全面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实施心血管事件护理,感觉运动的功能变化和疼痛的监测和观察,并给予积极地康复护理和心理支持,使患者的疼痛、麻木等症状都得到了有效的、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并通过耐心的沟通和指导,使患者及其家属都了解到了治疗的必要性和功能锻炼的方法,并得到了他们的积极配合,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治疗的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8476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