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颈动脉彩超检查对高血脂病患的诊断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颈动脉彩超检查对高血脂病患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20例患有高血脂的病患和138例未患有高血脂的病患在颈动脉检查图像造影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比发现患有高血脂的病患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方面要比没有高血脂的人群有增多的状况,通过诊断结果证明高血脂研究对象的斑决情况有98例,而非高血脂者只有41例,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在颈动脉的分又区域较多。结论:颈动脉斑块与高血脂存在一定联系,而彩超技术的检查可以更直观展现颈动脉的病变问题,可准确的检查出斑块的位置、性状、性质和大小,从而有利于判断高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血脂;彩超检查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34-01
  近年来,随着彩超技术广泛使用在颈动脉的诊断检查工作中,因此本文通过对颈动脉彩超检查的情况来对高血脂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来自于在我院诊断为高血脂的120例患者,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在35~81岁,平均年龄63岁,病患的血脂经过了3次或以上的检查,全部符合医学标准中的高血脂指标;此外,还选择了138例被确诊没有高血脂的患者作为参照组,男性80例,女性53例。年龄在为41~85岁,平均年龄61岁,同时排除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问题。
  1.2方法本研究对象所使用的彩超设备为多普勒超声仪SEQUO512,在给患者检测时采用的是无枕状态的平卧位,这样可以全面的裸露颈部,让对象的头部偏向一边,而后从下至上的进行纵横切面的颈部动脉检测,包括动脉分叉区域、颈部内外动脉、总动脉区域的后壁及内外膜之间的距离、厚度等。将内一中膜增厚的标准定为颈部动脉≥1.0mm,颈部分叉区域动脉≥1.2mm,将其局限性增厚≥1.5mm划归为斑块。而斑块又可分为四种情况,硬、软、混合和溃疡性,同时还需检测其双侧动脉的收缩期间的高峰流速数值、搏动和阻力的数值。
  1.3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使用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运用x2来检验,同时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内-中膜数据对比由120例高血脂患者组成的高血脂组别中,内-中膜出现增厚的病患有105例,而对照组为62例,检出率分别为87.5%和44.9%;高血脂组别的增厚比例情况相对较大。
  2.2两组粥样斑块的数据比较高血脂病患组检测出斑块为98例,占120人总数的71%,检测的斑块数为256块,其中分布在颈动脉分叉区域的斑块为121块,总动脉区域为86块,颈内和颈外动脉起始区域分布为30块和19块,主要以软斑块为主,有98块,混合型有86块,硬性为58块,溃疡性为14块。其中有26例为斑块问题引发的管腔狭窄,轻度者为16例,中度者为8例,重度者为2例。
  在非高血脂的研究组内,有41例病案检查出颈动脉粥样斑块,占总比的29.7%,一共有85块斑块;部位中38块分布在总动脉分叉部位,27块在总动脉,14块在内动脉,6块在外动脉,其中粥样硬化斑块居多,有40块左右,混合型斑块为25块,软陡斑块为18块,溃疡性斑块为2块,有管腔轻度狭窄者5例。
  在两研究组的对比中发现,其部位的分布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脂的人群斑块无论是所占的人群比例还是斑块数量都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类型中软性斑块和混合型斑块比例比对照组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官腔狭窄者比例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血脂组的病患经过多普勒彩超的检查发现,其颈总动脉的收缩期间的高峰数值流速、搏动和阻力的数值都明显的高于对照组。
  3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非常容易出现的血管疾病之一,容易引发病患脑供血不足和脑梗,在近年来的研究资料中发现,粥样硬化斑块的产生的成分主要是胆固醇、胆固醇脂,斑块的脂质物质来源于血浆组织,一旦血浆中脂质成分提升,在颈动脉内膜的脂蛋白酶的作用之下就容易形成残片状态进入到动脉壁、中膜,从而让平滑肌产生细胞增生,同时可以和血液中的细胞一同作用生成不溶解的沉淀物质,导致纤维组织的增生,这些都是容易造成斑块形成的原因。一般颈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情况时常常表现为内-中膜的局限性增厚情况,继续发展就会变成斑块。在本组研究中发现,高血脂病患组的内-中膜增厚的发现率为87.5%,而斑块的比例为71%,比对照组明显升高,这说明了粥样硬化与高血脂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同时高血脂人群的斑块以软性为主,占据总比的38.3%,高于对照组的21.2%,这主要是因为软斑中含有丰富的脂质,这更加说明了高血脂与粥样硬化之间的联系;粥样斑块的分布位置主要为颈动脉的分叉区域,占总比的47.3%,很可能是由于分叉处角度存在,让血流通过时容易受阻,因而沉积出斑块;高血脂人群由于粥样斑块所引发的管道狭窄及严重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高血脂更容易引发粥样斑块,并且形成的斑块多且大,更容易造成血流不畅,造成一定血流的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8476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