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偏头痛中医辩证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34例患者运用辨证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上扰、瘀阻脑络、气血亏虚、肝肾亏虚五型。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医;辨证要点;偏头痛
  [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480-01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属中医学头风、厥头痛、头痛等范畴。偏头痛的病因病机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方面。外感头痛多以风邪为先导,常挟以寒、湿、热邪,上犯清窍,引起头部经脉绌急而发生头痛;内伤头痛以实证多见,常为肝胆郁热、痰湿上扰、湿热中阻和瘀血阻络,虚证较少见,常为肝血不足或肝肾阴虚。何杨伟等认为偏头痛病因为风邪外袭,迁延不愈,邪滞经脉,春至风气升,或情绪波动,风阳易动,内外相引,迅速发病。张道厚等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胆,其基本的病机是肝失疏泄,挟邪上扰,头侧肝胆经络不利,不通而痛,偏头痛应从肝辨证论治。晏招兰等则认为本病病程长,多为痰瘀互结,头痛日久难愈,可致痰瘀阻络,气血失于调和,故头痛不得愈。中医药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偏头风之病名见于《儒门事亲・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亦名偏头痛,见《名医类案・首风》。《丹溪心法》曰:“偏头痛者,头半边痛者是也。”
  偏头风指因风火痰涎或风寒入侵,或恼怒紧张,或肝阳上扰,致使经络痹阻,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头部而成。以反复发作、或左或右、来去突然的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血管神经性头痛和偏头痛。
  [诊断]
  1.本病多发于青春期;以女性多见。起病突然,反复发作,每在疲劳、失眠、月经期、情绪激动、天气变化等情况下诱发。每次发作的性质和过程相似。
  2.临床上头痛呈发作性,多偏于一侧。偶可两侧,以额颞为主,每日或数周一次,每次持续数小时乃至数日。头痛剧烈,呈搏动痛、胀痛、锥钻样痛、裂开样痛等。发作前可有眼前闪光、羞明、视物模糊、眼胀、烦躁等先兆。发作时可伴恶心呕吐,畏光怕响声,出汗,面色苍白或潮红,心率加快或变慢等症状。发作后及间歇期基本同正常人,但可有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思维不能集中及腹胀腹泻等症。
  3.血压正常,头部CT检查无异常发现。
  [鉴别诊断]
  1.厥头痛:亦以头痛为主,不呈搏动性,一般无先兆症状,表现为全头剧痛,血压显著升高。
  2.神劳:为经常性头痛,多不呈发作性,常伴头晕失眠、神疲、健忘等症。
  3.面风痛:多见于中年以后,无先兆症状,疾病在面部较明显,常伴面肌痉挛,且有颜面部“扳机点”,若触及时则可诱发面风病发作。
  [辨证要点]
  本病的辨证,重在辨清外感与内伤,若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或风火之邪,侵袭头侧经脉,清阳之气受阻,气血因之凝滞,阻滞脉道而发病者为外感头痛,临床大多痛势较剧,多表现为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内伤头痛常有精神紧张,情志忧郁,肝气郁结,日久化火伤阴,阴伤则阳亢,气血逆乱于头侧经络而发病者,临床以掣痛、胀痛、阵发性剧痛为辨证关键;内伤头痛亦有因瘀痰阻于头侧经络不通而痛者,临床以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为辨证要点。由于偏头风之头痛多偏于头之一侧,又多与胆经有关,治疗上应加以注意。
  [治疗]
  (一)现代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对于本病发作轻者,及早给予退热镇痛剂,如阿司匹林等;有恶心呕吐者,给予止吐剂;适当给予少量镇静剂可加强镇痛效果。
  2.预防性用药。对于本病发作较频繁者,应预防性给药,以减少发作次数和减轻发作的程度。具体药物如三环类的苯噻啶;β受体阻滞剂类的心得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的心痛定、尼莫地平、西比林;前列腺素抑制剂类的阿司匹林等等,种类较多,可根据具体病情加以选用。
  (二)辨证治疗
  1.风寒犯头证
  证候:时发头痛,恶风寒,无汗,口不渴,面白,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止痛。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蔓荆子10克,藁本10克,细辛3克,白芷10克,薄荷8克,茶叶6克,生甘草3克。
  加减:
  兼见头重身困、胸闷纳呆者,加藿香、苍术、厚朴;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生姜;
  无汗全身疼痛者,加麻黄、桂枝。
  备选方剂:败毒散。
  具有发汗解表,疏风止痛作用。
  2.风热犯头证
  证候:头痛,甚则如劈,发热恶风,口渴,面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止痛。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川芎10克,白芷10克,石膏15克,荆芥10克,薄荷8克,牡丹皮10克,黄芩8克,连翘10克,菊花10克,苦丁茶10克,生甘草5克。
  加减:
  发热明显者,加柴胡、青蒿。
  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备选方剂:银翘散。具有疏风清热,清利头目作用。
  痰浊阻络证
  证候:头痛头重,眩晕,胸闷恶心,咯痰,形体肥胖,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祛痰化浊。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2克,自术12克,天麻1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川芎10克,蔓荆子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僵蚕10克,白芷10克,炙甘草3克。
  加减:
  头痛甚者,加全蝎、细辛。
  咳嗽吐痰多者,加制南星、白附子。
  脘痞纳呆者,加神曲、炒麦芽。
  备选方剂:芎辛六君子汤。具有健脾化痰,通络止痛作用。
  4.瘀血阻络证
  证候:头痛时作,痛如锥刺,痛有定处,寐差多梦,舌质紫暗,脉弦涩。
  治法:化瘀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当归12克,川芎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降香10克,地龙10克,丹参15克,制乳香10克,全蝎3克,郁金10克,炙甘草5克。
  加减:
  头痛剧烈者,加玄胡索15克,细辛6克。
  寐差多梦者,加夜交藤、酸枣仁。
  头痛连及项背者,加防风、羌活。
  备选方剂:血府逐瘀汤。具有理气行滞,活血化瘀作用。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上述这些方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统一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在研究设计上缺乏对照组、随机双盲研究,且样本量较小,从而造成重复性差,可推广性差;对治疗机理的探讨也多停留在经验水平,缺少现代药理研究等客观指标;药物剂型仍以传统的汤剂为主,携带和服用不便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8476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