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预防和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暴力行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针对精神病科住院患者表现出来的暴力行为及暴力行为所呈现的临床反应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以此探讨出应对性的举措。方法:以本院最近三年来收治的精神病科住院患者所呈现出来的暴力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以精神病科住院患者的住院病历和相应的医护资料为依据进行科学的研究,从而找到精神病科住院患者暴力行为的规律和特征,以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举措。结果:精神病科住院患者的呈现出来的暴力行为与精神病科住院患者所处的生存环境、自控能力、药物及其他相关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结论:针对精神病科住院患者的暴力行为,精神病院在处置该种行为时,应当结合其病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置,以对暴力行为进行预防和削减,从而确保医疗护理人员的人生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按安全。
  关键词:预防和降低;精神病科;住院患者;暴力行为
  [中图分类号]R74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95-02
  一、引言
  精神病科住院患者的暴力行为指的是患有精神病的人群的暴力行为。暴力行为具有突然性等特点,暴力行为所侵犯的对象是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暴力行为的突然性特征意味着受害者在没有事前防备的情况下,无从提前预防,因而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一旦猝发,受害者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因而对精神病患者周边的人和事务具有相当程度的危害性,而且对于患者本人而言,由于精神疾病的影响,这种暴力行为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对精神病患者自身的安全也有着极大地隐患。特别是精神病患者由于具有精神上的缺陷,暴力行为往往没有限制,暴力行为的轻重也没办法把握。因此,精神病科住院患者的暴力行为对精神病科的医疗护理和正常的管理工作有着显着地影响。据此,在对精神病科住院患者进行管理时,务必加强对精神病科住院患者暴力行为的研究,以提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地减少相关的损失,从而增强精神病科住院患者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本文将选取本院2011年至2014年三年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所出现的90例为研究对象,以此进行科学和系统的研究,从而提出科学的应对举措。
  二、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本院在2011年到2014年三年期间收治的90例的精神病科住院患者中有暴力行为的。本院在上述三年期间共收治精神病患者为2359人,呈现暴力行为的患者有90例。其中男患者48例,女患者42例,年龄从15岁到75岁不等。按照精神病科住院患者的精神疾病类型,他们中分裂症为42例,存在心理障碍的为23例,存在癔症的为7例,因为癫痫而诱发的精神障碍患者为6人,因为酒精诱发的精神患者为6例。另外还有精神发育迟滞患者1例,偏执性精神障碍1例,其他因素导致的精神病患者为4例。上述由暴力行为的精神病科住院患者均符合相关的精神病患者的诊断标准。
  三、研究方法
  对精神病科住院患者中有暴力行为的患者进行的研究,研究的方法包括对上述暴力行为的患者的病历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核对,并且对医疗护理的交班资料和报告进行仔细的逐项核对,并将检查和核对的结果进行统计,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另外,还将结合精神病科住院患者暴力行为的表征进行研究,以期从中发现某些特殊规律,以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四、临床表现
  精神病科住院患者的暴力行为存在着不同的表征。一般来讲,暴力行为分为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又称为口头攻击。语言暴力最明显表现在谩骂和不堪入耳的辱骂,从而造成施暴对象的愤怒,从而进一步激发精神病科住院患者暴力行为。行为暴力则体现为对人和事物的突然性攻击、破坏,而且严重的则体现出自残等多种类别和情形。行为暴力体现为肢体上的暴力动作,特别对于男性精神病科住院患者而言,其暴力行为的破坏性更大,也更容易导致难以弥补的伤亡的悲剧。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往往相互交杂,互相影响,通常情况下,行为暴力都伴随着语言暴力,而语言暴力也大多呈现出行为暴力的特征。其中,女性语言暴力较多,男性则行为暴力较多。在行为暴力伤,男性患者多体现为强力攻击,如使用拳头打、捶等,女性则使用撕扯和抓挠等多种动作。
  以下是精神病患者攻击感知量表(POPAS),经过调查发现,90例的精神病科住院患者中有暴力行为的具体表现如下:
  五、诱因分析和研究
  1.精神疾病引发
  有些精神疾病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幻觉状况,从而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有些精神疾病容易导致患者抑郁,在抑郁症状下,患者的情绪和压力不断地积累,终于在某一时点因为某件事情而爆发,此时就会出现攻击人和事物的情况,此种因为精神病症状引导出现的暴力行为大概占到了本次研究对象的一半。因此,精神病科住院患者而言,大多数都存在潜在的暴力倾向,而且容易被诱发,作为精神病科室的医疗护理人员,应当提前做好各项预防准备工作,以应对精神病科住院患者可能突然爆发的暴力行为,以免造成不可预知的悲剧。
  2.疾病认知错误
  有些精神病科住院患者属于间歇性精神病患者,他们对于自身的精神疾病存在着严重的认识不足,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期间,对医护人员的行为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抵触和对抗心理,严重的就会出现针对医护人员的暴力行为,此种情形的患者大概占到本次研究对象的20%。
  3.环境陌生感
  精神病科住院患者在本院入住后,由于生活的环境突然发生了变化,面对没有家人陪伴的情况,精神病科住院患者对陌生的环境和肃穆的医院产生了畏惧感和恐惧感,尤其是有些病区的环境不尽人意,存在着嘈杂、空气混浊等情况,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会加重精神病科住院患者的负面情绪和压力,当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压力达到一定额阀值时,精神病科住院患者就会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暴力攻击行为。因为环境的陌生感导致的暴力攻击行为占到本次全部研究对象的10%。
  4.医疗护理因素   医疗护理因素指的是医疗护理人员的相关的因素:一是指有部分的医疗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对精神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服务不到位,或者未能按照护理规范准时查房,或者对精神病科住院患者缺乏必要耐心,或者由于对特殊的精神病科住院患者护理不专业导致精神病科住院患者产生怨恨及不满,最终引爆精神病科住院患者的情绪阀值点,此种因素占到全部患者的7%;二是精神病科住院患者之间可能因为在住院期间生活上的琐事,从而导致相互之间发生暴力行为,这种因素占到全部精神病科住院患者的10%。
  5.药物因素
  精神病科住院患者服用的相关的治理药物,由于存在着不同的程度的药理反应,故而容易导致精神病科住院患者的情绪出现发燥、抑郁等情况,有的也会精神病科住院患者出现过于亢奋的情况,不管是上述情绪中的任何一种,极端的情绪都会诱发精神病科住院患者出现暴力及攻击行为。当然,因为药物而使精神病科住院患者出现暴力攻击行为的比例仅占到全部研究对象的1%。
  6.讨论
  经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暴力行为所涉及到的原因有多种,例如无自知力拒绝住院、受精神病症状影响、不满意医护人员的态度、药物副作用、与其他病人发生不愉快、环境因素、与家属关系紧张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受精神病症状影响以及无自知力拒绝住院,本次研究中因为这两个原因为出现暴力行为的患者共有50例,占总人数的50%。其中受无自知力拒绝住院影响的患者时因为否认自己患有精神病而不接受住院治疗,被家属或是单位的领导强制住院,因而与家属或是单位领导等人发生冲突。受精神病症状影响的患者,受到病态思维的影响,会出现关系妄想或是被害妄想等症状,因为出现暴力行为。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应的护理:
  ①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
  在患者人院时,仔细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病史,对于具有暴力病史的患者、过于兴奋与躁动的患者,应对其进行分开管理。对于具有毁物、伤人、自伤以及自伤表现的患者,应将患者转移到重症室,并由专门人员进行看护,必要时可采取保护性约束。
  ②加强用药护理
  每日督促患者用药,并在患者用药后仔细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对于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主动告知主管医生,使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剂量或是更换药物,从而尽快控制患者的症状。若发现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给予治疗,并想患者解释,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对于药物有正确的认识,主动配合治疗,从而预防暴力行为。
  ③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
  自患者入院开始,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多加关心,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不应因为精神病症状而歧视患者,应将患者当成亲人般对待,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在每一次治疗与护理之前,应首先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对治疗工作、护理工作有所准备,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高质量效果。
  ④加强护理人员巡视
  对于病情为重的患者,应当予以重点关注。如果发现治疗中存在不良反映的,应当即刻报告当值医生进行处理。如果家属有异议,应当按照医疗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封存药物(医方、患方、护理方同时在场),以备必要时的核对。巡视护理人员在进行巡视时,能对患者的不良情况进行及时处理,获得家属的理解和信任,改善医患关系。
  ⑤抓紧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当体谅患者的焦虑的情绪,面对患者的情绪应当保持宽广的胸怀,并耐心倾听,给予必要的疏导和安慰,让患者拥有治疗的信心;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及相关医护人员,缓解患者的担忧情绪;时刻关心患者,向患者讲解护理措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忧虑;需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
  ⑥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虽然患者不具备完备的表达能力,但若是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亲和力,也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好感,减少输液过程中的阻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家属对患者病情的迫切关心予以理解。对于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当积极解答,并安抚其情绪,向患者家属耐心细致的做工作,帮助其了解患者病情,增强治疗信息。多用一些温暖的、积极地话语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另外,多对患者进行表扬和鼓励,帮助患者战胜畏惧心理,提高治疗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8476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