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多样游戏 促进品德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游戏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载体和呈现形态之一,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成长,即能寓教于乐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创设交往、合作、探究、季节特点、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游戏,对促进儿童品德多方面的发展有不同作用。
  【关键词】游戏;创设;品德;发展
  
  游戏活动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儿童生活方式特征上具有游戏的性质,因为儿童不是一个‘理性者’或‘制作者’,而是一个‘游戏者’,在游戏中,儿童接触了自然,学会了交往,并认识了自我,游戏成为儿童生活的本身”。(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因此,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运用“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游戏方式”,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创设交往形式的游戏,帮助儿童建立同学之间的感情
  对新入小学的儿童来说,面临一个新的环境,大家都有与同伴交往的需要,教师应该积极为他们创造机会。玩游戏时特有的轻松愉快氛围,更有利于他们便捷地沟通。如教学《认识新朋友》这一主题,教师设计了《指偶碰碰对》游戏,让学生先做出各种样式的指偶,套上指偶去找朋友,卡通形象的指偶寻找卡通形象的指偶,找到了就结合为一对,互相介绍,借此认识新朋友。再如玩《照镜子》游戏,教师让一组同学当镜子,另一组同学当照镜子的人,一个编出各种动作,作出各种表情,一个及时模仿,然后交换,孩子们在嘻嘻哈哈玩游戏的过程中成了朋友。在游戏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总是很近的,儿童通过游戏找到了自己的友好伙伴,建立起了感情,同学之间有了良好的交往,上小学后的不适应感会很快消除。
  二、创设合作形式的游戏,帮助儿童提高合作素养
  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教育重要问题。合作意识的产生,合作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有意识从小对儿童进行训练,内化而形成合作的素养。只有具有合作素养的儿童,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才能成为善于合作的人。借助游戏形式进行合作训练可以帮助儿童理解合作的意义、规则,学会合作。
  如创设《画手》游戏,教师让学生四个人为一组,不但要画出每个小组成员的手指模型,还要逼真美观,再配上相应的图案、颜色组成图画。这样小组之间的成员就必须充分合作,否则完不成任务。儿童通过游戏懂得有效的合作是完成任务的需要,从而理解合作的意义。玩《杆脚》游戏,教师在一组学生的脚上绑一根长杆让他们行走,借游戏让他们体会到合作成员的思想行动必须保持一致。玩《鞍马》游戏,教师让每个同学都要当“马鞍”和跨越“马鞍”,以此体验到在集体活动中每个人都要守规则,都要作出贡献,活动才能正常开展,合作中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
  游戏活动的可取之处在于,它潜移默化中帮助儿童确立了道德观念,这有别于生硬的灌输,是无痕的教育。
  三、创设探究形式的游戏,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探究形式的游戏是把知识融于游戏中,通过游戏去探究知识、现象的奥秘。这种游戏寓知于趣,以趣促思,以思发散。比如教学《我们这里的农产品》这一主题,教师设计了猜农产品的游戏,把农产品的产地、价格、用途、品种等各种信息编成谜语让学生去猜。然后又玩摸农产品说出具体名称的游戏,教师把当地常见的农产品放在一个玩具大南瓜里,让学生伸手去触摸,再说出农产品的名称,学生在触摸的时候,就得根据自己的知识进行判断,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在游玩中增长了知识。《品德与生活》课程担负着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任务,把培养“乐于探究”的儿童作为目标之一,要“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它科学知识”,用游戏的方式更容易让学习的内容“见趣”,学生探究的欲望会更强烈。
  四、创设带有季节特点的游戏,培养儿童亲近自然的感情
  了解季节的特征,培养儿童亲近自然的感情是《品德与生活》课程一项重要的目标,本课程在设置上的轴线之一就是“儿童与自然”,各种版本的《品德与生活》教科书都有有关季节的教学内容。教师如果能根据季节的特点设计游戏,在游戏中让儿童“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上《和春天一起玩》时,教师设计了《春风和谁最亲》的游戏,让每个同学胸前放一张画有春天内容的画,然后迎风赛跑,看哪位同学胸前的纸最迟落下,谁就胜出。为了不让纸张落下来,学生奔跑时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迎着和煦的春分,他们快乐地奔跑,和春天“亲密接触”,亲近自然的感情油然而生。
  五、创设实践形式的游戏,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习惯的养成,经验的获得都必须依靠一定形式的实践,但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形式单一的养成训练,往往会失之枯燥,他们并不怎么乐意接受,要更好地“实现尊重儿童和积极引导的统一” ,可以把养成教育和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如上《看我多精神》这一主题,教师为了训练孩子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设计了一个邀请孩子们参加“北京旅游”的游戏。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首都北京各处景观,自己当导游,带学生边走边看边训练正确的“走”的姿势,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训练“立”的姿势,海洋馆看海豚表演训练“坐”的姿势。在欢歌笑语中,在肃穆静立中,在凝神欣赏时巧妙进行了坐、立、走姿势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P66。黄亢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师》杂志2003年12期――卜海梅P60、刘仁增P63之文.
  
  作者简介:林泳强(1968.12--),男,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任教于福建省永泰县樟城小学,省中青年教师学科教学带头人。专力小学德育活动和德育课程教学的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37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