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菜管家:生鲜产品“最先一公里”建设亟待加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生鲜电商的供应链建设中,“最先一公里”建设往往容易被忽略。以农产品冷链为例,“最先一公里”建设是指农产品从产地采摘后一直到移交物流运输之前,为了保障农产品品质、延长其保质期而进行的预冷、分拣、加工、包装、仓储等一系列活动。
  在发达国家,由于非常注重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并形成了完善的运营体系,农产品保质期得到延长,可以通过航运以低廉的成本运往销售地,而且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农产品损耗率很低,整体成本也较低。反观国内,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流通过程中损耗严重等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最先一公里”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这一环节严重缺失。 2015年6月,农业部发布《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首次强调了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要加强全国产地批发市场的建设。产地市场建设有利于完善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建设,树立农产品品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此背景下,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建设逐渐受到业内关注。 生鲜电商在其供应链建设中,“最先一公里”环节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改善?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菜管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菜管家”)项目总监俞柏林。
  记者:我国生鲜电商“最先一公里”建设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俞柏林:以农产品为例,生鲜产品在产地采摘、预冷、分级、加工、包装、转运、储存、运输、配送至消费者的整个环节中,需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以此保证生鲜产品质量、减少损耗。但长期以来,“最先一公里”建设问题未得到解决,在该环节某些产品的腐损率甚至高达20%以上。目前,生鲜电商“最先一公里”建设主要存在5个问题,这也是我们需要发力的主要方面。 一是冷链断链问题。目前中国普通农户对生鲜产品的保鲜知识匮乏,在采摘预冷、分级、加工、包装及仓储等环节的冷链意识薄弱,又缺少专业团队的指导,致使生鲜产品冷链在“最先一公里”就断链了。
  二是产地保鲜库建设不足。生鲜产品通过产地的预冷和储存,可以做到避开销售旺季错峰上市,从而提高售价,获得更大利润。但是,大部分产地因保鲜库建设成本较高及建成后利用率低而不愿意投资,致使产地冷库数量较少。
  三是生鲜产品的标准化滞后。存“最先一公里”环节,生鲜产品的标准化包括常规的种养殖标准,预冷、预包装标准等。如果产地能够按照行业标准,较好完成适用于网上销售的生鲜品包装,则会减少生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损耗,保障产品的品质。标准化建设需要政府来主导推广,如果交由生鲜电商来做,则面临着很大的成本压力。
  四是冷链资源的投放不足。政府应为上游小、散、乱的农产品供应商(合作社或农户)提供公共冷链资源平台,并提供更多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然而目前冷链资源向“最先一公里”倾斜的力度小,相应服务欠缺。 五是供应商自律问题。主要是指在农产品生长过程中,供应商不应进行违规作业,存在损害产品品质和影响食品安全的行为。 记者:请介绍菜管家在“最先 公里”建设方面采取的主要举措。
  俞柏林:农产品电商与普通电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经营的产品属于入口食品,因此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掌控产品质量,需要从生产源头开始管理,而农产品的上游环节受限于我国农业的散小格局和低水平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农产品经营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菜管家在此方面采取的主要举措如下: 一是与供应商进行深度合作,保障供应商的销售渠道。生鲜电商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产业链中从农户到消费者间的层层批发商,通过从批发市场采购、与供应商合作经营、产地直采或自建种养殖基地的方式,取代了传统农产品流通的多级批发模式。菜管家拥有自建及合作的有机、绿色认证种养殖基地100个,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基地10个,遍布海内外的优质农产品合作供应商300多家。通过自建基地,我们直接从供应端采购,利用网站平台向消费者销售,最后通过自建配送中心将产品送达消费者,将供应链压缩到最短。
  二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产地物联网监控平台,保障生鲜产品在产地预冷、包装、运输等环节的环境数据可视化。环境数据包括在种养殖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养分等参数,也包括产地冷库的温度、湿度等参数。采用该平台,每个用户无需再搭建自己的平台,只需要采用物联网温湿度终端设备即可实现实时监控。通过产地物联网监控平台,可实现对生鲜产品品质的有效控制,从而避免大量农产品浪费问题。
  三是建立生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可通过此套系统向上游供应链进行追溯,明确产品质量问题责任方,以此来保障产品品质和安全。
  四是制定标准,加强对供应链上游的掌控。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质稳定,菜管家还参与到具体的种养殖过程中,和生产基地一起研究并制定一些种养殖标准。现在,菜管家在上游的生产管理标准越来越细化,也在尝试将这些总结出来的标准在行业内推广,从供应链的源头上控制产品品质。 五是建立产品检验制度。成立产品检验小组,负责上游采购产品的质量检验把关,严格执行温度、时间标准,建立各个关键控制点的检查、跟踪、反馈机制,并以此为标准对供应商进行评分考核,保证商品的安全与新鲜度。
  记者:您认为生鲜电商“最先一公里”建设产生的成本问题该如何解决? 俞柏林:“最先一公里”建设的确需要较大投入,如产地物联网监控平台的搭建、产地冷库的建设、产品预包装等,大量资金投入不可避免,这需要政府在政策层面给予一定支持。当生鲜电商订单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建议可由政府牵头,搭建生鲜电商“最先一公里”信息平台,建设公共产地冷库,整合相关资源,以实现成本优化。 对于生鲜电商来说,成本优化可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考虑,如采用新的保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仓库采用自动化设备、优化物流流程等,以提高生鲜电商的运营效率,从而实现供应链成本优化。
  记者:请阐述生鲜电商“最先一公里”建设的未来趋势。
  俞柏林: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及消费者对方便快捷的网上购物方式的认同,未来生鲜电商必将迎来市场爆发期。在“最先一公里”建设方面,更多的农产品将树立品牌,根据品种实现区域化种植,产地标准化建设也将进一步深化、细化。菜管家将继续推进生鲜电商供应链优化,重视“最先一公里”建设,加强对供应链上游的掌控,并将消费者的需求反映给供应商,以保障生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全程冷链的品质和安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0073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