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捕后变更强制措施双向说理制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齐杰 李明晓

  近年来,河南省邓州市检察院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针对批捕后公安机关变更强制措施行为不规范、不统一和随意性严重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探索推出了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监督新模式——“双向说理制度”。该制度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一家监督”为“联合监督”,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静态监督”为“动态监督”,从而强化了对刑事诉讼过程中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法律监督,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自今年5月份推行以来,公安机关变更强制措15案17人,比去年同期的22案23人下降了22%,结案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公安机关此类案件积存率明显下降,同时也强化了对刑事侦查活动的监督,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一、检警联合,规范程序,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
  针对公安机关办案部门在变更逮捕强制措施时不严格,法律监督乏力的问题,今年初,邓州市院主动与邓州市公安局协商,联合会签了《关于捕后变更强制措施实行说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规定:公安机关对捕后犯罪嫌疑人变更逮捕措施的,应将变更理由、拟采取的强制措施和相关证据材料报送检察院;检察院应提出对变更逮捕措施的意见或者建议,认为不符合变更条件或不宜变更的,应详细说明理由;公安机关应根据检察院对变更逮捕措施的意见、建议和理由,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变更逮捕措施。这种“双向说理制”既有效减少了公安机关办案部门变更逮捕措施的随意性,又进一步规范了捕后变更逮捕措施的行为。《意见》同时对两机关如何协作,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共同保障刑事诉讼顺利开展做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建立了办案联系制度、联席办公会议制度。一方面规定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指定专人与公安法制部门加强联系,使捕后变更措施的法律监督工作向前延伸,同步介入,及时对公安机关办案单位所作的书面说理情况进行审查、评议,并作出审查意见和理由。另一方面,与公安机关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案件程序、责任、权限、审查标准、注意事项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制度。通过办案联系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和联系案件的侦查信息,及时通报批捕后案件的证据变化和社会危险性变更情况,提出各自的观点和意见,变以往的“事后监督”为现在的“事前监督”,减少了变更强制措施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如张某某涉嫌交通肇事致被害人房某重伤案。执行逮捕后,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悔罪态度明显,积极赔偿了被害人的医疗费等经济损失,与被害人达成了和解协议。向公安机关申请取保候审后,邓州市公安局向邓州市院详细说明了变更理由。邓州市院审查认为该案所致后果不十分严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如实供述了行为事实,且有悔罪实际表现,赔偿了被害方经济损失,得到了被害人谅解,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已经明显降低,因而作出了同意邓州市公安局拟对其变更强制措施的意见,同时建议对犯罪嫌疑人张某某进行法制教育,要求其随传随到、不得妨碍刑事诉讼。邓州市公安局遂根据我院意见和建议于5月28日对犯罪嫌疑人张某某变更逮捕措施为取保候审。
  二、量化标准,双向说理,变“一家监督”为“联合监督”
  为改变过去侦查活动监督中存在的“三重三轻”(重前期的审查监督,轻后续跟踪监督;重配合,轻制约;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邓州市院实施了三项措施:一是量化标准,明确条件。《意见》对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七种情形作出了详细明确规定:1、公安机关有新的证据发现逮捕不当的;2、公安机关经过进一步侦查,发现不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3、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发现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犯罪嫌疑人系正在怀孕的妇女等不适宜继续羁押的;4、依法办理延长羁押期限后仍不能在法定期限内侦查终结,需要继续侦查的;5、公安机关在继续侦查过程中发现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发生重大变化的;6、涉嫌一般犯罪(非重大犯罪)的犯罪嫌疑人捕后有立功或积极退赔赃款等法定减轻、从轻情节,且变更强制措施后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7、其他确有变更强制措施必要的。邓州市院通过《意见》对变更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之后,极大地改变或纠正公安机关在以往的执法活动中存在的超越法定条件、范围,随意变更逮捕强制措施的情形。二是严格程序,说明理由。公安机关在捕后刑事侦查活动中拟对犯罪嫌疑人变更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在进行内部报送审批的同时向检察机关报送《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理由说明书》,根据刑事案件具体案情,严格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认真查证、核实案件事实,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对变更强制措施措施的必要性进行书面说理,制作《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理由说明书》。同时将案卷证据及能够证明需要改变强制措施的有关材料报送检察机关,在作出变更强制措施之前听取检察机关意见。三是备案审查,严格把关。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在接到书面函后,实行备案审查。首先由原审查批准逮捕的承办人,负责对《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理由说明书》的受理、评议、监督工作,结合审查逮捕工作情况和案件证据、事实变化情况以及刑事诉讼进展情况,对侦查机关的书面说理情况作评价、评议,然后由科长审查变更理由并提出意见,最后向分管领导汇报,通过全面研判,形成同意、不同意或慎重变更强制措施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意见和理由及时告知办案单位和公安局法制室。公安机关在取得检察机关的建议函复后才可以办理变更手续,并将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决定书送交备案审查。同时,在变更强制措施后,邓州市院加强跟踪监督,由侦监部门联合公诉、监所检察部门以及公安机关法制科、办案单位共同对捕后变更强制措施开展专项监督活动。通过上述措施,邓州市院已初步形成了由原来侦监部门“一家监督”变为侦监、公诉、监所、自侦部门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联合监督的良好氛围。如犯罪嫌疑人芦毅涉嫌故意伤害一案,邓州市院审查后认为,该案犯罪嫌疑人芦毅在侦查当中如实供述了罪行,被逮捕后赔偿了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对其取保候审可能不致造成社会危险性,但其行为造成他人重伤,系危害社会的严重暴力犯罪,可能判处3年至7年有期徒刑,需要慎重适用变更强制措施。邓州市公安局接到邓州市院的慎重适用变更强制措施后,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严肃的法制教育,并制订了周密的取保候审执行方案,后对其取保候审。邓州市院侦监科及时地通知了监所检察科,对犯罪嫌疑人芦毅在取保候审期间的表现和公安机关的执行情况予以监督,从而确保了案件顺利被移送审查起诉。
  三、全程跟踪,层层审查,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
  为进一步加大捕后变更强制措施活动的监督力度,邓州市院采取捕前审查、捕后变更强制措施全程跟踪、同步介入、层层审查的形式,主动介入公安机关的强制措施执行活动,适时提出检察建议,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一是捕前严格审查。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严格审查案件的有罪证据和逮捕的必要性,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予以批准逮捕,对不构成犯罪的案件坚决不批准逮捕;对构成犯罪但无逮捕必要性的案件不予批准逮捕并作出不予批准逮捕理由说明书。从严控制逮捕措施的适用,增强审查逮捕工作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二是捕后及时跟踪。批准逮捕后,对批捕执行情况予以同步监督,由侦监科、监所科协同对是否执行批准逮捕决定,是否变更逮捕等分类登记造册对比,及时、准确地摸清逮捕人数和逮捕情况。有效避免公安机关不通知检察机关随意变更强制措施或“先斩后奏”等情形的发生。三是变更后同步监督。侦监部门、监所部门共同对捕后变更措施的案件同步介入审查监督,制作案卡,定时访问,及时反馈,对执行后果和整体情况认真评估、研究,从而对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监督政策予以调整和修订,以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该项工作制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318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