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河南省高校建设资金筹措渠道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新平

  摘要:河南省高等教育事业通过举债建设教学科研设施,初步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但是,负债发展道路也给高校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以缓解高校付息还贷压力和筹措后续发展资金为目的,提出了构建河南省高校建设投融资机制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高等学校;负债发展;投资机制;资金筹措;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244-03
  
  一、导言
  
  20世纪末,中国高等教育揭开了“大众化”发展的序幕。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快速提升,全国高校教学科研设施普遍出现了严重短缺,需要加大基本建设力度以突破容量瓶颈,然而在当时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财政不可能在短期内提供巨额的高校建设资金。基于此背景,河南省委、省政府毅然决定支持高校贷款,实施高等教育负债发展。随后,全省共有50多所高等院校先后走上了向银行举债进行基本建设的发展路子。十年弹指一挥间,河南多数高校建设了规模更大的崭新校园和标准更高的教学科研设施,全省高校在校大学生总量从1998年的14.6万人,猛增到2009年的135万人,初步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在河南省高等教育取得骄人发展成绩的同时,全省高等院校也都普遍背上了比较沉重的债务。尽管目前大多数学校还都可以按期偿还贷款利息,但是不少学校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资金问题,突出表现在到期贷款本金无法偿还。同时,由于后续建设资金迟迟不能到位,很多高校规划的二期、三期工程无法进行,新建校区功能迟迟不能配套。因此,尽快构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制,对于缓解高校当前债务负担和筹措后续发展建设资金,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河南省高校负债发展成绩斐然
  
  1.高校负债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河南省高校通过负债发展之路,高等教育规模有了明显的提高。从1978―1998年的20年,河南高校招生从1.4万人仅仅增加到5万人,而从1998―2008年的十年,招生总量从5万人猛增到45万人。这一巨大变化的动力从根本上说就是负债发展。
  1998年全省高校在校大学生总数为14.6万人,到2009年迅速提升至135万人。同时,河南省高考录取率从1998年的28%增加到2008年的5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6.8%提升至19.7%。短短的十年时间,河南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河南高等教育事业初步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2.高校负债发展积淀了优质教育资产。从1998―2008年,河南省本专科校数量由51所增加到82所,高等学校占地面积从20 154.2亩增加到130 836.55亩;教学用房从621.57万平方米增加到3 715.12万平方米 [1];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从617亿元增加到1 424亿元。仅2005―2008年短短的三年期间,河南工业大学的总资产由60 892万元增加到96 830万元,增长了59%;中原工学院的总资产由90 726万元增加到119 051万元,增长了31%;河南中医学院的总资产由57 703万元增加到86 048万元,增长了49%。近十年的负债发展,河南高校为国家积累了数千亿的优质国有教育资产。
  3.高校负债发展夯实了教学科研基础。高校近十年来的负债发展,不仅扩大了校园面积、改善了办学环境、充实和完善了教学科研设施设备,而且还吸引、留住并造就了一大批高等教育专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等教育教学和科研师资骨干,储备了一大批高等教育中青年后备人才。1998年河南省高校专任教师人数为1.7万,2008年增加到6.1万,其中大部分为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郑州大学吸引的院士、获得的博士学位授予点、教师队伍中的博士都创造了河南高校的新高。假如没有学校规模迅速扩大的基础,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高校扩张为河南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这对促进本省社会、经济、科学、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将发挥巨大作用。
  
  三、河南省高校负债发展压力凸显
  
  1.高校还本付息压力日益加重。作为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区域的河南省,由于高等教育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格局之下,几乎所有的高校都需要扩建或新建校区,而筹集如此巨大的建设资金,对普遍缺乏融资渠道的省属高校则是“难于上青天”。为了抢抓发展机遇,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各高校纷纷向银行求援,实施负债发展。
  截至2008年底,河南省公办高等学校银行贷款余额将近180亿元。据我们调查的16所高校显示:2005年贷款余额总量为53.22亿元,2006年升至73.93亿元,2007年再提升至82.53亿元,2008年达到88.59亿元。高校贷款余额不断升高,意味着这些学校付息压力在逐年加大。其次,高校贷款的期限结构也很不合理。在调查的16所公办高校贷款期限结构中可以看出:三年以下的短期贷款为491 160万元,占贷款总额1 100 268万元的44.64%;五至八年的中长期贷款为373 960万元,占贷款总额1 100 268万元的33.99%;8年以上长期贷款为236 148万元,仅占贷款总额1 100 268万元的21.37%。从单个高校情况来看,多数高校的贷款都集中在8年以下,更有个别学校的贷款均在5年以下,几乎没有中长期贷款 [2]。这种短期贷款比例高、中长期贷款比例较低的现象,将会造成还款时间过于集中,短期形成巨大的还款压力。调查还显示,2008年以后河南省高校普遍进入还贷高峰期。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若要偿还银行贷款本金,则必然影响到学校资金周转,挤出正常的教育事业经费和科研经费。
  2.资金紧张影响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由于高校属于社会公益性质,公立学校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学校不能以创收和赚钱为目标,这就导致了学校负债发展以后付息还本和日常运行的突出矛盾。资金短缺的局面,首先,影响到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教师收入水平下降与科研投入减少,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无疑会大打折扣;其次,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学科和专业建设滞后,挫伤了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优秀师资的外流,不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三,一些高校迫于资金压力,可能会采取一些非理智的行为,如收费招生等,严重影响学校的声誉;最后,由于高校偿贷尚存困难,后续建设资金更是无从着落,学校功能设施不完善,运营成本居高,影响学校进一步发展。
  3.负债困扰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目前,许多高校的软、硬件设施无法得到彻底的完善。部分高校即使硬件设施到位了,但是由于资金不足,软件设施不能扩充到位,导致高校发展速度放缓,人才培养环境不完善,高校财务和教学运转受到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不仅给高校自身发展带来较大阻力,而且会逐步影响到全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实现教育公平的呼声愈来愈高涨。尤其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提出以后,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不公平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高校负债办学原本是为了拓宽高校办学资金的来源,弥补教育经费短缺的现状,扩展高校的吸纳能力,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但由此引发的高校收费的上涨、各种名目的乱收费等又进一步造成了更严重的教育不公平,与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相背离,不利于高等教育稳定、协调、健康、有序发展。

  
  四、构建河南省高校建设投融资机制
  
  1.加大政府对教育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中国高校负债发展是政府为短期内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而主导高等院校扩招背景下,高校代位政府行使筹资及经费供给义务产生的。就高校负债性质而言,属于公共债务的范畴,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去防范高校负债风险并偿还到期债务 [3]。历史上,各级政府在向学校拨款时,采用日常运转性教育经费与基本建设项目经费严格区分的管理办法,突出强调专款专用。但是多年以来,财政拨款中的基本建设费用过低。因此,随着各级财政支出能力增强,应该大幅度提高教育基本建设投入水平,提升高校的偿债能力并为其长期发展积累一定资金。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政府应转变目前重经济发展、轻教育文化发展的倾向,积极主动地提升有关教育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真正承担起高等教育出资人的责任。
  当前一段时间,以缓解高校付息还贷压力、筹措后续建设资金为主要目标,政府可以建立教育基本建设贷款短期财政贴息制度。教育管理及相关部门对高校全部或经过普查或评估认可的部分融资利息进行贴息,同时向社会公布财政贴息的高校后续建设项目。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目前我省高校财务压力;另一方面,有了政府财政贴息的保证,社会金融机构也就有了向高校继续融资的动力,高校也可以较为便利地取得长期发展资金;最后,公开高校建设贴息项目信息,也有利于社会舆论监督和资金的高效利用。假设以优惠利率5%计算,如果政府向高等教育提供20亿元投资贴息资金,就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拨动高校社会化融资资金400亿元左右,基本上可以解决目前我省高校棘手的负息还贷压力和后续建设资金筹措问题。
  2.组建河南省教育投资公司。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要求,建立河南教育投资公司,构筑河南省高等教育投融资平台。2004年,河南省教育厅指定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为管理平台,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等业务,总计为高校融入建设贷款40多亿元。但是,受到收费质押政策等因素调整影响,该机构已经不能适应省内高校融资需求,亟须建立新的投融资平台。因此,可以利用财政专项拨款和部分省属院校的老校区教育资源为基础注册成立河南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借此平台进行市场化运作,整合盘活高校老校区资源,以资产换资金实施滚动发展,理顺高等教育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渠道,为省内高校提供更加便捷的投融资服务 [4]。
  3.成立河南省政策性教育银行。河南作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教育投资任务繁重,历史上教育投资欠账太多,现在要建设教育强省,必须在融资机制上闯出一条新路子。因此,可以尝试成立省级教育发展银行或者把某一符合要求的现有银行确定为省级教育发展政策性银行,推进全省教育事业负债发展的专业化、规范化。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支持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设立了首家专门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此后,为促进大型机电设备进出口设立了中国进出口银行,为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建立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但一直缺少专门为教育事业发展筹集资金,提供优惠资金渠道的专门政策性教育银行。就河南省而言,如果能够建立或确定一家银行作为专门的政策性教育银行,可以制定特殊政策,管理财政贴息基金,监控高校债务状况,还可以开办教育储蓄,承办教育贷款业务,集聚社会资金,专向扶持河南教育事业发展 [2]。
  4.鼓励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社会捐赠是很多国家高等教育资金的重要来源。在当前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紧张的情况下,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慈善捐赠观念转变,(下转249页)(上接245页)制定高等教育捐赠相关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流入高等教育领域。为此,政府可以制定高等教育捐赠相关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有必要改变中国所得税制度中有关捐赠的限制性规定,允许纳税人向高等教育的捐赠税前全额扣除,促使社会各方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5]。同时,政府应允许并鼓励各高校设立高校基金会,筹集、管理捐赠资金,并通过适当方式的资金运作,促进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统计年鉴(2008)[K].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2]刘道兴,任新平.实现河南省高等教育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关于我省高校负债发展问题的研究报告[R].2009-10.
  [3]赵善庆.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资问题探讨[J].青海社会科学,2008,(6).
  [4]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建河南省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有关情况的说明[Z].2009-10.
  [5]彭世琦.中国高校债务危机成因及其应对策略[J].金融经济,2008,(14).[责任编辑 陈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9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