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 捷

  摘要:根据国内社会发展趋势,分析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指出目前大学生遭遇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进一步从社会认知方面、大学生本身及教学培养模式上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最后根据以上分析一一对应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具体相应对策,力争从大学生就业认识上,用人单位、用人观念上,高校教育改革等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总之,通过社会各界不断努力,高校毕业生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为社会作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指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251-02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压力陡增,现在偏偏又赶上了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面积席卷,大学生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另外,由于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维护正常的教学程序和学校稳定,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一、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经济和专业结构调整正不断深入,从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形势是好的,社会大环境给以我们年轻人大显身手的机会。但目前由于华尔街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侵袭,全球增长乏力,同时,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量已达到高峰,使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大学生占国民总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严峻,造成这个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择业心态不良,就业观念落后。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较高。因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如下几个误区:到大城市去,到沿海发达地区去,到最能赚钱的地方去;宁愿到外企做职员,不愿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宁愿失业,不愿到基层和农村去就业;创业不如就业;对薪金要求过高。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另外,不少毕业生存有自卑依赖心理,缺乏竞争意识,经受磨难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未能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和就业等方面出现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择业视野狭窄,存有一次就业定终生的愿望,使之在就业竞争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正确处理好择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其次,用人单位用人策略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许多用人单位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差。(2)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3)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再次,专业设置新、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某些高校部分专业为新办或新兴学科专业,新兴专业技术发展的成熟和普及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预期中的就业前景要变为现实的就业机会有一定的距离;学生专业定向选择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缺乏充分的灵活性,使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创新,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瞬息万变的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二、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首先,大学生要认清社会的需求和就业形势,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虽然传统的就业渠道变窄了,但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广大中小企业、农村乡镇、西部地区求贤若渴,只要广大毕业生更新观念,实事求是地分析自我,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在社会的大天地里一定能找到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位置。大学毕业生要把握就业的主动权,给自己正确定位,就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全面提高,切实按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需要来塑造自己。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涉猎相关学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到一专多能;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挖掘潜力,力争学有所长;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道德修为,做一个有才德之人。大学生要树立创业观念,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使自己由知识拥有者变为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要树立主动出击的观念,大学生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因此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要树立“行行建业、处处立业”的择业观。高校毕业生要胸怀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志向,积极响应号召,勇于到基层、到西部、到艰苦地区去就业。要树立“量体裁衣”的择业观念。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要适当确定自己的期望值,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应提倡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的时候要把眼前利益和长远的发展结合起来,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既被社会需要又利于自己长远发展的岗位。
  其次,用人单位要改变用人观念,加强人才储备,增加发展的后劲。用人单位应抓住毕业生资源充足、选择余地大的机会,克服人才录用上重学历轻能力的思想,积极吸纳各层次的大学毕业生,置换冗员,促进单位人才升级和知识升级,从而增加单位发展的后劲。第一,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第二,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再次,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质量。同时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由于社会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高等学校毕业生必须适应不断更新知识和学习新技术的需要。因此,必须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面向社会办学,适应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需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作到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作到超前预测、超前设计、超前培养。有的专业可以按专业大类招生,不必一开始就过细地分专业,同时扩大选修课的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宽渠道、改进方式,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就业指导模式。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大学生就业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只要大学生、用人单位、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高校毕业生一定能到祖国最需要的、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为社会的和谐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巍.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9).
  [2] 孙连海.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念 明确科学的就业思路[J].大学生就业,200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9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