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中的风险探究及其规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曦玥

  【摘要】小额信贷作为我国金融发展的新生事物,在有效解决农村资金短缺状况的问题上起到了一定作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其面向农村人群,贷款实力相对较差,凸显了还贷率低、信贷风险日益增大的问题。为了实现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使农村小额信贷在服务“三农”中有更大发挥。
  【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分析;对策措施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小额信贷在央行再贷款政策、农村信用环境改善、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推动下有了迅猛的发展。目前的小额信贷覆盖面已经超过了30%。小额信贷解决了农村中低收入人群的融资问题,不需要担保,这使更多人能贷款。其次,它的贷款利率低,充分发挥着扶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对小额信贷的用途规范不明确,贷款手续不严格的问题,使其有较大的风险。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成因
  (一) 信用评级等相关机制的不完善和法律地位的不明确
  1. 信用评级制度的不健全。在我国的实际操作中,评级带有盲目性,这是农户所处的特殊环境导致的。农户信用评价等级的真实和准确性是决定还贷率高低的重要环节,但是信用评定工作的不严格把关,使农村小额信贷有了较大的风险隐患。
  2.小额信贷的法律地位和信贷功能定位不明确,其低利率、无需担保的特点,但是它又实为营利组织,造成尴尬发展,使管理主体和资金来源面临系列问题。
  (二)贷款利率与品质引发的风险
  1.贷款利率的偏低和品种的单一、规模小造成风险。小额信贷主体本质上也是企业,但较低的利率水平使放贷的积极性受挫,不利于放贷的主体的发展。低利率也增加了违约的风险。从长远看来,小额度满足不了需求,因此会出现互相担保,相约不还的现象,增加了风险。
  2.贷款利率的机制失灵,因为我国目前大部分农信社都实行优惠的利率政策但是低利率会使小额信贷自动瞄准中低收入阶层的机制失灵,造成目标客户的偏离,违背了小额信贷的初衷,还款保障也大打折扣。
  (三)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造成的风险。由于农户的素质参差不齐,政策宣传不足,极容易造成其设法争取贷款却不愿偿还的局面。其为了贷款而隐蔽自己的不利情况,使贷款投向了低信农户。加之其信用状况是多变的,若其在获得贷款后信用等级下降,也会对其还款造成影响。
  (四)业务操作不规范与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
  1.我国盲目扩大农户贷款的适用范围,既未按借款人身份补充相应的限制条件,也没有提升贷款担保方式,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其次,发放的小额贷款多数是多户联保的方式,因为联保人兼具了贷款人的身份,担保的实质效力低。
  2.小额信贷管理制度保障机制不健全。我国的农户小额信贷的还款方式一般采取到期一次性还清的制度,而且农村居民的居住分散,对于中心会议制度其实只是一种形式化,这样我们效仿的孟加拉国的GB模式就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反而农户的还贷率还是较低。
  三、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规避措施探究
  (一)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和贷款监督
  信用评级是贯穿了小额信贷的始终,要形成信用评级的网络系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控制,而不是只是形式化的进入门槛时的监督。将每一个农户贷款人的信息和借还款情况都反映在一个网络平台上,每隔特定的时期根据记录给农户进行评级工作。考虑农户居住分散的情况下,可组织人员抽查式片区调查,以更为真实的了解农户的劳动力、家庭经济等状况,对其信用做出评级。对没有及时还款的进入不诚信名单,全网标记,做出惩罚的措施。并且组织人员对失信农户教育,增强信用意识。
  (二)确立合理的小额信贷利率,保障其赢利
  如果农信社的小额信贷项目长期处于亏损,那么也会影响它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让参与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赢利,是机构得以扩大并持续提供小额信贷的根本保证,这就取决于利率的高低,只有较高的存贷差才能弥补操作成本。对于农民,他们更关心的是能否借到钱,所以说一个百分点对农信社愿不愿意承担风险,开展更大规模的小额信贷的关键。
  所以在制定利率时,要考虑到操作费用,贷款的损失风险,借贷资金的成本和目前的通货膨胀率。只有制定了合理的小额信贷率才能使农信社更好发挥其惠农的作用,也是其机构盈利的基本保证。
  (三)发展电子档案,规范小额信贷的操作流程
  在各个农村都应该推进由电子档案代替经济档案的操作,建立贷款发放电子档案系统。利用查询筛选功能,对重点问题重点分析,有效防范了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利用客户的贷款授信模板可以公平有效的进行评级,减少了人为授信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信贷资产的风险。而且档案电子化可以更及时准确的提供农户信息,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也遏制了信贷风险。
  (四)加强农村小额信贷放贷主体的管理与监管
  实行明确的内部管理控制规定,控制内部管理所造成的风险。借鉴国外经验,完善内控机制和规章制度的建设。建立有效的信息监控系统,对风险做出比较细致的评估。对内部人员的培训也要加强,使其具有更强的金融业务处理的能力,抑制其非法行为。明确信贷人员的职责,让农村信贷管理方式向程序化,规范化转变,减少信贷的随意性和随机性。
  综上,我们一定要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去解决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所将面临的问题。只有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综合引导小额信贷制度的发展,完善制度的建设和内外的监督,才能弱化小额信贷的风险,使农村小额信贷制度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好的服务,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邬秋颖.我国农户小额信贷风险分析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8(01).
  [2]李玉福,付代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的经济学分析[J].西部金融,2007.
  [3]刘霄飞.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构想[J].《中国市场》,2011.
  [4]邢琳.浅析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成因及法律对策[J].《经济纵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42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