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加快我国体育经济人才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超

  一、加快体育经济人才的培养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体育产业将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我国加入WTO和北京2008奥运会成功举行后,国际体育经营和管理公司纷至沓来,与国际体育经济接轨的呼声也越来越迫切。但谙熟体育经济运作、了解国际体育产业流程、能够将体育产业的商机转化为产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却处于短缺状态。如果没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具备国际沟通和交流能力的高级体育经济专门人才,势必制约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加快和加大我国体育经济人才的培养已经势在必行。
  二、体育经济人才的培养目标
  体育经济人才作为一种“复合型”的人才,既要全面掌握有关经济学的科学理论和经济政策,熟悉现代化经济分析方法,又要了解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律,熟悉与体育相关的政策、法规,尤其是体育产业的相关法规。因此,培养体育经济人才的目标定位应是:毕业后能够从事体育经济分析、市场调研与预测、计划和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同时也能够从事各运动项目娱乐业的经营管理。这决定了体育经济人才的课程设置应立足于经济学的系统理论与知识,即以经济学学科群为主,辅之以体育学学科群的构架。同时,还应根据市场对体育经济人才的具体要求,不断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修正和完善教学计划,使人才培养的体系与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保持动态平衡,将人才培养工作与市场需求有机地衔接起来。
  三、对体育经济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力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跨越式的发展,专任教师队伍的绝对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且增速在不断加快。但相对于其他较成熟的专业而言,体育经济专任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同时,我国高校设置体育经济专业的时间较短,多数专任教师从事体育经济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时间不长,专任教师中既通晓体育又精通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缺失。调查还显示,体育中专业教师在实践经历、国际交流经历、学位层次等方面存在不足,素质有待提高。
  (二)培养观念的改变
  欧美发达国家体育经济人才培养有如下显著特点: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具体,而国内则追求大而全;突出公共课比例,专业课针对性、应用性强,开设课程少而精;在教学方式上国外更注重探究式、启发式和案例教学;更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即实习)环节等等。我国要培养出优秀的体育经济人才必须对培养体系进行科学的变革。将课程体系、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程体系、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构建起多层次、特色化、全方位、立体化的体育经济专业课程体系。三方面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基础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和特色课程体系的课程体系结合;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创业教学环节的教学环节结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结合,充分保障体育经济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
  (三)改变当前我国体育管理中对人才使用的诸多限制,使体育产业人才有用武之地
  由于受传统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体育管理中能够吸收或聘用体育产业人才的单位并不多,即使有也存在着诸多限制。在某些地方或单位中,体育产业人才并没有作为一种专业人才而受重视,很多院校培养出的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在就业中常常被拒之门外。这里有体育市场、体育经济以及体育大环境不发达的因素,更有管理观念上的影响。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要采取多种方法努力改变我国体育管理单位对人才使用的诸多限制,使体育产业人才有用武之地。首先,体育管理中应认识到体育产业人才的专业优势是不可替代的,管理中需要有这样的人才参与。其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单位要努力提高培养质量,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加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第三,作为一种专业人才,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不但要掌握体育经济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积极参与体育经济实践,增强能力,减小专业中的替代性,这样才能体现专业人才的专业优势。
  体育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适应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还要着眼于未来。因此,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体育经济本科人才培养规模比例应相对增加,一些具备条件的综合、财经、师范和体育类高校可开设体育经济本科专业,并根据社会的迫切需要适度超前发展。同时,从宏观发展角度考虑问题,优化专业布局,协调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规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陈超,1962年生,河南新乡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6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