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寒阴湿区塑料大棚春黄瓜膜下穴播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克铖 王霞

  摘要:借鉴当地辣椒地膜膜下穴播栽培模式,重点总结了塑料大棚春黄瓜膜下穴播栽培技术的要点和创新优化措施,不仅简化了育苗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黄瓜种植的技术含量,可操作性强,种植户容易掌握。
  关键词:高寒阴湿;大棚春黄瓜;膜下穴播;栽培技术
  塑料大棚早春茬黄瓜栽培是实现蔬菜周年生产的重要茬口,它弥补了高寒地区秋冬茬、越冬茬、冬春茬黄瓜拉秧后至下茬黄瓜上市前的供应空当,不仅生产季节正值温光适宜期,黄瓜栽培难度低,而且该茬黄瓜产量高、品质好,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好,因此选择在此期栽培黄瓜,只要采取合理的温湿度、光照、水肥管理措施,菜农必将获得高额回报。
  近年来,笔者与当地菜农借鉴当地辣椒地膜膜下穴播栽培经验,在塑料大棚春黄瓜上也创新运用膜下穴播技术,取得了与育苗移栽相近的效益和效果。采用膜下穴播技术不仅简化了育苗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大棚地膜双层覆盖的保温作用,给黄瓜出苗创造了舒适的微小环境,使采用该方式栽培的春大棚黄瓜与育苗移栽的春大棚黄瓜实现同步上市。膜下穴播栽培技术的科技含量高,方法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农户容易掌握,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棚型要求
  由于黄瓜栽培需要吊蔓,因此对大棚结构要求较高,以长度40~50 m、跨度6~8 m为宜,棚高1.8~2.4 m,最好为塑钢结构大棚,其次以管径33 mm以上、管壁厚度2.2 mm的无缝钢管与竹片混搭结构为宜,棚内纵拉10~14道吊蔓铅丝,以供黄瓜生产期吊蔓使用。
  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2.1 品种选择
  黄瓜早春茬和秋延后栽培对品种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前期耐低温弱光、中后期耐高温,而且还要求植株生长势强,强雌性,以主蔓结瓜为主,瓜码密,回头瓜多,丰产潜力大,品质好,瓜条生长速度快,早熟性好,生长期长,不易早衰,抗逆性强等。首选品种为津优35号、津优36号、津优48号、中农18号、中农116号。
  2.2 种子处理
  浸种前先晒种1~2 d,增强酶活性,以利于种子吸水发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甲醛150倍液浸种1~1.5 h进行种子消毒(包衣种子不用消毒),然后将种子捞出并用清水洗净后待用。
  2.3 浸种催芽
  将黄瓜种子用55~60 ℃的热水烫种30 min,用水量为种子体积的4~5倍,其间不停搅拌直至水温降到30 ℃,维持30 ℃的温度继续浸泡6~8 h,然后捞出用干净湿毛巾包好,放在25~30 ℃的地方进行催芽(有条件的可用温控催芽仪)。催芽过程中,每天早晚分别用30 ℃的清水淘洗1次,待80%的芽长到2 mm长时即可播种。
  3 整地、施肥、起垄
  播前撒施腐熟优质农家肥5 000~7 500 kg,混匀后深翻入土;划线开沟后,每667 m2再将腐熟饼肥150~200 kg、尿素30 kg、磷酸二铵50 kg、硫酸钾80 kg等肥料施入穴播垄底。灌足水待地皮发干可操作时,按棚向以60 cm间距划线起垄,垄高20 cm,在垄中间开深13 cm、宽15 cm的灌水暗沟。
  4 播种 [1]
  4.1 开穴
  用上口直径10 cm、下口直径8 cm的开穴器在起好的垄面上,按株行距30 cm×40 cm呈等腰三角形开播种穴。
  4.2 坐水造墒
  为了有充足的水分供种子吸收,保证苗出齐、出全、出壮,在开好的穴内每穴浇500~750 g造墒水,造墒水可用50%辛硫磷和50%多菌灵各500~1 000倍液混合配制,既供给种子足量的发芽水,又起到土壤消毒的作用,预防苗期病菌及地下害虫的为害。
  4.3 播种覆土
  待浇入播种穴的造墒水渗完后,每穴播2粒催好芽的黄瓜种子,每667 m2播种量为150 g左右,播3 700~4 000穴。播种时,将发芽的种子胚芽尖朝下平放入穴孔中央,然后取细湿沙覆盖种子,覆土厚度约为1~1.5 cm。
  4.4 覆膜
  待1条垄播种覆土完毕后,要立即覆膜保墒。选择幅宽80~90 cm、厚度0.005~0.007 mm的超薄膜进行覆盖,要求至少2人同时作业,将膜拉紧、压实、压严,务必做到地膜紧贴垄面。播种覆膜结束后,及时用方锨整平灌水垄沟。如果墒情较差,应立即在全部垄沟中浇1次中量水(水量以不超过垄高的2/3为宜),保证足墒出全苗。
  5 田间管理
  5.1 出苗后的管理
  催过芽的种子播后48~72 h即可出苗,未催芽的种子约7 d左右方可出苗。出苗后,当幼苗子叶展平、真叶露心时要及时用双面刀片划破播种穴上的薄膜,割出长约3~5 cm的口子放风降温,以防晴天中午高温烧苗。
  待播种穴内黄瓜真叶长到距离地膜1 cm时,要及时进行第2次破(划)膜放苗,以防捂苗、烧苗现象的发生,促进黄瓜植株正常生长。方法是:与第1次破(划)膜方向垂直,呈十字形割第2刀,切口长约5 cm,将苗放出膜外,使其在棚内条件下自然生长。
  5.2 定苗,毒土封穴
  5月中旬左右,当幼苗长出2叶1心至3叶1心时,选生长健壮的黄瓜苗,每穴留1株定苗。同时,及时进行中耕,清除田间和穴内的杂草,并用杀菌剂和3%辛硫磷颗粒剂拌和毒土、毒沙封填播种穴,使其与垄面相平,起到促生不定根的作用,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5.3 开花结果期的管理[1]
  5.3.1 开花前至初花期
  开花前以锻炼植株为主,控制浇水,多次中耕,以促根控秧。白天将棚温控制在25~28 ℃,夜间12~15 ℃,中午前后不要超过30 ℃,此期要加强通风散湿。
  5.3.2 初花期
  黄瓜苗具有5片真叶后茎蔓开始伸长,标志着幼苗期已过,植株已不能直立生长,需借助吊蔓绳牵引攀缘生长,用尼龙绳或塑料绳吊蔓,“S”形绑蔓。直到植株12~13叶期,株高1 m左右,初花开放后第1条瓜坐住,即表明营养生长期基本结束。此期应加强温湿度管理,加大昼夜温差,适当控制水分,促使根系向深层发展。白天温度超过30 ℃时通风换气,降到20 ℃时封闭棚两端风口,将夜温保持在13 ℃以上,待外界夜温稳定在15 ℃以上时,晚上可不再关闭大棚两端风口,进行昼夜通风。   5.3.3 结瓜期
  根瓜膨大期应以促秧、促根和控制雌花节位为主,力争培育壮株,为后期结瓜打下基础。
  5.4 水肥管理
  早春茬大棚黄瓜进入采收期后,外界气温逐渐回升,一般每隔7~10 d浇1次水,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前期采用暗沟浇水,每667 m2每次浇灌15 m3;进入中后期,每667 m2每次浇灌30 m3。将空气相对湿度严格控制在70%左右,不超过90%。结合灌水,每10~15 d追施1次化肥,以尿素+磷酸二氢钾或三元素复合肥为主,每次每667 m2追施尿素20~30 kg,并与腐熟鸡粪300 kg交替使用;中后期可用0.2%~0.3%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以壮秧防衰。
  6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抗菌剂的利用
  6.1 多效唑
  在黄瓜4叶1心期用100 mg/kg的多效唑处理,可提高植株的抗寒性以及对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使单株结瓜数增多,从而实现高产。
  6.2 喷施宝
  黄瓜定植后喷洒100~200 mg/kg的喷施宝溶液2~3次,能增加黄瓜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和雌花分化,增加瓜条数,提高坐果率,增强植株对枯萎病的抗性,进而提高黄瓜的早期产量和总产量。
  6.3 红糖
  幼苗期喷施0.2%的红糖液,可使秧苗粗壮、高大、心叶生长快。结瓜期每7 d喷1次0.75%~1%的红糖液,对霜霉病有较好的抵抗作用,而且可使瓜条直、产量高,能增产15%左右,若配施0.3%的磷酸二氢钾,则效果更好。黄瓜定植后长到10片叶时,用1%的红糖溶液每5~7 d喷1次,还可预防病毒病的发生。
  6.4 青霉素
  在黄瓜结第1茬瓜时,在植株距地面1~2 cm处用铁钉向斜下方扎一小洞,用注射针管滴一小滴青霉素,平均1 g青霉素滴100株,整个生长期滴2~3次,可使植株嫩绿,无病害,生长期延长1个月左右。
  7 病虫害防治[2]
  7.1 黄板诱杀
  大棚内悬挂黄板诱杀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在每个标准棚(50 m×6 m)内悬挂规格为30 cm×40 cm的黄板20张,黄板高度以其下缘略高于黄瓜植株生长点为宜,每天清除其上死虫,并涂上凡士林或黄油,可使虫口密度降低50%。
  7.2 生物药剂防治
  可用72%农用链霉素5 000倍液防治细菌性病害。
  7.3 高温闷棚
  利用高温灭菌的方法闷棚1~2次,以控制霜霉病。
  7.4 化学药剂防治
  7.4.1 霜霉病
  每667 m2用45%百菌清烟剂350 g熏棚,兼防白粉病,每4~6 d熏1次。也可发病前用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5%达克宁600倍液等保护剂每隔10 d左右喷1次;发病后交替使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和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治疗剂每隔7 d喷1次,喷药时间以下午16时后为宜。
  7.4.2 白粉病、灰霉病
  可用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可兼治黑星病、炭疽病、菌核病。烟剂熏棚的防治方法同霜霉病。
  7.4.3 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
  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2 0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用40%毒死蜱乳油600~800倍液和40%辛硫磷乳油600倍液交替喷雾,上述药剂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防治宜选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开高温的中午时段。
  8 及时采收
  当瓜条长到170~200 g时要及时采摘出售,以利于下节瓜的生长。
  参考文献
  [1] 张克铖.高寒阴湿区辣椒地膜膜下穴播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2(6):143-144.
  [2] 曹雪会,陈忠云.设施蔬菜关键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配套综合防治措施[J].蔬菜,2012(6):34-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90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