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完善青年志愿服务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青年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和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功能的开发与完善和个人的社会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人类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志愿服务还面临很多困难、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青年志愿服务的深入发展。新形势下如何完善青年志愿服务,为青年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内外发展环境,促其健康、深入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关键词:青年 志愿服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K8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完善机制建设
   深化志愿服务,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不断完善志愿组织的自身建设,加强志愿组织的自身建设要从其内部管理运作机制入手,提高志愿组织的综合能力,促进志愿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快速提升。
   1、完善规范化管理机制
   从制度上保证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健康发展, 加强对志愿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是推进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基础,内容包括实施登记注册、服务认证、记时考核、系统培训、有序调配、合理使用、宣誓上岗、评比表彰等有关制度,使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有章可循。
   2、 创新专业化培训机制
   青年志愿者的素质是确保青年志愿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素质不仅包括志愿者的文化、道德素质,还包括对志愿服务理念的高度认同以及相应的服务技能等。目前对青年志愿者往往缺乏系统化的培训和专业性的指导,影响了志愿者素质的提高和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3、探索普及化激励机制
   按照激励和志愿服务项目本身的关系,我们大致可以把激励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内在激励是指服务项目对志愿者产生直接的激励作用,如项目本身对志愿者的吸引力、挑战性和完成项目预期产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外在激励与项目完成的结果有关,如受到的奖励、表扬、他人的赞许、社会的认可等等。
   二、强化志愿服务的外部保障
   志愿服务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除了志愿组织在自身机制建设方面不断努力外还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法律保障和资金保障。
   1、完善立法为青年志愿服务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
   志愿服务立法的不完善,使青年志愿服务的开展受到了种种限制,因此志愿服务的法制化道路是中国志愿服务深入开展的必然选择。志愿服务法制化,就是要不断规范和统一地方性法律法规,在立法上吸取西方国家的一些成熟做法,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制定一部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志愿服务法”。通过这样的国家立法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志愿服务的法律地位、组织框架、运作方式、资金保障、主体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等内容,依法保障志愿服务事业的长期、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志愿服务在法律框架内良性运行。
   志愿服务立法应明确如下基本问题:1、对志愿服务进行界定,以便与强制性的服务、收取报酬的服务相区别;2、明确志愿服务和志愿组织的非营利性质,任何志愿者、志愿组织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3、明确志愿组织的独立地位,保障志愿组织在人事任免、财务管理、发展会员等方面的民事权利,承担相应的民事义务;4、明确公民有参加志愿服务的义务,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5、明确志愿者、服务对象、志愿组织三方的法律关系,建立三方之间纠纷的解决机制;6、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遵守服务的伦理守则,维护服务对象的权益,同时也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7、明确志愿服务的奖惩规定,将鼓励志愿服务的制度和措施法律化;8、有关志愿服务经费筹措、捐赠优惠和管理运营的规定。
   2、依靠政策支持,拓展青年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
   志愿者参与的服务都是自愿无偿的,不能从中赚取利润,但是志愿者参与培训、开展活动都需要大量的经费,尤其是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或意外事件造成志愿者重大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后,志愿者组织根本无力承担责任。我们必须承认,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过高的寄希望于社会捐助,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志愿者组织在寻求资金支持方面,也应走多元化道路不断拓宽资金的来源。
   (1)通过立法保证对青年志愿服务在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由政府财政设立专项储备基金,专门拨款支持青年志愿服务。
   (2)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来吸引更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个体的捐赠,让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个体对志愿服务的捐赠部分可以免税或税前全额扣除;另外,为鼓励企业支持志愿服务事业,激励企业捐助公益事业,可以根据企业对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的捐助情况,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低税收或税收“返成”。
   (3)通过低偿服务获取一定的收入。志愿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志愿者是不接受任何报酬的,但志愿服务组织或机构可以通过一部分低偿服务来获取一定的成本性收入,用来维持和发展志愿服务,从而形成自我运作、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良性循坏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
   (4)通过志愿组织自办实体进行经营活动的创收来支持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发挥组织内志愿者的专长自办实体创收,以维持志愿组织自身的运作,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资金问题这也是志愿服务长期开展下去的最佳保证途径。
   (5)资金的管理问题。要对资金投向进行合理规划,要改变以往投入一次性活动多而长期性项目少、平均投入多重点投入少的现象。
  三、调动志愿组织和志愿者自身的内在因素
   青年志愿服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这工程中志愿者是主体,而志愿者服务意识、服务能力的提高和服务资源的充分挖掘以及最优化配置又是志愿服务能顺利深入开展的关键和本质的因素。
   1、通过社会性宣传和教育提高服务意识
   为消除部分志愿者对于志愿服务的错误理解,避免在以后的服务活动中产生消极影响,必需从源头抓起,那就是广泛加强社会性宣传教育,形成“志愿服务人人有责、志愿者人人可为”的理念,使志愿服务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使其成为每个人自觉自愿的选择,成为现代人生活内容的必要组成部分。
   2、通过科学培训提高青年志愿者能力
   青年志愿者胜任志愿服务,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岗位知识、素质能力、服务技能、服务品质。岗位知识包括组织使命、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专业技术;素质能力包括志愿精神、团队精神、灵活性、自信、压力承受度、主动性;服务技能包括人际沟通、影响他人、关系建立、信息处理;服务品质包括服务意识、责任心、平等待人、时间观念。因此,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以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素质,是青年志愿者胜任志愿服务的前提和有力保障。志愿服务的培训工作,在内容上不仅要强调道义、服务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更要根据志愿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因人而异的培训规划并执行,此外还要根据具体服务项目的性质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通过专业培训,青年志愿者良好的服务和技能不但可以提高服务质量,而且可以有效的宣传志愿精神,争取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3.发挥人才优势,合理配置资源
   实现志愿服务的持久发展,志愿组织就需要对它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而对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尤为重要。第一,要积极倡导社会化的参与方式,发动一切富有爱心青年朋友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在广度上充分挖掘服务资源。第二,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尽可能让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得到充分展示,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第三,要注重合理性原则,坚持按项目需求招募志愿者,同时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合理的调配和安排,避免服务资源经常待命的资源浪费情况。第四,要建立长效性机制,要把招募一次性、突击性的志愿者为主转变为长期性、专业性的志愿者为主。对已经招募的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可以通过再次招募、征询意见、加强培训等方式,使之向长期性、专业性转换。第五,要发挥先进群体的示范效应,推进志愿服务需要一批骨干人群稳定的参与,并起到示范作用。通过他们宣传志愿精神,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四、结语
   我国有着良好的志愿服务传统和工作基础,有着丰富的志愿者人力资源,有着巨大的服务需求,这些都为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青年志愿服务可以借鉴国外志愿服务经验,充分发挥我国青年志愿服务优势,不断改进工作机制,提高工作能力,从而推动青年志愿服务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93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