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敏

  摘要:会计信息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反映,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会计主体的主要途径,是各种各样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或行动时所必需参考的依据。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会计学界长期研究的一个国际性课题,也是各国政府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文章从揭露信息失真披上的合法外衣法人为主体的集体行为入手,分析现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经营风险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及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会计信息失真按主观上的有意与否,可分为故意失真和无意失真。故意失真是指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这是危害最大、后果最严重、也最难以防范的失真行为。无意失真是指会计行为人在处理会计事务时由于社会经济法规和制度的不完备与缺陷、会计技术方法所存在的局限性、报告信息的过程中不恰当的延误、经验不足、主观判断失误或是疏忽大意以及使用会计软件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中,故意造假占的比例很大。因此识别与治理故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是当务之急。
  目前的会计信息失真,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个别会计人员挪用、贪污公款,而是多是以法人为主体的集体行为。很多都是单位负责人胁迫或诱使会计人员做假账、假表,玩数字游戏,“变通”处理经济业务,有的甚至串通注册会计师做假审计报告。具体表现为:多列费用,少计收入,甚至账外设账,截留收入,以达到偷税逃税的目的;少列费用,早计收入,虚列资产,虚增利润,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低估负债,高估资产,骗取贷款和投资;出具假凭证,办理假手续报废资产,非法转移国有资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会计信息失真误导国家的宏观调控
  会计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数据,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国家在宏观调控上决策的失误。比如,目前普遍的虚增利润,就会导致国民收入超量分配等不良后果;同时,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许多经济问题,如果国家不能及时地制定政策解决,一旦问题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虚增成本,多列费用,截留收入是企业惯用的偷税漏税手段,因为虚假的会计信息,国家每年损失巨额的税收收入,不利于国家以税收为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也阻碍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三)会计信息失真导致资源浪费和信用危机
  虚增利润,粉饰业绩,把资金投入问题企业,导致了银行、广大投资者与股民的巨额损失,也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信用危机;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使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得不到资金,延缓了它们的发展。
  (四)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弱化了其竞争能力
  企业正常经营需要对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失真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失真的分析结果,企业以其作为经营决策的参考无疑是危险的。失真的会计信息成为企业账目上的漏洞,例如,少列费用,虚列资产,导致企业对自身的错误估计,以此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加入WTO的国际性竞争,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偶然的,而是多个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从主体角度分析其原因,才能更好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外部原因
  1、政府原因。政府是我国会计制度制定的唯一主体,它在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制定会计制度时往往过多考虑政府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主体的利益,这是造成其他利益主体弄虚作假以维护自身利益的原因之一。二是政府部分公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淡漠,相关职能部门协调不力,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为了一些所谓献礼工程,指使或强迫会计单位造假。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处机制,国家和社会监督未起到应有作用,因而问题相当严重。
  2、中介机构原因。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履行监督职能的社会中介机构,但其发挥应有的“经济警察”的作用却不尽如人意。一是经济利益驱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会计中介机构自然也是如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为了招揽顾客,广大中介机构不得不答应客户的不正当要求,出具不实财务报告。二是执业人员素质总体偏低。这首先表现在专业素质上。目前,虽然我国注册会计师总数还不到7万人,但众多仅仅通过五门考试而未在基层工作的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特别值得怀疑。其次表现在道德素质上。部分从业人员违背道德、诚信原则,而采取金钱贿赂、作弊等手段来赢得市场。三是中介机构内部规制和外部监督机制比较薄弱,不能保证职业行为准则有效实施。
  (二)单位内部原因
  1、单位负责人的原因。单位负责人往往出于筹资的目的、偷税漏税的目的、减少信息披露成本的目的以及制造政绩等目的,加之其法律意识和依法纳税意识不太强,经常授意或暗示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信息来实现其不良动机。另一方面所有者的单位负责人与经营者关系不顺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经营者大都希望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则有经营者聘请,这使得所有者在获取会计信息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这就使经营者有了做假账的可能性。
  2、会计人员原因。一是在“会计热”的影响下,众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办会计专业,扩招会计专业学生,而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均是有限的,这种情况必然造成学校的教育产品――会计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强。目前,我国大部分财会人员的工作关系均隶属于本单位,其工资、福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均受制于单位法人,一些会计人员因受保住饭碗、提高工资、分到住房等因素的影响而昧了良心作假账。三是部分单位忽视了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新的会计知识和会计处理方法得不到传授和应用,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自然很难提高。
  四、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
  政府应该主动转变职能,该由市场进行调节的,决不过多干预;在制定会计制度时应考虑多方利益,体现公平公正。还应深入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监管机制和审计制度,从制度上根治会计造假。
  (二)对经营者实行激励机制及约束机制
  实行激励政策使经营者利益与所有者利益在最大限度上保持一致,避免经营者利益驱动或仅为表面风光而干预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首先要加强中介机构本身的社会监督,管好单位。其次加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建设,加强注册会计师管理,探索注册会计师的后继教育方案,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真正发挥社会审计的作用。
  (四)促进相关主体认真学习,提高其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
  一是要严格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继教育,提倡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加强学习并全面贯彻和实施新《会计法》。无论是政府工作人员、单位负责人、企业管理者、注册会计师,还是一般会计人员,都要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的财经法规,提高法律素质,做到懂法守法。
  (五)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扩大查处范围。执法部门应不满足于小范围的抽查,而应加以全面的有重点的调查,及时发现问题。二是加大查处力度,真正起到惩罚教育的作用。三是建立公告制度。对违法的单位、个人应在重要的报刊、网站上予以公告,对其曝光,促其改正。
  (六)实施会计委派制度
  实施会计委派制度是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国家应当设立专门的会计局来负责推行会计委派,并使其成为一种专门的体制。成立专门的委派会计管理机构。建议成立隶属于各级财政部门的行政管理机构――会计管理局,管理区域内会计人员的应聘、委派事宜。健全会计管理局的各职能部门;加强会计管理局的人员配备;赋予会计管理局一定的职责权限,特别是执法权限。通过对会计人员(一般是会计主管人员)的直接控制,可较好地满足国家这一主体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从而达到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
  总之,会计信息失真应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必须区分情况、科学界定,在依律从严打击从重处理的同时教育和引导广大会计从业人员坚持诚信为本原则,立足会计实践,力行诚实守信,坚决不做假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M].法律出版社,1999.
  2、史明俊.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3(8).
  3、杨建文.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及其治理[J].暨南大学学报,2005(3).
  (作者单位: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7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