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 波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干部人事制度、高校后勤社会化等改革的深化,高校经济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高校内部审计暴露出诸多问题和不足。文章在对高校内部审计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对策研究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建立和完善现代高校制度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内部审计在高等教育组织体系中,无论是其功能界定,还是作用发挥,都还存在明显不足。现对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对于把握现状成因、考察客观环境变迁及影响、明确高校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改善内部审计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内部审计是促进高校自身发展、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
  内部审计可以协助高校领导研究和审查经营目标和经营方针是否合理合法,是否经济有效,是否切实可行;还可以促进高校在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在竞争中不断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学校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增强自我约束机制,从而使学校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内部审计是提高高校综合效益的需要
  具体来讲,学校内部审计主要可通过以下七个方面实现增值服务:一是增加收入,控制和防止收入减少。二是控制教育经济活动中的成本。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高校的经费支出逐年增加。通过审计监督高校的事业支出、科技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建支出等是否真实并按计划执行。三是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项目评价。四是在学校内部实行标准操作程序,并密切关注对学校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业务程序和相关流程。五是进行后续审计跟踪。六是将审计结果以报告形式定期报送学校各个管理阶层。七是保证学校资产的安全。总之,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提供增值服务,为学校领导者决策提供支持。
  (三)内部审计是构建高校和谐民主的校园文化氛围的需要
  高校内部审计对构建和谐民主的校园文化、倡导高校民主政治氛围方面功不可没。随着高校民主政治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加强,广大教职工越来越希望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内部审计依法通过对本校会计资料及资产等项目的检查与审核,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核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检查高校目标实现程度,评价高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强化教职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内部审计的建设,架起了领导与广大教职工沟通的桥梁,建立了良好的干群关系,使高校能够在诚信、和谐的气氛中健康发展。
  二、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
  独立性原则是高校内部审计区别于高校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离开独立性,审计结果将毫无意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既表现在其机构的隶属关系上,又表现在其职权的授予行使上,还表现在审计的客观性上。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及公正性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设有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些高校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审部门,有的高校采取了审计处室和纪检监察或财务部门合署办公的形式。审计部门理应单独设立,合署办公势必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范畴相对狭窄
  由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起源于行政命令,多数高校的领导人员对内部审计及其独立性本质特征认识不足,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查账、查错、纠弊的浅显认识阶段。直至现阶段,我国仍有不少高校的内部审计仅局限于学校财务会计方面的审查,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核心领域,从而使内部审计多属财务性质,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
  新形势下要求内部审计为学校管理提供多元化的审计服务,由过去单纯强调“监督”向“监督”和“服务”并重转变,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与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转变。教育部第17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了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主要对下列事项进行审计: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及风险管理;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有关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等。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放在财务审计、遵循性审计上,着力于查错揭弊,确定是否遵循了相关的法规制度,审计职能侧重于监督和事后审计。
  (三)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一直以手工查账为主,凭审计人员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通过随意抽样进行,虽然近年来一些单位购置并安装了有关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但真正熟练应用并发挥积极效能的仍然在少数,审计抽样和统计作用发挥有限,审计工作的风险无法量化:以事后审计、静态审计为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很少开展,不利于审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四)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随着高校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高校审计任务在不断增加;但同时审计力量明显不足,虽然目前高校的内审人员大多受过高等教育,能够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的工作责任。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专业结构都无法满足需要。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数量普遍偏少,据调查,3%的高校设有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其中拥有1人-3人的占40%,4人-6人的占46%,7人以上的占11%。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与其工作责任明显不匹配。
  同时,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较为普遍的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的状况,并且通常缺乏职业审计人员和专业技术、工程技术、物资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另外,虽然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应用,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还不太熟悉,不少高校的电算化财务系统和其他软件系统发展较慢,许多审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手段,造成效率低下,准确性差。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措施
  (一)对高校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进行准确定位
  高校强化与规范管理的内生需求应当成为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管理的主要动因。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办学自主权的不断加大,学校领导层都有动力把内部审计机构安排成最具有工作效率和效能的组织结构,从而使其更加有效地为规范学校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规避运营风险服务。而影响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效能的最主要因素是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因此,为了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具有相对独立性,在高校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安排上应重点加以考虑与合理规划。
  在机构设置上,内部审计机构应由高校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或由高校第一负责人合理授权给相关副手,但总体对第一负责人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或高于各职能部门。从而有效保证内部审计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在管理体制上,我们主张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只受本单位的领导,同时在业务上接受教育部、审计署和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具体表现应为执行遵守国家有关部委制定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
  (二)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高校内审工作信息化,即建立在信息化环境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包括审计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审计两个方面的内容,核心是计算机审计。将计算机作为主要的审计工具,对学校财务收支及其计算机应用系统实施审计,从而实现从手工查账审计转变为运用计算机对电子信息数据和信息系统的审计,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以网上监控为主,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审计。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减少审计风险;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审计信息的反馈能力,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多、更及时的信息,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宏观调控作用;有利于尽快实现审计程序、审计文书、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化,审计手段的现代化和审计方法的科学化。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购置硬件设施,配置审计软件,整合审计资源等。选用适用的应用软件是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然后尽快使用专业审计软件替代手工操作,在实践过程中逐步熟悉、掌握软件的使用。应推行适合高校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特点的、在审计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审计软件,包括数据转换、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等内容。审计软件不仅要适合高校特点、功能全面,还要能够及时升级更新。

  (三)积极拓展内部审计功能
  第一,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高校内部审计有责任也有权威搞好内部控制审计,以有效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对相关流程环节、作业方式、管理模式等进行法律、法规上的控制和规范。
  第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可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授权下对承担经济责任的责任人,对其履行责任期间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重点围绕学校设置的成本、费用中心、收入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评价各责任人在一定时期的各项经营业绩。
  第三,开展经济合同审计。高校内部审计应重视经济合同审计工作,通过对经济合同的签订和执行的合规性、效益性及风险性进行检查和评价,保证合同条款的合规和合同的有效执行。经济合同审计是事前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合同的审查对合同的内容、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价,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第四,开展绩效审计。高校内部应积极探索与开展绩效审计,对学校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进行评审。效率性指用一定的资源是否取得更大成果,或使用较少的资源是否达到一定的成果;效果性指是否实现预定目标和达到预期效果;经济性指投入的各项经济资源的利用是否节约、是否合理。通过绩效审计,积极推进学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对学校经济效益的评价,分析经济效益高低的原因,指出其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和奋斗的方向,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五,结合各高校自身发展阶段性特征,适时开展工程审计、科研项目审计等各种专业性审计。
  (四)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第一,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高校应适当增加内部审计人员的编制,制定内部审计人员的年度培训计划并认真加以落实,加大培训的投入。高校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同样可以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岗位上必须取得至少一个相关职业资格。高校应采取合适的激励措施来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学习、工作积极性。同时应加强与其他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之间的交流,共享信息与经验,提高审计效率。
  第二,根据需要从社会吸纳高素质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通过以上措施,使高校内审人员成为既精通财务、审计业务,又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法律、金融、计算机应用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希海.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燕山大学学报,2007(2).
  2、贾丽茹,郝凤林.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9(4).
  3、沈丽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09(12).
  4、李业鸿,孙昊,王福利.高校内部审计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教育审计,2008(2).
  5、王玲,景春平,陈璇.高校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思考[J].财会通讯,2009(4).
  6、华永杰.高校内部控制的常见缺陷及改进措施[J].财会通讯,2007(6).
  7、孙燕东.关于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7(5).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4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