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玉倩 翟有龙

  摘 要:对河北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分析显示: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差异逐步扩大。运用Theil指数的空间分解和基尼系数的产业分解方法分析产生区域差异的原因并以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其区域经济的差异性,说明政府应进一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差距。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Theil指数;基尼系数;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12-0072-04
  
  一、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特征
  为了观察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特征,现以1997-2006年河北省11个地市人均GDP作为测度指标。衡量区域经济差异的指标很多,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即利用极差、标准差来估算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用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来测算经济的相对差异。计算公式如下:
  极差 R=Xmax-Xmin
  标准差 S=
  变异系数 CV==
  加权变异系数 CVw=
  其中Xmax为该区域人均GDP的最大值,Xmin为该区域人均GDP的最小值,xi为第i个地区人均GDP的值,x为所有地区人均GDP的平均值,n为地区个数,pi为各地区人口数,p为各地区人口之和。
  根据公式计算得出,从1997-2006年,河北省各地市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呈不断扩大趋势。1997-2002年,极值和标准差增长相对缓慢,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1%、11.8%;2002年以后,极值和标准差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2%、21.6%,说明从2002年以后,绝对差距的增长幅度也在提高。但是,绝对差异指标都会受到价格指数的影响,而且与地区发展基数密切相关,相对差异指标排除了这些因素,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差异变化。
  从总体上看,河北区域经济相对差异也是不断扩大的。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从1997年的0.3043、0.3079一直上升到2003年的0.3432、0.3465;而2004年两个指标出现降低,但幅度很小,分别为2.7%、1.2%;2005年指标增长幅度最大分别为7.4%、10.9%;到了2006年又出现微小下降,分别为0.3531、0.3757;2004年和2006年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的下降,说明河北省政府采取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
  二、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分解分析
  (一)Theil指数的空间分解方法
  为了对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本文运用了具有空间可分解性质的Theil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T=组间差距+组内差距=∑Yi×log(Yi/Pi)+∑Yi×Ti
  Ti=∑Yji×log(Yji/Pji)
  Pi是第i组的人口在所研究总体区域的人口中的比重;Yi是第i组的收入在所研究总体区域的收入中的比重;Ti是未加权的组内泰尔指数;∑Yi×Ti是加权组内泰尔指数。Pji是第i组中第j个子区域的人口所占该组总人口的比重;Yji是第i组中第j个子区域的收入所占该组总收入的比重。
  现根据河北省将11个市级行政区域划分为“一线两厢”三个空间单元作分析:“一线”区域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和廊坊五个市级行政区;“南厢”区域包括邯郸、邢台、沧州和衡水四个市级行政区;“北厢”区域包括张家口、承德两个行政区。这里的i=3(一线、南厢、北厢),Y用GDP指标来衡量。
  为了分析组间差距和组内差距对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贡献大小,我们定义贡献率
  组间(内)贡献率=组间(内)差距/T
  由公式计算河北省1997-2006年三大区域GDP的Theil指数。河北省的泰尔指数从1997年的0.1610增加到2001年的0.1706,是1997年的1.06倍,年均增长速度仅为1.5%,这说明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增加缓慢,比较稳定。但2002年泰尔指数下降为0.1698,到2005年下降为0.1660,经济发展差异有所减缓。2006年又小幅度上升为0.1688。从泰尔指数的构成上看,1997-2004年,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组间经济差异,2005-2006年,组间差异迅速减少,组内差异成为这两年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这说明从2005年开始,河北省GDP在区域间进行了重新分配。下面进一步分析三大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情况(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河北省三大区域组内差异主要是由一线区域内五个市的差异变化造成,说明这五个市之间的经济差异较大,必须把如何缩小一线地区内部各市的经济差异作为政府缩小河北区域经济差异的工作重点。具体来看,一线区域差异从1997年的0.0561增加到2006年的0.0752,是1997年的1.34倍。在这10年间,一线区域差异有升有降,1999-2001年差异迅速上升,2002年明显下降之后两年缓慢增长,到2005年迅速增长为0.0739,增长速度为19%。从北厢区域差异来看,差异非常小且变化不太明显,平均值为0.0018。南厢区域差异从1997-2004年变化不太明显,2005年出现异于往年的迅速增长,2004和2005年的南厢差异分别为0.0018和0.0211,增长速度高达160.5%,这主要是由于2005年沧州、邯郸两市GDP迅速增加,增长速度分别为46.1%和23.6%,拉大了与邢台、衡水两市的距离。
  由上述公式可得,1997-2004年河北省的组间贡献率一直高于组内贡献率,且2002年组间贡献率最大达到61%,组内贡献率一直在40%左右。2004年以后,组间贡献率迅速下降,到2006年降为41%,这说明造成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由组间差异转为组内差异。组内贡献率的增加表明三大区域内部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差距在扩大,要减小河北区域经济差异就要控制三大区域内部经济增长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二)基尼系数的产业分解方法
  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在居民间分配不均等程度的指标,同样可以用来衡量区域间收入分配差异。这里用人均GDP作为衡量人均收入的指标。基尼系数的计算分两步:首先将某一区域内的不同地区按照其人均收入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Y=(Y1,Y2,……,Yn),Y1≤Y2……≤Yn
  其中Y=Yi,yi=Yi/Y
  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Ck=ciyi-(c1=1,c2=2,……,cn=N)
  其中Ck为基尼系数,Y为某区域内人均收入总和,N为地区总数,Yi为第i个地区的人均收入,yi为各地区人均收入占该区域人均收入总和的比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具有不可按地区进行分解的特点(崔启源,1994),但是,我们可以对基尼系数进行按产业分解[1]:
  G=SkCk
  其中,G为总的基尼系数,Ck为分项基尼系数,Sk为分项产值(人均一、二、三产值)占人均GDP的比重。SkCk/G×100%表示第k项产业收入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计算2006年河北省的数据可得,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分别为7%、53%、40%,其中第二产业最大,第三产业次之,说明河北省还处于工业化进行阶段。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三产业将增加。由贡献率看,造成该省产业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差距。因此,河北省要优化提高各市的第二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缩小各市产业水平的差距。

  如果要分析基尼系数变化产生的原因,那么还要对基尼系数的变化率进行分解,结果如下:
  ΔG=ΔSkCkt+SktΔCk+ΔSkΔCk
  ΔG是总基尼系数的变化,ΔCk为分项基尼系数的改变,ΔSk是产业结构的改变,ΔSkCkt为由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的总基尼系数变化,称为“结构性效应”,SktΔCk是产业集中度引起的总基尼系数变化,称为“集中效应”,ΔSkΔCk为产业结构和产业集中改变引起的总基尼系数变化,称为“综合效应”(范建勇、朱国林,2002)(计算结果见表1)。总基尼系数变化不明显,2004年变化值最大。从对基尼系数变化的分解来看,2002-2005年,总集中效应大于总结构效应,说明缩小区域差异可以通过减少各地区相同产业间的差距实现;然而2006年发生转变,总结构效应略高于总集中效应,影响基尼系数变化的是产业结构变化所导致的结构效应,调整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将成为今后工作重点。
  三、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综合模型分析
  为了能够综合评价河北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我们选取2006年11个市的13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GDP、人均GDP、GDP年均增长率(2002-2006年)、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商直接投资额、外商投资企业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第二、第三产业占GDP总比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
  因子分析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学方法。将以上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从经过旋转的因子矩阵可以看出,公因子1中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外商直接投资额、外商投资企业数、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都有较大的载荷值,主要表现在人均收入、对外经济和政府调控作用等因素;公因子2包括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第二、第三产业占GDP总比重等经济规模因子;公因子3包括GDP年均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表现为经济效益方面。同时,根据因子得分可以算出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唐山1.356,石家庄0.950,廊坊0.272,保定0.263,邯郸0.236,沧州0.089,秦皇岛-0.280,邢台-0.450,衡水-0.592,张家口-0.917,承德-0.927。
  由上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唐山和经济发展最低的承德两者综合得分相差2.28,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根据以上结果,将河北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梯度。高梯度地区包括唐山和石家庄;中梯度地区包括廊坊、保定、邯郸、沧州、秦皇岛5市;低梯度地区包括邢台、衡水、张家口和承德。
  高梯度地区具有较强的优势,唐山和石家庄是河北省最发达的两市,政府调控作用较大,外商投资条件好。唐山市的经济发展最为迅速,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资源丰富,尤其是在曹妃甸港发现冀东南堡油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煤炭、石油、电力、冶金等也是推动该地区发展的支柱产业。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经济环境,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便利。中梯度地区具有较弱优势,保定和廊坊属于环京津地区,受到一定的经济辐射作用。秦皇岛、沧州的人均GDP的排名分别为第三、第四,这与它们地处沿海,拥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密切相关。邯郸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连接晋、冀、鲁、豫的重要经济协作地区。低梯度地区处于劣势,区位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张家口、承德一直处于河北省经济最落后地区,由于这两地的大部分地区处于山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政府调控力度小,投资条件差。
  
  参考文献:
  [1]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经济科技出版社,2004.
  [3]甄建岗,王建中,等.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07,(10).
  [4]高丽.山东省经济区域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8).
  [5]司金銮,胡章俊.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协调对策创新[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6]孙良媛,攀志刚.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5).
  责任编辑:关 华
  责任校对:世 玲
  
  Analysis of Regional Inequality in Hebei Province
  Cai Yuqian1, Zhai Youlong2
  (1. Institute of Regional Economy,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China;
  2. Land and Resources Colleg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China)
  Abstract: By using some relative and absolute index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the district in the region in Hebei province, the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in this province is increasing. We study the reasons of regional inequality in Hebei province by decomposing GiNi index and Theil index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 have been discussed by the factor analysis, and then we fin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cern the regional harmony development to decrease the gap in the course of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Key words: regional inequality; Theil index; GiNi index; factor analysi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82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