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房价调控 任重道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兔年的房价,仍将是中国经济、民生领域最受关注的焦点。
  2月24日,央行百日之内第五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前,1月26日,新国八条出台,从信贷层面进一步扼紧楼市血脉;1月27日,风传已久的房产税正式在沪、渝落地开征;2月8日,央行宣布四个月来第三次加息;2月9日,住建部宣布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
  短短不足一个月时间,政策密集出台,集中指向楼市,清晰地表明了国家管理层调控房价的坚决态度。
  本刊编辑部认为,如果房价调控的政策目标不能实现,引发的将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无论管理部门还是普通民众,都只有从这个高度去理解房价调控,才能准确地把握和应对。
  房价问题,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持续10年的高速上涨之后,房价已经超越了普通民众的承受力,成为严重的社会隐患。人民日报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对当前房价相当不满意和不满意的民众,高达九成以上。对于上海这样的核心城市而言,衡量房价与收入关系,普遍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长辈不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职场新人中除了为数极少的精英,已经基本失去了可以依靠自我奋斗买房的机会。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变,甚至是持续恶化,相信会对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会产生持续消极的影响,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言,是极其不利的。
  房价问题的形成,大致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要想有效调控房价,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是土地财政。很多地方政府,长期以来靠土地财政支撑地方发展。从善意的假设来看,每任地方政府,无论基于为官的良心还是政绩的考虑,都想多做一些事情。做事就要钱,要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卖地。持续上涨的房价,既能对地价形成支撑,更能依靠产业乘数效应,拉动地方GDP的增长。这也是地方政府放纵房价上涨,消极对待房价调控的内在动因。这一状况要有所改变,必须集中解决以下两点:其一是跳出卖地做事出政绩的怪圈,改变急功近利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全方位发掘可以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降低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性;其二是完善对官员的考评方式,不仅仅看经济,更要把房价问题直接关联的社会公平与民生福祉问题,作为官员考评的重要因素,一票否决。只有这样,才能从政府的角度,抓住房价调控的牛头。
  其二,是投资工具。无论对于开发商或者是投资客,过去10年的中国楼市,已经是毋庸质疑的暴利领域。这种状况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国家相关政策,多年以来管理部门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暴利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调控手段,管理缺位导致了这一利益洼地的形成;二是社会缺乏有效的投资工具,以至于其他行业的资金和百姓手中的存款,不约而同地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两者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房价的居高不下。目前,国家连续推出的政策,从市场准入、金融杠杆等角度进行了控制,相信会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应该进一步丰富投资工具和投资渠道,扶植和引导资金进入符合国家发展策略的行业和产业。
  本期刊物,我们从国家政策、地方应对等方面,对中国楼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报道以及分析,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借鉴,共同关注房价调控。我们期待看到,不久的将来,能出现百姓能够承受的合理房价,和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市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6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