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去产能过剩要依靠改革和市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巴曙松

  当前产能过剩面临着不同的宏观约束,基于不同的约束条件,预计去产能过剩的过程需要更多依靠改革和市场力量,才能达到效果。
  宏观政策层面的约束
  一是货币政策需要坚持通过稳健略偏紧的基调去促进过剩产能的自然消化。今年以来决策层强调“盘活存量货币”,以及6月份央行针对银行间“钱荒”的态度就是对政策取向的明确注脚,包括金融领域在内,中国经济的全面去杠杆将拉开序幕。接下来可以看到的应该是部分企业出现实质性的债务清偿困难,企业破产清算、并购重组的时节再度降临。如果此时加大宽松的政策信号,这将可能会导致债务和过剩产能清理的过剩被动延长。因此,政策绝不能因一时的经济短期指标的回落而大幅放松,也不因一时的信贷增长过快而盲目地收紧。
  二是需要建立以市场化方式为主的过剩产能清理政策框架。目前由于过剩产能行业的重资本特质,再大量使用行政手段是不现实的。今年“无锡尚德”的案例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清理的一个好开端,然而当下的政策框架并不完整,且在很多行业决策者的意愿还在动摇。比如:去年中钢集团在钢贸领域出现严重亏损后,国资委的进驻帮扶;以及首钢在曹妃甸的项目,投产四年的累计亏算超过100亿元,却依然在勉强维系。
  企业并购重组是去产能过剩的趋势
  笔者认为,在去产能过剩过程中,推进企业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方式将是未来的大趋势。要做到去产能过剩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需要政策面为并购金融工具的创新提供规范的发展环境。我国企业并购的市场环境仍然存在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工具不丰富等问题,以至于市场化并购交易的活跃度严重不足。在并购交易中,并购融资工具的来源直接关系到并购成本的高低和交易的成败。从国际并购融资的经验来看,债券是国外成熟市场并购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特别是高收益债券。目前国外成熟市场运用较多的混合融资方式,主要是优先股、认股权证和可转换债券等工具,而我国在并购重组方面尚未使用混合工具进行融资。究其原因,一是国内资本市场没有提供充足的混合融资工具;二是考虑到风险因素,相关的政策也没有做出规定。
  二是需要创建产能清算过程中风险和代价的分担框架。近期银行不良率虽然微有上升,但仍处于不足1%的极低水平,且拨备覆盖率高达300%。预计接下来可能会加快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权限下放进程,部分杠杆率较高的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可能也会面临风险加大的局面。
  三是要注重产能的国际转移,把在中国看起来过剩但全球来看不一定过剩的产能转移出去。例如,近年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不断发现新油气矿产资源,但该地区工业基础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从而形成了其能源出口的增长瓶颈。这种机遇也刺激了中、日、美三国不约而同地加强对该地区投资的意愿,在能源、运输、电力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加大投资。
  四是要通过供给端的改革为宏观经济释放了新的增长动能,唯有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纠正资源错配和扭曲,才能释放现行体制下被抑制的需求增长空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89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