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中应关注的几点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华

  [关键词]整合资源;开发利用;合理配置;人才储备
  
  读黑龙江省《活力》杂志370期“本刊专稿”栏目,令人鼓舞和振奋,因为本人也是嫩江县整合教育资源的参与者、践行者和受益者。
  从网络和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了解到,全国各地特别是县级以下的都在进行教育资源大整合,也可以说这是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大潮流。不过,嫩江的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有特点,就是起步早,思路清,目标明,手笔大。早在2008年以前,教育局长刘显明就对全县的教育布局、师资配备、经费投入、管理体制等所有资源进行了长期、深入和全面的调研。在很多次校长会议上,我们也多次研究讨论过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提出的“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拉动城乡一体化、集中办学、均衡发展、构建五大现代教学区域”,办“优势教育、强势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思路和目标,但起步如此快,手笔如此大(几年内投资近6亿元),着实令我们每个教育人惊叹、震撼。
  现在,我所在的第二小学已于2010年扩建完工,办学效益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说嫩江的教育改革“改出一片新天地”,我和学校的师生乃至学生家长,都是感触最深的。我想,嫩江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但任何改革都会有阻力,都会遇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相向而行,共克时艰。我们每一个嫩江人,特别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改革中去,在享受改革成果的同时,也应该为嫩江教育大发展、快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尽一分心,留一分意。也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本人愿就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的深层次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育资源与课程资源
  教育资源的内涵十分丰富,能够实现办学目的和目标的都是教育资源,包括办学的思想、理念、思路、决策,人力、物力、财力。教育资源有宏观性、社会性、区域性的特点。与教育资源相比,课程资源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和教育教学目标,以及影响这些目标的因素。课程资源既有条件性资源,也有素材性资源,既有校外的资源,更有校内的资源。嫩江县进行的教育资源大整合,正是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宏观决策下进行的一次教育大改革,体现的是嫩江教育管理者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但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学校的每一位校长和教师都应该认识到,教育资源的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学校一定要通过优化课程目标及课程资源推进教育资源整合,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县域的教育资源整合同校内的课程资源整合分裂开来”。
  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将给学校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会面临着问题和挑战,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课程资源,重新审视教育的发展,研究和探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已有资源的作用,挖掘新的课程资源,同时,还要转变办学思想和理念,跟上嫩江教育资源大整合的脚步。
  二、条件性资源和素材性资源
  目前,由党委和行政部门主导的教育资源整合,是以通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建设改善现有的教育环境,是以条件性教育资源建设为主,应该强调的是:
  条件性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认为只要满足了条件资源,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搞好,这种认识是一个误区,因此,我们不能过于强调条件资源,而忽视素材资源的建设。我们应该知道,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条件性教育资源,就是在我们本县的区域内,条件资源相对较差些的学校,教学质量就未必一定差,情况可能有几种:或许是他们知道本身的条件较差,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其他方面,如学校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或是更注重于影响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即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素材资源的开发。总而言之,我们不能因条件性资源的改善而放松素材性资源的建设。
  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资源整合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涉及的重点也很多,本人想探讨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人文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利用,二是校本隐性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利用。
  1.人文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利用。从资源整合的目的看,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教育水平。从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看,是培养全面素质的人。从嫩江本地的教育实际看,人文性教育资源相对馈乏,开发和利用也不够。改革开放数十年,嫩江虽属边远地区,但每个人都会切实感受到物质生活和生存空间的极大改变,但普遍存在着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道德品质的缺乏,准确讲应该是与物质社会的发展相比,道德建设相对滞后。有很多人说这是教育的问题,或教育机制和模式的问题。其实,不能把责任全部归于教育,不过,教育确实是争夺人类理性、品质和基本道德的主战场。要在战场上争夺主动权,就必须重视教育资源中人文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利用。比如我们在注重校舍、环境、设施的建设中,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不同性质的学校,开发一些体现爱国家、爱民族、爱家乡的基地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发一些新的德育资源。记得南方某省的一所学校,一进校园就有一尊孔子像,学生和老师进入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孔子敬礼。当然,我们不必照搬,但类似的人文教育对受教育者来说一定是有益无害。
  2.校本隐性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利用。谈到这个问题,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总觉得可开发利用的隐性资源很少,就是我本人以前也是这样,其实是我们的认识不够,导致开发、建设和利用都不够。在近几年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本人对这个问题有了重新的认识。隐性的、素材性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与条件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相比,素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更广阔的挖掘潜能的空间。更能充分的全面的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的软实力。就教育教学的质量而言,隐性的素材性资源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思维和能力,比条件性资源更有优势,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条件性资源的不足,比如我们学校近两年开设的国学教学、“15+25”教学模式的探索和运用,对小班额教后教学形式、方法的研究,都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这些都涉及教学理念的转变,管理机制的创新,并不是完全依赖于条件性资源。很多人都知道“美国教师教学生画苹果”和“中国教师教学生画苹果”的故事。这里既有条件的问题,更有认识、理解、观念和方法的问题。我们的条件性资源与过去的十年、五年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隐性的、素材性的,校本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必须建设好。如果说条件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主要依靠政府的行为和投入,那么,素材性的、隐性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主要靠学校的管理者和全体师生的认知和创造。
  四、资源的储备与配置
  嫩江进行优化整合资源还有两个目的,就是要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教育资源短缺,资源配置不均衡,体现在很多方面,我只就人力资源的问题谈些认识。嫩江教育人力资源在资源整合前不足,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仍然会存在,在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目前要做的是应该强化人才资源的储备,根据发展进行预判,对本县的人才状况全面摸底备案。应通过政策,留住现有人才吸引外地人才,大力储备人才资源,以供调配使用。
  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制约教育的发展。近年,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家长,学生择校现象,嫩江也是如此。事实上,择校的根本问题首先是择校择教师,其次是择环境,如此看来,择校就是择资源,也说明校长和教师无论在教育资源或课程资源中都是最重要的资源。资源的配置,首先要解决的就应该是人力资源的配置。要进行全面的人力资源的重组,最大限度地控制所有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把优秀人才选拔配置到重要的岗位上来。
  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还有一项必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那就是制度建设。要在整合中同步完善资源开发与利用制度,人才选拔、储备、交流、任用制度等,人才吸收和培养制度切实推进改革,嫩江县教育取得丰硕成果。□ (编辑/刘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16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