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犇

  [关键词]教学;学生;创造性;能力
  
  数学创新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对数学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善思、善想、善问的数学品质,提高质疑能力
  
  就研究性学习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应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高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大多表现在记忆和解题上,缺乏对知识间联系的分析,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反思的少,这就更需要老师的科学设计和积极引导。如我在讲授《数学归纳法》一课时,有意设计了下面二个问胚。问题1:今天,根据观察第一个到学校的是男同学,第二个到学校的也是男同学,第三个到学校的还是男同学,于是,我得出: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是男同学。问题2:三角形的内角为180°,四边形的内角和为2x180°,五边形的内角和为3x180°……显然有: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上述二个思维方式都是从特殊到一般,问题一得到的结论是错的,那么问题二是否也错误?为什么?合理的利用材料,提出好的问题,引出课题,揭示了本节知识的必要性。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爱质疑、乐探究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归纳法,而且掌握了分析、判断、研究一般问题的方法。
  
  二、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数学问题来源于社会实际,又指导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对不同的问题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如某商品的单价随时间而变化,假设A同学每次买a元的商品,B同学每次买b件的商品,试比较A、B两同学同时购买该商品两次,谁较合算?可以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进商场,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商场价格可能是不一样的,组织两组学生各自收集一下所知的数据,找到此商品在这两家商场内的单价分别为m元、n元(把随时间变化转化为随商场而变化),再如上网费与上网时间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上电信局去采集相关的数据。通过实践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和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化的能力。问题一、二可以分别建立不等式和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些问题都有各自的实际背景,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熟悉有关的实际背景。更关键的是要通过审题、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法、计算工具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模型化的价值,同时培养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数学来源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型问胚很多,要求有高有低,我们不能要求学生一一掌握。但让他们知道这些问题共同的特点,探索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重视传统电教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等传统电教媒体,通过视、听、动手制作的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直观形象的思维能力。同时把数学领域的知识与其他知识(绘图、文学描述等)互相渗透,可以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自己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CAI)。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用CAI课件在显示屏上显示一个圆,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出一条直径和一条半径,让学生凭自觉猜想直半径有什么关系,接着,用课件显示动画半径围绕一周,并在直径重合时暂停一下,再让学生猜想,很快得出d=2r的猜想。这种通过对所学抽象数学知识,集图像、图片、声音、文学多种信息传递手段于一身的数学课件制作,不仅让学生很好温习了基础知识,而且发挥了学生感知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对原有的符号文字的学习转变为相互探究式学习,开拓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天地。
  
  (编辑: 惠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2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