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吉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晶

  摘要: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吉林省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上具有产业集群优势。但吉林省产业集群存在产业间协作不紧密、缺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产业集群缺乏合理规划和布局等问题。应培育龙头企业、深化集群内部分工、培育技术创新网络、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科学规划和布局重点产业集聚区,以提高吉林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关键词:吉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分工与协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5-0077-04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表现出强劲的竞争优势,并在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拥有很多优势产业,一些优势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因此,提升吉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对推动吉林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优势的判定
  本文采用区位商方法判定区域内产业是否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区位商指一个区域特定行业的产值在区域制造业总产值或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与上级区域该行业产值在上级区域制造业总产值或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对一般区域而言,当区位商>l时,可以认为该产业是该区域的专业化部门;区位商>2时,说明该产业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当区位商≤1时,认为该产业在区域内不具有优势。通过区位商可以测定一个区域某产业部门在该区域范围内的相对集中程度,从而确定该区域的产业集群优势,区位商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本文以全国作为吉林省的上级区域,以国家行业分类标准为依据,选取吉林省工业行业中工业总产值较大的产业进行分析,计算出吉林省主要工业行业相对于全国的区位商。(见表1)
  从表1看出,以2011年区位商数值为参考,吉林省相对于全国的区位商大于2的工业行业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大于l小于2的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可见,吉林省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上具有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有继续深化发展的空间;在石化产业(含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冶金产业(含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行业)、矿产资源产业(含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方面具备产业集群基础,但集聚度偏低,需进一步加以调整。
  二、吉林省产业集群的现状
  (一)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吉林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以汽车产业为主。截至2011年,吉林省拥有规模以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417家,其中汽车制造企业387家,占比92.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 879.5亿元,其中汽车制造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 608.6亿元,占比94.4%。吉林省已形成以一汽集团为核心,以各类零部件生产企业为配套,以各类汽车服务业为补充的汽车产业集群。近些年,为鼓励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吉林省出台一系列措施,从区域布局、园区建设、基地建设、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保障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吉林省已成为国内具有相当实力的汽车制造基地。
  (二)石化产业集群
  石化产业作为吉林省第二大支柱产业,呈逐年增长态势,目前已形成以吉林油田、吉林石化两大龙头企业为主导,长春大成、四平昊华、长山化肥、龙腾能源等一批重点企业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涵盖石油开采、石油加工、橡胶及其加工、合成树脂、染料、涂料、基本化工原料、化学试剂、化肥、农药、化学矿山及化工机械、化工仪表等多门类生产企业,生物化工、无机化工、化肥和油页岩化工等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三)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
  依托丰富的农畜资源和长白山生态资源,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不断发展。201 1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 194.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821个,企业数量在吉林省各行业中居首位。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已形成了粮食精深加工、长白山生态食品加工、肉及肉制品加工三大主导系列,尤其是玉米深加工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建成了长春大成、吉林德大、长春皓月等一批规模大、产品竞争能力强的企业集团。
  (四)医药制造业产业集群
  吉林省的医药制造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12年,全省医药制造业共实现销售产值超1550亿元,同比增长34.7%。其中,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1034.5亿元,同比增长18.3%,迈上千亿元新台阶。吉林省医药制造业以生产中成药为主,生物制药为辅,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等为补充,目前已初步形成“4个医药园区”和“12个中药产业基地县”的集群式发展格局。
  (五)其他产业集群
  吉林省冶金产业以钢铁、冶金炉料、有色金属采矿及冶炼加工为主,通钢集团、中钢吉铁、中钢吉炭、吉林吴融有色集团四家企业为骨干。为加快产业发展,吉林省不断调整产业布局,在通化经济开发区建设冶金产业园,该产业园将成为吉林省重要的冶金产业基地,推动冶金产业集群发展。矿产资源产业在吉林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全省已形成以松原市、长春市双阳区为核心,延边州、吉林市、白山市、通化市为补充的各种矿产资源加工基地。吉林省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助于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发展。2012年1—3月,吉林省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产值为108.73亿元,位于全国第七位。吉林省饮料产业主要布局在长春市、吉林市、白山市、通化市,因产业起步较晚,集群特征不明显。
  三、吉林省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间协作不紧密
  吉林省除少数龙头企业外,多数企业以“小散弱杂”状态存在,上下游企业缺乏关联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未形成集群核心,企业间相互协作关系不多,同类企业间恶性竞争,这些都影响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不同产业间协作不紧密。如,石化产业、冶金产业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业关联度较高,又都为吉林省的优势产业,发展应相辅相成。但吉林省的钢铁企业基本不具备提供汽车、轨道客车产业所需的高质量、高技术类钢材的能力,其为汽车、石化、装备产业配套率较低。
  (二)缺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长期以来,吉林省虽然人才总量不少,但高级人才奇缺。据吉林省人事厅统计,在全省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占比1.09%,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占比6.35%,而深圳市该比例为9.31%,上海市为9.05%。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不合理,科、教、文、卫等行业集中了全省88%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农业、医药等专业技术人才占比不足5%,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信息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型材料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高级人才更是严重短缺。另外,由于人才发展的软环境较差、待遇较低,人才引进困难,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吉林省工业行业发展水平较低,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尤其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都受到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制约,使产品结构单一,发展速度缓慢,冶金、矿产资源等产业技术落后情况更明显,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和企业低效的双重损失,这也严重阻碍了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影响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高。
  (四)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吉林省政府出台了相关产业政策和措施,转变政府职能,有效发挥政府对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的推动作用,改善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政府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大。
  (五)产业集群缺乏合理规划和布局
  多年来吉林省一直重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石化产业的发展,给予各种政策倾斜,使两大龙头产业脱颖而出,吉林省的经济增长也更多来源于这两大产业。近年来,吉林省逐渐重视其他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特色资源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目标和措施,将各产业集群的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但从发展实际看收效并不明显,多数企业仍单打独斗,产业布局分散。
  四、提升吉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
  (一)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升级
  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核心,目前吉林省在几大主导产业上已经分别形成一汽集团、吉化集团、大成集团等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中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集聚、示范、引领、辐射等作用,必须转变“大而全”的经营理念,以实现产品“精、尖、优”为目标,抓住品牌和核心技术,集中力量开发高端产品,将低端的配套产品生产向外围中小企业扩散,增强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
  (二)深化集群内部分工,延伸产业链条
  产业集群内部形成完善而精细的分工是国内外任何成功产业集群的重要经验,也是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应加强与大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将生产链条的各环节细化,挖掘潜在的生产机会,提高中小企业为支柱产业的产品配套能力,深化产业内分工与协作。同时,在配套过程中,大企业可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指导、设备改进、资金支持等,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
  (三)培育技术创新网络
  技术创新网络由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组成,以实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和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在网络中顺畅地流动、扩散、增值与创新。从全球看,技术创新网络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以日本丰田式的技术创新网络为代表的强连接形态的技术创新网络,这种模式一般存在一个核心企业,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并且其供应商具有高度的选择权。二是以美国硅谷式的技术创新网络为代表的弱连接形态的技术创新网络,这种模式网络中各行为主体的地位相对平等,网络的协调程度也较低,并且包含很多非正式的横向合作。针对吉林省产业集群现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石化产业可采取第一种模式,而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则可参考第二种模式,在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背景下,技术创新网络中的企业通过创新网络的知识溢出效应不断实现企业自身的创新目标,并将创造出来的新知识再外溢到整个网络中去,从而促使技术创新网络成为一个整体,促使其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四)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一是积极培育中介服务体系,包括建立法律、会计、仲裁、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行业协会,为产业集群提供服务;建立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大力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解决产业集群发展中技术工人缺乏问题。二是严格执行产品的技术、质量和环境标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为区域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聚集和经济发展提供方便的交通条件、便捷的信息资讯等,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四是加大技术创新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强化激励机制,鼓励集群企业从事创新活动,在土地、税收、项目审批、投融资体制等环节制定新的鼓励政策,引导企业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创新型、技术型、特色型过渡,营造鼓励创新和投资创新的环境,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五是引导企业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为企业发展积蓄力量,为产业竞争提供人才保障。
  (五)科学规划和布局重点产业集聚区
  合理规划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形成产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的专业化产业集聚区。一是推进同类企业、关联产业依托园区集群发展,促进产业集群规模化、土地使用集约化、资源利用效能化、产业配套系列化,整体上提高产业竞争力。二是注重各级各类开发区的错位发展,既要实现互相配合、协调发展,又要注重互相避让、统筹发展,使产业集群特色鲜明、各具优势,增强集群的竞争能力。三是引导产业集群扩大规模,增强集群整体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扩大产业集群的影响力,突出集群的竞争优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15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