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陕股”重振雄风待何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闻 志 周 励

  近三年来,陕西上市公司每年都有一家退市:2004年是达尔曼,2005年为数码测绘,2006年则是精密股份。如今秦丰农业等正徘徊在退市的边缘。
  据2006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陕西上市公司股本平均规模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平均净资产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强。在西北经济第一强省的陕西,作为带动地方经济的“火车头”,陕西的上市公司怎么了?也曾闪“金光”的陕西上市公司如何重振?
  S*ST精密(600092)因其未按规定披露2005年年度报告,上交所决定自2006年11月30日起终止公司股票上市。自2006年9月21日S*ST精密被上交所暂停上市以来,家住西安东郊的胡先生就天天看消息,想要看看能否有奇迹出现、起死回生,而今大限已到,精密股份退市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持有3万股精密股份的他欲哭无泪。
  2006年12月14日,上证综合指数达到2246点,逾越了2001年6月14日创下的2245点的历史高点,15日又被改写成2275点。与此同时,深证成指盘中也以6176点,刷新了深市的历史新高纪录。一些市场人士高呼,中国股市的历史性变革时刻已经到来,资本市场进入了新的牛市时代。
  可对于仍持有S*ST精密的股民来说,2006年的冬天真冷。
  实际上,整个陕西的上市公司都在经历着冬天的寒气侵袭。近三年来,陕西上市公司每年都有一家退市,2004年是达尔曼,2005年数码测绘,2006年轮到了精密股份,像陕西这样上市公司接二连三退市的,在全国都不多见,而且在新股发行开闸之后,陕西仍然是没有一家新股上市。目前的陕西上市公司只剩下24家,这让不少老陕股民惆怅不已,感叹“陕西的上市公司到底怎么了”?
  
  陕股回眸 27家公司令陕难满意
  毋庸置疑,中国证券市场发展10多年来,陕西省企业上市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上市推动了一批高水平、高起点的技改项目的实施,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陕西省企业对外形象和影响力。而且,企业通过股票公开发行上市及配股等途径,直接融资100多亿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一批国有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组织结构和经济机制的转变,增强了活力。有的上市公司已成为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对发展陕西省支柱产业起到带动作用,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可近几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陕西上市公司似乎跟不上时代的变革,股民对陕西上市公司越来越不能满意。回顾陕西证券市场的启动,在全国并不晚,早在1987年1月,陕解放就发行股票,并于1993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成为第一只发行上市的陕西上市公司。此后的二十年间,共有27家陕西企业分别在深、沪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
  
  但是陕西上市公司整体资产、经营、收入规模等都明显偏小。2006年上半年,陕西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平均为2.54亿股,不及全国的一半;平均总资产11.67亿元、平均净资产5.21亿元,仅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21.65%和28.74%。全省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3.34亿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11%,主营收入最大的彩虹股份也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1.50%。
  达尔曼、数码测绘、精密股份,这些曾经在证券市场上叱咤风云的陕股,而今已经离我们远去。达尔曼这个昔日的“中华珠宝第一股”,不但成了陕西第一只退市的上市公司,而且是沪深两市中股价低于1元的第一只“仙股”;数码测绘则是经历了百隆集团、百隆科技、数码测绘的几度更名,直到披星“*”戴帽(ST),最终因三年连续亏损而退市;精密股份,曾经是“西北冶金一枝花”,在被大股东掏空之后,陷入停产境地,2005年的年度报告至今无法披露,而这一条使得公司未来命运更为堪忧。
  徘徊在退市边缘的还有陕长岭、秦丰农业,这两只股票都已经戴上了ST的帽子,处境堪忧。其中陕长岭面临最为严峻的问题是清欠,截至2006年10月31日,原大股东长岭集团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为22139万元。而秦丰农业,仅2004、2005两年的亏损已经不容乐观。
  其他陕股也是频换东家,陕解放目前的第一大股东是西安高新医院;而西安民生和宝商集团,已经被海南航空纳入旗下;陕西金叶,其实际控制人换成了香港万裕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发展硬伤 缺乏“稳定收入”
  缺乏持续盈利能力,似乎是陕西上市公司的“发展硬伤”,这一点从2006年上半年的公司业绩来看更是突出。
  2006年上半年,陕西省上市公司总体经营业绩虽扭亏为盈,但主营收入与净利润增幅之间的反差十分明显。全省上市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为1.82亿元,非经常性损益向上拉动业绩增长21.56%。有18家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为正,其中占净利润比重20%以上的有7家,占50%以上的有4家,有2家公司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
  这些财务术语,似乎让人头晕。实际上只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些企业缺乏“稳定收入”,盈利不过是一些偶然事件。比如,陕国投净利润增幅103.82%,但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却分别同比减少27.73%和33.07%,其利润主要来自于证券投资收益;交大博通净利润增幅144.4%,但主要为补贴收入、税收返还和减免等。
  如果说,没有 “稳定收入”只是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那么债务负担沉重,资金紧张,多家公司之间的复杂互保链,则隐含重大财务风险。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陕西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亏损0.1元,亏损公司为11家,其中7家亏损过亿元,亏损面及亏损总额在西北五省区中最大。2006年上半年,陕西上市公司总负债147.95亿元,剔除精密股份,平均负债6.16亿元。陕长岭、秦岭水泥、长安信息、金花股份、西飞国际等公司负债超过10亿元,资产负债率最高的陕长岭达到212.04%,大大超过债务警戒线。再看担保情况,剔除精密股份,全省24家上市公司担保总额20.71亿元。长安信息、秦丰农业、金花股份担保总额占净资产比例均超过50%,其中长安信息担保总额已达其净资产的4.63倍。
  债务负担的沉重,不仅加大了公司财务费用负担,而且危及公司的持续经营;而过度担保,则使得这些上市公司大量资产被抵押或质押,公司信用等级、资产流动性、安全性下降。更令人担心的是,金花股份、秦丰农业、长安信息、海星科技等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保链,进一步放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原因初探 公司治理亟待提高
  如果说“ST达尔曼”的衰亡,数码测绘、精密股份的退市,让股民深刻体味到证券市场的风云突变。那么,这也仅仅是上市公司暴露出“问题”的冰山一角。陕西大面积上市公司效益差、问题多、退市多,折射出的问题值得反思,其中公司治理不到位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方面,陕西退市公司的“鼻祖”达尔曼可谓典型,其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许宗林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始终掌握大权,4名独董对其决策没有任何影响。上市公司虽有7名监事,每年的年报也有专业的会计师进行审计,但这么多治理环节仍然一一失效。许宗林最终完成业绩造假、成功骗贷并将巨额资金转移海外,使投资者、债权人血本无归。公司治理的不完善,导致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带来很大的管理风险。
  陕西证券监管局局长薛文石表示,陕西一些上市公司存在粉饰财务报表、夸大业绩、掩盖违规的问题。有的上市公司股东随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利用控制权让上市公司为关联企业违规担保,甚至利用关联交易输送利益,严重侵害了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

  在此之前召开的陕西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座谈会上,业界专家分析认为,造成目前陕西上市公司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陕西省现有上市公司所在的产业结构不反映或不代表陕西的产业优势和结构特征,影响到这些产业做大做强。大部分公司主营业务集中于商业零售、加工制造业等市场饱和、过度竞争、发展空间有限的行业,加上经营粗放,管理薄弱,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加难以得到发展。有的上市公司则是主业不突出甚至无主业,缺乏稳定的利润增长源。特别是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省产业布局调整过程中,很多上市公司不是积极适应这一形势,顺势而为,积极参与其中,而是抱残守缺,陷入被动。许多上市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持续发展能力。
  其二是法人治理不够健全,不完善。存在着“一股独大”甚至“一股独霸”的现象,侵害了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存在着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许多公司一人说了算,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重失效,内部管理控制形同虚设。
  其三是缺乏自律,诚信缺失。一些上市公司和实际控制人诚信观念不强,缺乏自律,抱着侥幸心理,蓄意违法违规,有的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千方百计逃避监管。加上部分中介机构不能勤勉尽责,甚至出卖审计意见。
  其四是经营状况不佳,违规问题凸显。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与违法违规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由于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不佳,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较差,从而诱发了许多违法违规问题,这是陕西省上市公司违法违规问题不断发生、规范化运作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
  其五是用人机制存在缺陷。问题上市公司在高管人员的选择、使用、考核、奖惩等方面均存在众多不规范之处,导致企业在结构调整、战略决策等问题上出现重大失误。
  对此,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原陕西省体改办巡视员、高级经济师苗金祥感慨很多,他向记者介绍,相比那些经济发达的省份,陕西目前还没有“上市办”或“金融办”,还没有为发掘、优选陕西优秀企业上市作好后备工作,为陕西资本市场做好宣传、服务、参谋、信息和领导工作的这样的政府性机构。这也影响了陕西上市公司的发展,影响了陕西经济的发展。
  
  资源整合 加快“壳”公司的“救赎”
  可喜的是,陕西上市公司的现状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陕西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曾表示,为改变陕西上市公司的整体市场形象,省政府将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推动陕西上市公司实现健康良性发展。一是对部分所处行业不具有产业优势的公司,鼓励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资产重组;二是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应标本兼治,限期解决。
  西安一位有十多年“股历”的股民秦某对记者说,陕西的上市公司已经有三家公司退市了,再也经不起“折腾”了。政府现在应该首先加快对上市公司的整改治理,而不能等到出事了,再来“善后”。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陕西应该加大对“壳”公司的救赎,推动上市公司重组和资源整合。比如上市公司西安旅游和西安饮食同为西安旅游集团旗下,业务相近,是否可以合并,腾出一个“壳”;再有,海南航空收购的两家商贸上市公司西安民生和宝商集团,也可考虑合并业务后腾出一个“壳”。腾出来的“壳”,完全可以发展其他优势产业,比如科教、旅游、装备、资源等陕西的优势产业。
  西安旅游,这家公司名为旅游,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旅游资产,而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大明宫等主题公园发展得如火如荼,二者是否能够尝试对接。以经营主题公园的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已有先例,深圳的上市公司华侨城就是经营“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等主题公园的,目前已经成为集旅游、金融、房地产等为一体的大型集团。
  2006年12月18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陕西证券监管局专家组成员何雁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陕西的上市公司“壳化”趋势已经很明显,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处在“壳化”状态。对于这样处在同一地区、主业雷同、盈利水平不高的上市公司进行规范重组并购已刻不容缓。这种腾“壳”注资的整合策略,不仅能激活“壳”资源,使之焕发新的融资能力,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陕西上市公司主导行业不突出的缺陷。
  陕西有关领导对此强调指出,陕西应当借鉴上海、深圳经验,加大上市公司重组力度,最大限度发挥“壳” 资源的作用,把省内外的优质资源置换进来,迅速提升陕西上市公司融资能力。
  据了解,2004年10月,就是在陕西省政府领导的协调下,陕西高速公路集团利用股权购并陕国投,并通过债权重组统筹解决了健桥证券的遗留问题。这不仅挽救了陕国投这家上市公司,也为陕西公路建设开辟了一条直接融资的渠道。
  2006年11月24日,西安市国资委将西安饮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划转由西安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记者了解到,这次国有股权划转,目的就是为了合理配置西安旅游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国有资产,做强、做大西安旅游服务业。
  对此何雁明教授认为,西安旅游和西安饮食的表面整合,在短时间内并不能立即看到实效,公司还要加紧内部经营机制、管理体制、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整合和创新,才能取得良好效益,给股民以更大希望。
  
  发挥优势 “靓女”应尽快“出阁”
  应该说,陕西的优势是举世瞩目的。从经济发展上看,陕西经济在刚刚过去的“十五”期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GDP翻了一番,以2005年为例,陕西GDP达3674亿元,比西北第二名新疆高出1000亿元,这种经济优势迟早会体现在上市公司的发展当中。
  再看陕西企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第四大石油开采炼化企业,仅次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年销售额可达300亿元;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可达100亿元;金堆城钼业是亚洲最大、全球第三大钼生产商,年销售收入60亿元。如果把腾出的“壳”装入陕北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优质资产,就可以做成一个约20亿元资产规模的上市公司。
  这些企业和沪深股市的任何一家蓝筹股相比都不逊色,而这些“靓女”为何至今还没有跨进资本市场的门槛呢?一些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陕西还存在守旧心理定势,计划经济时代的观念还有,认为公司效益很好,不需要融资。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一时的富有,并不等于永远不缺资金。
  何雁明教授认为,陕西应该要积极培育蓝筹股市场。关于这一点,据了解,2006年3月,陕西证券监管局向陕西省政府提交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实施意见》当中已经明确建议,要大力支持具有我省资源优势的油气煤、有色金属、电力能源等行业优质大型企业集团的整体改制上市。
  陕西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也提出,要支持具有地区优势的油气煤、有色金属、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优质大型企业集团整体改制上市。另外,还要利用股改后的发展机遇,推动陕西高科技中小企业上市。
  何教授认为,从目前情况看,陕西上市公司发展得不平衡,强的不是很强,弱的却显得很弱。因此,在新一轮的调整中,陕西的上市公司有必要全面出击,全方位地提高。在政府引导下,寻求新突破。
  陕西本地的一位监管人士为此表示,2006年进行的股改和清欠都是在为提高陕西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所做的努力。
  
  自主创新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资本市场看重企业三点,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资本整合能力。如果说当今许多人都意识到了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是品牌的强强联合,还是以小搏大,都需要创新平台来接纳包容。
  为此,何教授认为,陕西政府应加快推动大型优质企业上市,以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为契机,鼓励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陕西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苗金祥认为,陕西省要重点突出高新技术和地方特色,要利用资本市场扶强做大陕西的优势企业,政府就应赶快建设“上市办”或“金融办”这样的机构,为研究拟定全省金融发展作出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促进金融机构合理布局,协调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分析经济金融形势,改善金融环境,加强服务;为全省股份公司的设立和改造做好审核、审批;对拟上市企业做好培育、初审及推荐;并且要科学指导和推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和再融资,协助证券监管机构做好证券期货机构和上市公司规范发展工作。
  据悉,陕西已经加快了省内机床行业并购重组步伐。2006年8月,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率队赴大连考察学习,专题研究做大做强陕西省机床行业的有关问题。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挂牌成立了。这更让人们看到政府扶持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发展的信心。该集团以秦川集团为主体,整合了陕西的机床工具行业,由于秦川集团控股上市公司秦川发展,新成立的“大秦川”将以怎样的方式与上市公司对接,令人期待。
  陕西上市公司,急需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相信通过自主创新,通过治表与固本结合的整改措施,陕西上市公司必将焕然一新,在西部大开发中,引领陕西经济的大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5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