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蔬菜机械化生产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康国光 蔡芳 高群

  摘 要: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不高,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种植地区、生产环节、农机使用者、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蔬菜农艺的复杂性、蔬菜种植规模、机械性能、机械使用效率和政策因素等制约着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据此,提出通过适当扩大菜农种植规模、加快适用机械研发速度、增强各类资金投入力度、健全蔬菜机械激励政策等措施,能够有效促进蔬菜机械生产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蔬菜生产;机械化;影响因素;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6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14-0069-04
  我国蔬菜产业已形成的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产销格局,大大促进了农机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趋势明显,再加上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提升,蔬菜产业对生产机械的需求明显增加[1,2]。尽管政府、企业在推进蔬菜机械化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我国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还相当落后[3],与蔬菜生产大国的地位不相符,蔬菜生产机械仍处于初始阶段。国际上定义,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初始阶段指农业机械已在某些农作物生产环节中应用,但总体上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人畜力作业仍占主导地位,农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不足4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大于40%[4]。目前,全国整体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在25%左右,按国际标准,处于初始的生产机械化水平。通过对全国22个省份的70个蔬菜生产大县(区)的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即使是代表蔬菜先进生产最高水平的设施蔬菜,其机械化水平也并不高,有91.43%的蔬菜生产大县(区)的设施蔬菜采用“人工为主,机械为辅”的种植方式,仅5.71%的县(区)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种植方式。
  提升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进一步保障蔬菜供给和质量安全,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文献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关注于某类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技术的研制、开发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另一类侧重于研究机械推广的影响因素。第一类的文献较多,黄丹枫[2]分析了叶菜类蔬菜生产的主要环节和对机械的技术需求,借鉴国际先进生产装备经验,提出了叶菜类蔬菜生产机械装备和技术发展对策;王芬娥等[3]回顾了甘蓝收获机械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发达国家甘蓝收获机械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甘蓝收获机械化的基本路径,并建议以甘蓝为突破口,加快结球叶菜类生产机械化进程;郭伟等[5]研制出小型叶菜类收获机械,性能较好;王君玲等[6]提出了蔬菜移栽机械化的发展方向。第二类文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蔬菜机械推广过程中没有取得预期效果,逐渐引起了各界的反思,并针对影响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因素,提出相应发展建议,沈嘉胜[7]通过调查舟山100户菜农发现,农机推广受经营规模、农户消费心理、价格承受能力、机械性能、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要综合考虑,稳妥推进蔬菜机械;谭崇静等[8]指出,重庆地区农机化服务发展较快,服务组织数量增长较快,服务方式多样,服务水平较高,但受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经济条件、劳动力素质、种植习惯等因素制约,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李玉等[9]探讨了湖北主要农作物的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工作机制。本文在访谈调查的基础之上,探讨蔬菜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差异之处及其原因,并尝试提出提高机械化水平的建议。
  1 蔬菜生产环节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蔬菜生产环节中整体机械化水平不高,发展严重不均衡,主要体现在种植地区、生产环节间、农机使用者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四个方面的差异性,极大地制约了蔬菜产业发展。
  1.1 种植地区间的差异
  在机械使用方面,不同地区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中东部地区和蔬菜主产区机械化程度较高,西南、西北地区较低,如山东省寿光市地势平坦,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其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已大面积使用种子精加工、播种、微耕、水肥微灌、二氧化碳发生器、喷烟雾机、电动卷帘机、蔬菜清洗设备等先进机具,既减轻了菜农的工作量,又节约了资源;湖北省嘉鱼县已建有从种植到采收环节的专业化队伍,最大程度地使用大型机械提供商业化服务,提升了冬瓜、南瓜等露地菜的种植机械化水平;湖北省麻城市将钢架大棚列入农机补贴范畴,建设了
  1 333.33 hm2的设施蔬菜基地,实现了滴灌、打药和耕作的机械化全覆盖,明显减轻劳动强度。但西部地区机械化程度相对薄弱些,如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约束,大中型农机没法使用,小微型适用农机又未普及;另一方面山区地多人少[8],菜农多为女性、老人,迫切需求机械化生产,特别是急需小型开沟起垄设备。
  1.2 生产环节间的差异
  各生产环节对机械要求不同,机械在各环节的应用程度也有所差异。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环节是耕地、灌溉和运输。这些环节对机械的动力、便利性的要求较高,适用机械很多,而且通用性强,蔬菜、粮食作物生产均可使用,受粮食生产农机补贴因素影响,机械保有量较高,使用机械水平可达80%以上,如江西省乐平市在早春毛豆生产的整地环节已实现了机械化,机械化程度高达85%。育苗、植保环节的机械化程度次之,在蔬菜示范园区,机械化育苗、水肥一体化、植保机械水平较高。而移栽、采收环节基本无机械,其原因不仅是作物自身品种和形态的差异性,还因为叶片和果实等器官容易受损,这些环节对农机自动化控制、智能测控技术等要求较高,研制相应农机难度较大,所以在移栽和采收环节几乎全部是人工操作,如乐平市春毛豆最佳采摘期短,用工时间集中且需求大,没有适用机械,存在着用工难和容易错过最佳上市时间的问题。
  1.3 农机使用者的差异
  受蔬菜品种、生产规模及投入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农机使用者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先进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调查结果显示,农机使用者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普通农户、蔬菜生产专业大户及蔬菜初级加工企业。普通农户通常购置通用型、小型的机械设备或购买农机服务,用于耕地、灌溉及运输环节。蔬菜生产专业大户主要采用大型一体化机械设备、专业化设备,在育苗和植保环节能有效提高效率,节约资源,降低灾害损失,但由于购置成本较高,短期内难以普及,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相似[7]。蔬菜初级加工企业使用机械水平较高并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以湖北省长阳县为例,全县的64家冷库全部使用萝卜清洗机,根据测算,不仅可节约劳动力(每台清洗机节约25个),还可节约水资源。   1.4 地区间补贴政策的差异
  国家自2004年实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主要倾向于补贴粮、棉、油等作物,而对蔬菜的补贴力度相对不足。各地级和县(区)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自行决定蔬菜机械化生产的补贴范围和补贴力度,补贴政策差异较为明显。例如,浙江省萧山市对冷库建设有一定的补贴;湖北省麻城市将钢架、大棚列入农机补贴范畴;浙江省各县(区)政府补贴30%;四川省各县(区)政府财政补贴20%~60%。
  2 影响蔬菜机械化生产水平的主要因素
  2.1 复杂农艺限制农机使用
  农机及配套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与农艺磨合、选型普及的过程。蔬菜品种繁多,农艺复杂,没有相对统一的生产模式,对机械的要求较粮食作物高得多[2],需要集工程、机械、信息和农艺技术于一体。①在采摘环节中,机械手对蔬菜的成熟程度、成熟的一致性的识别,特别是对于一次种植多次采摘的蔬菜果实成熟度的智能识别,需要进一步加强,而这些恰恰严重制约了采摘环节中机械的应用。
  ②由于蔬菜的种植制度不同,蔬菜复种指数较高,可套种作物很多,在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等作物间轮番间作,机械作业肯定会对套种作物有或多或少的损害,这种损害亦影响了农机使用。③育苗标准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等都需要调整更新传统蔬菜生产方式。
  2.2 种植规模制约农机应用
  全国77.1%的蔬菜重点县(区),最主要的生产主体是家庭散户,其蔬菜总体种植面积最大,但是,家庭散户进行机械化生产时将大量能量浪费在了田块运输的路途上,大大降低了农机使用效率,而且种植规模过小,导致一些大型机械无用武之地;对于64.3%的蔬菜重点县(区),蔬菜生产合作社是第二大生产主体;而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则承担着较少的生产职能。此外,蔬菜品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常年生产的蔬菜14大类150多个品种,同一种蔬菜有许多变种,每一变种又有不同的类型。种植范围广、蔬菜种类多、单户生产规模小,导致具体到某一特定类型蔬菜的适用机械时,常出现“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机械闲置现象。
  2.3 机械性能影响农机推广
  由于蔬菜的生长环境、食用部位、温度要求和鲜嫩程度不同,很难开发出通用的大型综合机械。一方面,这些机械的适用性影响着农机大面积的推广,如结球叶菜类收割机械、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等对大片露地种植的卷心菜、马铃薯等作物充分发挥效能,茄果类采摘机械受空间限制则很难在温室大棚中施展手脚,适用性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机械的耐用性、安全性和售后服务也是影响农机推广的重要影响因素[10]。
  2.4 使用效益降低机械推广
  机械的使用效益受使用成本和菜农收益的双重影响。首先,农机购置成本需要菜农进行一次性投资。其次,菜农并不把自己的劳动力投入计入成本,反而会把通过投入劳动力而节省的机械投资看成收益,把少花的钱当作多赚,当种植面积不大时,菜农更趋向于自己劳作。再者,作业地块的远近、机耕道的通畅程度等都与机械作业成本息息相关。只有在菜农的体力节省、经济收入等预期收益大于机械使用成本时,机械才能得到有效推广。
  2.5 未受益于补贴政策抑制使用热情
  虽然2004年国家公布施行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9年公布施行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04-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但是,国家政策和中央财政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主要用于粮、棉、油等主要作物,对蔬菜适用的农机尚未纳入大规模的补贴范围中。适合蔬菜生产环节的大型机械价格过高且不在政府农机补贴目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菜农购置农机的热情。
  3 加快蔬菜生产机械化的对策
  2008年底,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5.8%,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为86%、50%、50%[10]。目前蔬菜机械化生产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在粮食生产机械化过程中也都曾遇到过类似问题,因此,若要加快蔬菜生产机械化,提高经营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应该在充分借鉴粮食生产机械化经验的基础上,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强适用机械研发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扩大菜农生产规模;加强政策引导,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加大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健全激励政策。
  3.1 加强农艺和农机研发力度
  农业机械化是把工程技术与种植要求相结合,固化到农机产品和作业使用上。为了有效加快蔬菜生产机械化进程,要从农艺与农机两方面着手,坚持农艺与农机相结合,挖掘农艺与农机的结合点,建立农艺与农机同步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高产与高效协同发展。①农艺科技人员要将农机发展需求纳入研究范畴,开发、推广适于机械化作业的农艺,如统一行距与株距、统一栽培模式等,在同一区域尽可能使用统一、规范、标准的农艺,从而提高农机的区域适应性。②在蔬菜育种方面,培育性状稳定、出芽整齐、农艺简单、抗病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以适应机械化作业要求,这是发展标准化农艺的基础,也是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重要举措之一。③农机科技人员应将农机适应农艺作为重要的课题,从农艺的视角研究蔬菜生产机械化问题,开展产品技术研究和开发,蔬菜采收机械的研发可以从茄果类、叶菜类等大类品种开始,积累经验,逐步向其他种类延伸。④尊重鼓励农民首创精神,蔬菜技术的提升很大程度取决于农民群众的亲身实践和创造,农民在蔬菜生产的第一线,对机械配套技术最有发言权,在促进蔬菜技术的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上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尊重、提倡农民自主研发的首创精神,鼓励农民发明机械设备和实用技术。目前各地对农民的机械(技术)发明认可不够或不予认可。宜昌市在这方面已进行了有益探索,由农民自主发明的机械设备专利补助力度为每项1 000元,尽管与农民的预期值尚存在一段距离,但也是对农民首创精神的肯定和鼓励。   3.2 适当扩大菜农种植规模
  蔬菜需求的刚性增长和由“保供给”向“保供增收”拓展的产业功能变化,要求蔬菜产业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市郊污染的加重,部分菜地被占用或退出蔬菜生产,蔬菜基地由城郊向优势区域转移,这种趋势存在不可逆转性。转移过程中,要加强引导,积极规划蔬菜生产格局,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鼓励土地向蔬菜种植大户流转,适当扩大菜农种植规模[11,12],提升农机使用效率,实施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提高蔬菜种植效益,达到保供增收的目的。
  3.3 加大各类资金投入强度
  自然灾害是影响“姜你军”、“蒜你狠”、“豆你玩”、“葱击波”、“白忙乎”等现象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建设,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是稳定蔬菜生产,保证蔬菜供应的重要保障。本次访谈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与蔬菜相关的问题中,政府最关注种植规模、蔬菜质量和菜农收益三大问题,因此,应逐步形成国家资金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社会投入为补”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蔬菜生产机械化的投资扶持力度。①加强优势产区基础设施建设,着重解决露地蔬菜排灌设施设备不足问题和机耕道路问题。②提高设施蔬菜园区建设标准,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特别是育苗、移栽、水肥一体化、采摘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③加强冷链建设,加大蔬菜生产一体化设备、冷藏运输机械的补贴力度,尽早解决采后处理设施不健全而导致蔬菜损耗大的问题。
  3.4 健全蔬菜机械激励政策
  ①在保持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补贴品种范围,将蔬菜生产机械纳入其中,引导菜农合理购机。②做好需求调查分析,注重收集轻便、适用、特色、节约型机具型号,制订补贴目录“储备”名单,争取列入省市农机补贴范围。③扶持设施蔬菜生产农机化专业服务组织,培训农机手操作技能,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形成“农机服务市场化、服务组织实体化、服务实体企业化、企业群体产业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格局[10]。④完善各项配套规章,建立健全农机作业质量、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和农机报废等标准,保障菜农、农机户等主体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孙学岩.谈蔬菜自动化收获机械研究现状[J].农业机械,2008(11):43.
  [2] 黄丹枫.叶菜类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J].长江蔬菜,2012(2):1-6.
  [3] 王芬娥,郭维俊,曹新惠,等.甘蓝生产现状及其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9(3):79-82,89.
  [4] Leiva F R, Morris J. PH―postharvest technology: mechaniz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in arable farming in England[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2001(1): 81-90.
  [5] 郭伟,陈树人,李继伟.一种小型叶菜收获机械的研制[J].农业装备技术,2011(2):13-15.
  [6] 王君玲,高玉芝,李成华.蔬菜移栽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方向[J].农机化研究,2004(2):42-43.
  [7] 沈嘉胜.蔬菜机械推广影响因素的调查与探析[J].浙江农村机电,2001(1):23-25.
  [8] 谭崇静,杨仕.重庆地区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1):78-81.
  [9] 李玉,王林松.农机农艺融合助推农机化发展新跨越[J].湖北农机化,2012(6):26-27.
  [10] 张桃林.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11] 谢玉佳,傅新红.农户蔬菜生产经营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彭州市西北村和胜利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 414-5 416.
  [12] 汪晓银,朱倩军,祁春节.影响中国蔬菜产出水平因素的主成分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6-18.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Mechanized Production of Vegetables
  KANG Guoguang1, CAI Fang2, GAO Qun1
  ( 1.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2.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 )
  Abstract: The mechanized production of vegetables was still in its initial stage, and larger differences existed in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planting region, production process, user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subsidy polic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urchase and so on. Many factors restrict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echanized production of vegetables, including the complexity of vegetable planting, vegetable planting scale, mechanical capacity, usage efficiency of machinery and policy. Accordingly, we put forward that many measures could promote mechanized production of vegetables effectively, such as enlarging farmers' planting scale appropriately, accelerating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pplicable
  machinery, increasing various capital input intensity, and improving incentive policy of vegetable machinery.
  Key words: Vegetabl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Restrictive factors;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基金项目: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NYCYTX-35)
  康国光(1978-),男,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中小企业管理,电话:13886162708,
  E-mail:kang@mail.hzau.edu.cn
  收稿日期:2013-04-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809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