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等学校金融理论类课程与其他专业理论课程相比具有历史性、逻辑性和现实性强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单纯的就概念或理论本身进行介绍,而是要有针对性的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去分析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厘清各理论间的逻辑关系,用所学理论去分析现实问题。
  【关键词】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金融学;教学
  
  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是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唯物辩证思维方法之一,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唯心辩证法体系中首次提出。但古代的一些军事理论家从战争史中概括战争指导规律时,就已经不自觉地采用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合理成分,使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不再是用来描述观念或概念的自我运动与发展的方法,而成为理解包括战争现象在内的整个社会历史现象的重要科学手段。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要求在认识事物时,要把对事物历史过程的考察与对事物内部逻辑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逻辑的分析应以历史的考察为基础,历史的考察应以逻辑的分析为依据,历史与逻辑最终走向现实,以达到客观、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目的。
  二、金融学课程理论的特点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将原目录中的“货币银行学”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合并为“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但是对于金融学学科体系是存在着广泛的争议的,我们是以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课程为基础来进行本论文研究。
  (一)金融学理论具有历史性特点
  金融理论往往来源或根植于实践,这些理论都有着各种类型多样、程度不同的历史渊源或历史背景。几乎每一个金融学理论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如果不去理解每一个理论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就很难理解理论本身的真正内涵。比如,关于货币理论,究竟什么是货币呢?如果单纯从现实来看,人们通常把纸币称作货币,但是中国古代又有贝币、银币、金币等,那么这些是不是也是货币呢?如果是,它们和现代的纸币又有什么区别呢?想知道答案,就必须对货币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再例如,关于货币层次的划分,中国的M1货币层次不包含居民活期储蓄存款,而关于货币M1的一般定义是包含所有的活期存款的;所以如果单纯以理论来看就解释不通,但是如果了解中国建国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居民活期储蓄存款是以存折形式存到银行的;不像企业活期存款以支票形式存在,可以直接进行支付;那么就能够理解中国货币M1层次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划分了。
  (二)金融学各理论之间逻辑关系强
  金融理论既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是一门规范性很强的课程,不同部分的知识结构以及同一部分的知识内部往往有着严密而科学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既表现有必要的规范性分析特点,又表现为应有的实证性分析特点,而且随着金融理论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特点表现得日趋明显。
  比如,对于货币的知识体系,许多章节都有涉及,有货币的概念、货币发行、存款货币创造、货币供给与需求等,这些知识点联系非常紧密,如果不深入、客观的追溯、考察、分析并解读历史,厘清它们的逻辑关系,将难以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论。
  (三)金融学理论与现实密切相关
  金融学理论与我们置身其中的现实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生活在经济金融环境当中,或多或少的受着金融时事的影响。但是要想通过现成的理论去透彻的理解、解决现实问题,还是有比较大的难度的。而且正是因为金融学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所以金融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文化意识,以金融视角进行思考和观察能力,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判断,所以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一般理论的简单解释。
  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因为金融学理论具有历史性、逻辑性强和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特点,所以要求教师在思考和讲授金融理论时必须贯穿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统一的方法。在实际运用这个方法的时侯非常困难,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完备的知识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要有广阔的知识背景,而且能把复杂的纵向和横向的知识结构体系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一)寻根溯源,厘清脉络
  每一个理论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所以在研究理论的时候,就不能仅仅只限于表面的解释。而是要探求理论的渊源,找出其产生原因,发展的历程,然后就主要观点或发展主要阶段以比较易懂的方式讲授给学生。
  当我们讲到利息时,给利息的定义是利息是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如果就到此为止的话,那关于利息的许多经典的意义我们是无从知道了。关于利息,马克思主义认为利息实质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西方经济学将利息分为实质利息理论和货币利息论,实质利息论认为利息是实际节制的报酬和实际资本的收益,实际利息率最终取决于起初的生产力因素,如技术、资源的可用性和资本存量等。货币利息理论认为利息是借钱和出售证券的成本,同时又是贷款和购买证券的收益。作为一种货币现象,利息率的高低完全由货币的供求决定。我国学者认为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利息来源于国民收入或社会财富的增值部分。为什么各种定义差别如此之大,这就要从利息产生、发展及利息理论的演变去厘清。
  再比如我们介绍货币银行学课程里金融市场部分中的欧洲货币市场,它是一个境外货币市场,有着相对宽松的市场政策和制度环境以及诱人的市场利率结构,所以欧洲货币市场才那么的发达。但是这只是比较肤浅表面的解释,因为即便给出相等的或更好的条件,中国的市场也很难像欧洲货币市场那样发达如此之迅速。因为一个发达的市场不只需要良好的条件,还需要历史的机遇。欧洲货币市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既有前苏联将其在美国的同类资产转移到伦敦形成境外美元,又有“石油美元”进一步促进,所以欧美货币市场才发展的那么迅速。这样对境外货币市场的特点和被管制程度等相关问题的理解也显得非常容易了。
  (二)注重留疑,整合要点
  如前所述,金融学理论各部分内容之间相互关联,交叉融合,比如国际金融里面的外汇与汇率、国际收支、国际储备等知识模块之间有密切关系,讲到汇率内容时候要用到国际收支知识,而讲国际收支内容时也要涉及到汇率知识,所以最好方法就是在先讲的内容里面注意留好疑问,切记这个疑问是经过老师的精心准备提炼出来的,另外,切记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牢记这个疑问。并且还要通过案例、时事加以引导,让学生课下去查找资料,自己去寻求答案。这样就可以一方面避免学生因不懂而失去信心,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
  当留疑做好以后,随着课程内容的进展,当进入到留疑模块时,要记得以留疑为切入点,逐渐导入所要教授的内容。在讲授完所有相关课程内容之后,还要有个归纳总结,就是把相关的内容以合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整理。比如简要归纳汇率与国际收支关系:当汇率被低估时候,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而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汇率升值,这虽然会使低估现象有所缓解,但同时也会影响一国出口。
  (三)结合现实,深入探讨
  历史的、逻辑的分析最终要走到现实中来。当对理论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都厘清了之后,再去分析、解决现实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巩固对所学理论的记忆和理解。
  比如,对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层次等有关货币的内容清晰理解之后,要求学生结合现实中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现实进行分析,给出学生自1998年以来的CPI指数,让学生自查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货币供应量,分析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再比如,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学生觉得不易理解,所以往往是浅尝辄止,不去深入探讨;尤其是对于“特里芬难题”和“没有泪水的赤字”,他们觉得实在无法理解。为了让学生深刻把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质及历史意义,在上课过程中结合“9・11事件”之后美国十年来经济发展变化这个现实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并详细解读美国作为世界资本家的本质;这样一来,学生兴趣盎然,不但认真听,还向老师发问,结果是不仅理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质,而且理解了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展变化历程。
  总之,在金融学教学中,使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无论是教师的引导功能,对知识体系的把握能力,还是学生的求知潜能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释放,由此而产生的教学效果是深刻的、全方位的。但是这一教学探索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我们很长时间的摸索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并且需要团队的协作。笔者会日积月累的充实理论知识,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去完善这个方法的。要走的路很长,但是,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本文由“优秀课程建设:国际金融(英)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完颜素娟(1982-),女,经济学硕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金融学讲师,研究方向:金融投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1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