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党的十八大将收入分配问题作为重点提出。本文从城乡、行业、地区三个角度全面地阐述了收入分配问题,指出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并相应地给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城乡;行业;地区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是,近些年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居高不下,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依然存在。
  党的十八大将收入分配作为重要问题提出,它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一)全国居民整体收入差距
  2013年1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公布了近十年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近十年都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说明我国的收入差距问题严重。
  (二)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
  作为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社会,我国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由来已久。早在1979年,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就已经高于同时期亚洲其他低收入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虽然城乡居民收入逐年上涨,但农村人均收入增速明显小于城市居民人均增速。
  (三)行业间收入差距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开始显现,20世纪90年代后,各行业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部分行业工资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而这些行业大都是一些垄断性行业,如金融业、信息传输与计算机服务、电力及燃气业,而农、林、牧、渔业的工资水平一直徘徊不前,增长率也相对较低。另外,即便是属于同一种经济性质单位,工资差别也非常大,越是工资较高的行业,往往收入差距越明显。
  (四)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
  地区之间由于历史、地理等条件的原因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普遍的,这将直接影响到各地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尤为明显。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政府计划分配机制,国家通过补贴来鼓励人口向西部流动,当时西部地区城镇职工收入要高于东中部地区;进入80年代后,东部发展加速,东西收入水平趋向持平;从90年代开始,东部居民收入大幅上升,差距迅速拉大。
  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
  1.二元经济体制是形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二元经济结构,这是在当时实行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这种结构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步伐的绊脚石。
  2.城乡分割的财政体制
  为了完成重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实现工业化,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主要是向重工业倾斜、财富向城市集中。同时,城镇居民中的大部分都能享受较全面的最低生活补助、退休养老等方面的福利待遇,而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方式仍是家庭保障,这必然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结果。
  3.城乡分割的教育体制
  农村已经实现的九年义务教育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平衡的、不巩固的,城乡教育的差距仍在扩大。农村许多中小学都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而在城市,有些学校投入上亿甚至数亿来建设所谓的“示范性学校”。城乡教师收入水平差距很大,农村教师收入远远低于城市,不仅如此,相当一部分地区农村教师的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导致农村教师中主要骨干教师流失,城乡教育差距继续拉大。而良好的教育是摆脱贫困的基础,所以教育差距的扩大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
  4.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农业具有弱质性特征,特别是在金融抑制条件下,投入农业的资产报酬率低,从事农业的主体多数是个体农户,其资产抵押担保能力有限,金融机构对农业的金融支持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这导致金融机构对农村农业的支持意愿不是很强烈。由于在获得金融资源方面受到限制,农民难以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这将导致他们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并且这种趋势将随着金融总量的扩张和金融资产的集中而变得更加明显。
  (二)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
  垄断是导致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行业垄断造成城镇居民中在少数垄断性行业工作的人群有着比人均收入高得多的收入。现在中国垄断行业高利润、高收入,且其凭借制度或是国家政策之利所获得的垄断地位带来的垄断利润绝大部分被其自身私下消化了,比如滥发福利,而没有给国家垄断红利。尤其是供电、电信等行业长期处于垄断的地位,使得不同行业职工收入长期存在较大差异。
  (三)地区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城市的可利用资源也多于内陆地区,因此资本、人才都易于向经济环境好的东部地区流动,又加上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先后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对东部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政策等,又进一步拉大了地区间居民的收入差距。
  三、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建议
  1.实施支农惠农政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国家应担负起农村公共物品投资主体的角色,加大财政对道路、电力、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支柱型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预算内农业投入占财政的比重,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比重。
  2.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应该重点解决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养老保险的范围应该扩大到农民个人,包括农民工中的自由职业者以个人名义来加入参保行列。其次,政府要增加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强乡镇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最后,要在农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依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来确定保障线标准,并随经济的发展而进行定期调整。
  3.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切实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
  教育是最重要的人力投资,是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农民能获取高收入的基本保障。首先,要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政府要调整相关教育投资政策,以国家投资为主导,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并且应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其次,要推进农村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让农村劳动者尽可能快地掌握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专门技术,从而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取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另外,要想彻底消除城乡教育机会差距,就必须解决农村学校的师资问题。要统筹城乡教育工作者的收入,改善农村教育设施,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总之,应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城乡拥有大致相同的、平等的教育机会,进行公平竞争。
  4.国家的金融政策应适当向农村倾斜
  首先应阻止农村资金外流。由于商业银行“吸虹现象”的存在,也就是说我国农村地区有限的资金通过储蓄等各种途径流向了城市,造成了农村地区资金的短缺,对城乡差距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规定所有商业银行吸收的农村存款中,总有一定比例的资金固定地用于农村投资,并保证投融资总量的逐年增加。其次,应加大金融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支持。必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通过保险机制的引入降低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从而增强我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承受风险的能力。
  (二)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建议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消除行政垄断
  行业间垄断主要体现在行政垄断上,当前我国政府对某些国有大型企业的运作仍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这就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离,切断某些行业、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特殊联系,从体制上彻底消除行政性垄断的基础。另外,政府应制定并完善反垄断方面的法规,加快引入新的投资者,培育竞争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反对垄断价格。
  2.完善各类单位的工资制度
  首先应完善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许多国有企业凭借对国家公共资源的占有和行业垄断地位,获取过高的工资与福利。政府应该规定垄断性国有企业工资的上下线,加强对垄断性企业“工资外收入”的管理力度,限制垄断性行业的高福利和管理层的高薪收入。其次,应该对私营企业工资进行指导和监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避免私有企业管理者对普通工人劳动所得的占有,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3.完善个人所得税,利用税收调节
  税收是国家用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手段。应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各级税务机关应针对不同高收入个人和行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实行跟踪管理,提高管理质量。由于税基不够宽,客观上也制约了目前个税改革的“发挥”空间,所以应进一步规范个税的征税范围,适当扩大税基,严格控制减免税项目。
  (三)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建议
  1.加强政府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央应将财力更多地投入到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医疗、交通、通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建设,以此提高贫困地区的基本保障和生活质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社会公共事业中缩小不同地区的差距。应扩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规模,还应拓宽对贫困地区的补贴途径,并提高补贴力度。
  2.国家在税收优惠上应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中西部地区面积广阔,若全部给予倾斜,可能导致新一轮税制的不公平,所以应该设立中西部经济发展特区,把区域性税收优惠限制在几个特区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张清瑞.关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思考[D].厦门:厦门大学,2008.
  [2]林建辉.生产要素配置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3]彭莎.关于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探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9.
  [4]尹立颖.和谐社会视阈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节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5]张光山.和谐视野下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济南:山东大学,2009.
  [6]薛宝贵.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初探[D].西安:西北大学,2009.
  [7]郭敏.完善我国的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8]陈楠.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09.
  [9]王晓策.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府规制探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9.
  [10]胡道明.中国分配制度基于行业收入差距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11]李雪云.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12]王颖.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财税调节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13]宋博.我国缩小地区差距的财政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14]刘娟.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15]王岳.中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原因分析及政府调节[D].济南:山东大学,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28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