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德育课教学方法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程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本文尝试分析学生对德育课厌学的原因、德育课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和探索以及德育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思路,也许对学校德育教师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德育教育是整个社会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创新型社会中,学校德育课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进行德育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包括:重视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紧跟形势,用好教材和超越教材及编写校本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创新考试考核方法等,德育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学生对德育课厌学原因的探析
  目前,学校德育课教师可能和我有同感,那就是学生对德育课厌学,上德育课很难,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不配合。那么,学生对德育课厌学的原因是怎么形成的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重技能、轻理论”思想的影响
  2、普通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影响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德育课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和探索
  据调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许多德育课存在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现象;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厌学、逃课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对待作业考试无所谓,考试成绩较差,等等。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是当前摆在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我在德育课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破课堂沉闷现象,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感
  以网络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正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的途径。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感。
  增加实践环节,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根据教学内容,我经常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社会调查、参观活动。
  3、幽默教学法
  德育课课堂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为了更好地改变当前德育课上课难、学生厌学的现状,更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在今后的德育课教学实践中,打算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分层尝试教学法
  “分层”这个概念来自于“分层教学”模式。在早期,它被人们理解为是分层递进教学的简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实践,学者们又提出了更新的理论,他们认为分层不是简单的分组,分层不是目的,更不是结果,而是一种为了更好开展群体性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尝试教学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我国教育历史悠久,尝试思想自古有之。孟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尝试”教学思想的教育家,他的名言是:“我虽不敏,请尝试之”。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尝试教育思想,他明确指出:培养阅读书籍的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唯有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他认为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是尝试的宗旨。分层尝试式教学法有利于解决“两极分化、差生转化”的教学难题;有利于全体学生达到尝试成功,促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全体学生具有健全的心理,提高素质。
  茶话式教学法
  茶话式教学法又称研究式教学法,它是在克服传统“注入式”、“一言堂”缺点的基础上出现在课堂的一种民主教学形式,正如茶馆中对谈的顾客一样,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教学,因而课堂形式显得活跃、灵活、轻松、自由。这种方法能够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的启发式谈话提到首位,它可以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诱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独立掌握知识,它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人发现真理”。因此,学生的个性和智力不会受到压抑,而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任何科学理论只有在不断地探索和前进中发展和完善自己,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德育科学理论也不例外,只有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进入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逐步深化,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冲击和挑战。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道德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缺陷,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课教师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德育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才能肩负起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和创新能力培育的重任,去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陶冶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增强现代的经济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李傲:互动教学法――诊所式法律教育.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张能福: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教学研究,2002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50948.htm